专题05 撰写优秀叙事作文绝招-2023年中考语文考场作文专项训练+素材超市
展开
第一部分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 撰写优秀叙事作文绝招 撰写优秀叙事作文绝招 技法讲解 第一招:搭建框架——三新法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人们常常称为“叙事作文”或“记事作文”。可很多时候,不少中小学生写着写着就开始“流水帐”——平平淡淡地罗列事情经过,啰里啰嗦、没有顺序地陈述现象,导致文章内容琐碎、材料杂乱、重点淹没,读之无味。优秀叙事作文的共同特点,概括起来说,体现为“三个新”。选材新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重要。作文选材就是如此。作文选材最忌讳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人们多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好奇之心、好“新”之心,都是人之常情。只有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愿读爱读。——以“考试”为题写一篇叙事作文,当所有人写的都是平时考场上的普通考试,而你却把目光聚焦生活中对我们意志、品格的特殊考试,定会使人眼睛为之一亮,这便是选材的创新;——记叙“最让我感激的一件事”,当大家都写感恩父母的时候,如果你能想到感恩陌生人,这便是选材的与众不同。——叙述“抗疫生活中最难忘的事”,同学们蜂拥而至写上网课的事儿,你不妨大胆地记叙跟远方亲人互相鼓劲的经历,这也是创新。一句话,见到作文题目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材料,大概率是别人也会想到、会选用的材料。你不妨重新想想,再找找新的材料,以此作为自己写作的构思新构思的目的和成果,最明显的是提炼主题及其表达方式。独到创新的构思和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你的叙事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激起文章波澜的常见技法有:抑扬法,让作文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悬念法,避免作文的平铺直叙,激活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还有“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作文主题。来看看文章《第二次考试》的开头:【例1】在艺校招生考试中,陈伊玲初试成绩非常优异,复试却令人大跌眼镜,连著名声乐专家苏林教授也感到吃惊。【点评】文章一开头便设置悬念,让读者的心“悬”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文章直到最后才把谜底揭开,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么巧妙的构思,吊足读者的胃口,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看看,一个好的作文构思,能让你的作文从“丑小鸭”秒变“白天鹅”。语言新语言应该清新自然,鲜明生动,有个性,有新意。请看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例2】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再“可怜”我,也不必这样吧!就算我有神仙一千倍的智商,姚明一万倍的高大,乔丹一亿倍的体格,这样可怜下去,也会变成弱智的。【点评】这样新颖别致、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是不是一样子就击中你的心了呢?其实,一个意思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作文中,不要总用自己熟悉或是别人熟悉的语言方式去表达,你写的句子要给人新鲜感,哪怕只有三两句,也能给人惊喜,让你的作文“颜值”上升N个百分点。第二招叙事作文离不开写人,写人不能一粗到底;叙事作文离不开写景,写景就得工笔细描。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能使作文从模糊走向鲜明,从粗略走向形象,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一种写作手法。那么,如何写好细节呢?下面介绍3个小妙招。 第二招。动工修建——细节描写(一)细化动作法先来看看《班里来了“不速之客”》一文中的作文片段:【例1】自习课上,一只浑身乌黑的蜥蜴趴在墙壁上,一动不动,仿佛在闭目养神。随着下课铃声的到来,它仿佛苏醒了,开始活动了。小峰发现了它,便小心翼翼地拿来扫把,狠狠地压住了它。虽然已经见不着蜥蜴的身躯,但仍见它的尾巴在急速地划动着。小峰拿着扫把慢慢地把蜥蜴沿着墙壁拖到门旁,开了门,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把扫把一甩,蜥蜴便飞上了两米高空。只见它四肢急速划动着,如同溺水儿童。“啪”一声落地,它急速后转,仅用两只后腿狂奔,前肢刨动着,向人群中奔来——奔向女生。女生立即大声尖叫,场面十分混乱!【点评】这段文字运用许多精准的动词,把小峰以及蜥蜴的动作一点点分解,再通过慢镜头放出来,体现出一串动作状态,就像欣赏杂技“太空漫步”一样,因慢而精彩,因精彩而享受。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不妨称之为“细化动作法”。“嫩黄瓜作文”认为,叙事过程中,对人物等的动作进行细化,拉细拉长过程,就能把整个事情的过程描写得更加细致、生动、到位。(二)心理联想法还是先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例2】数学课上,老师正在发试卷。看着老师时而惊喜时而暗淡的表情,我紧张得要命,觉得自己的心在“扑扑”直跳,担心自己这次又考砸了。拿到试卷,我偷偷一看,“58”分,我仿佛遭遇晴天霹雳,瞬间耳朵轰响。暴风雨中,我孤独地留在了教室。望着那张打满红色叉叉,写着刺眼分数的试卷,我的心像被针尖狠狠地扎了一下,感到一阵刺痛。我不禁流下了伤心、委屈的泪水。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尽力了,却仍然得到这样的结果?”我的情绪从没有过这样的低落,我的内心深处也下起了雨,正像窗外那瓢泼的大雨和让人心悸的电闪雷鸣。【点评】紧张、孤独、伤心、迷惘……这些情绪都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才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呢?这时候,就要运用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把内心的情绪表现出来。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就是“心理联想法”。叙事作文中,运用“心理联想法”,刻画出事件主人公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就能更好地再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不断推动事件的发展。(三)步步追问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才会有更多收获;描写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文字就会流光溢彩。叙事过程中,关注细节描写,运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避免内容空洞,为文章增彩。一起来看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例3】天啊!要迟到了。我踹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校服,蹬上鞋子,蹿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戳了几下,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下,冲出了屋子。 【点评】乍一看,这个片段用了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我”快要迟到时的忙乱,但细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细”得还不够、还不准。能不能用上“步步追问法”,尝试在动词前面加上修饰语,然后把这种忙乱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呢?比如说,“我踹开被子”,是怎么踹的呢?“我”又是怎样蹿进洗手间的呢?等等。一位同学对前面那个片段进行了修改,一起来看看:【例4】天啊!要迟到了。我一脚踹开被子,慌忙跳下床来,一把扯过校服,蹬上鞋子,三步并作两步蹿进洗手间,抽出牙刷,随意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飞快地扯下毛巾,在脸上匆忙抹了几下,火急火燎地冲出了屋子。【点评】你看,作者运用“步步追问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对动词进行了恰当修饰,事情的叙述过程也就变得更加精彩生动,富有感染力。写好细节,不是靠加几个修饰性的词语就能完全做到的,更需要我们用心体验,步步追问,然后从不同角度,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立体化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招:设置个性——“曲折点”你一定喜欢看武打片吧?那你有没有看到过哪一部武打片里,主人公从头到尾一赢到底呢?一般可不会这么处理——好的武打片,都会一波三折,不然,没人爱看你的电影。“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的道理,你的作文,叙事太过平直,没有波折,也就没有人喜欢读。那么,在叙事时如何才能做到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呢?这就需要善于设置“曲折点”,一波三折巧叙事。(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西游记》的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说起这些故事你一定如数家珍。为何不“一借”芭蕉扇?不“一打”白骨精呢?你一定笑了。是啊,一借就成功,一打就收场,这样,故事可读性差多了啊!叙事时要多设置一些“曲折点”,欲扬不妨先抑,写“喜”不妨先来写“悲”,写成功,不妨多写几次挫折和失败……这样的一波三折,故事情节才会吸引人,对主题的烘托也会更有力量。【例1】如果我们写“第一次炒菜”,你觉得可能会有哪些“曲折点”呢?是啊,比如说“切菜不小心把手割破了”“把菜放进油锅里,来不及翻炒,菜焦了”“盐放多了,菜咸了,只好又加水,可是又太淡了,于是再放盐”等等。作文中有了这些“曲折点”,再把“曲折点”写详细,叙事就有了波澜,故事情节就会一波三折,作文也就精彩、可读了。(二)人物内心一波三折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并不全是一波三折的啊,这样的事情如何写出波澜呢?这时,就要另辟蹊径。很多表面看来一帆风顺的事,人物内心里并不一帆风顺。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事件的主人公,聚焦人物的心情或情感,去寻找人物内心的“曲折点”来写。【例2】小学语文教材上有篇课文叫《刷子李》,文中曹晓三的心路历程如下:一开始不太相信师傅的本事,内心里半信半疑;然后看到师傅的本事很高超,心里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看到师傅裤上有白点,觉得师傅名声要毁掉了,所以很失望;后来才发现这个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不小心烧的小洞,心里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的内心情感变化既真实,又达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使故事的过程叙述得有声有色。【例3】同样,一位同学写自己一次登台参加演讲比赛的事儿:开始时内心十分紧张、害怕;上了台之后突然忘了词,变得更加慌张;接下来台下响起了鼓励的掌声,心里开始放松、镇定;之后顺利地完成了后面的演讲,越来越自信。最后演讲成功,内心充满喜悦与激动。【点评】从紧张、慌张到放松、镇定,最后自信和喜悦,这样一篇叙事作文,主要是通过心理变化的一波三折,精彩地写出了一次难忘的演讲比赛经历。你看,内心情感为我们打开了“曲折感”的又一扇大门,抓住人物内心的“曲折线”,是一波三折写故事的又一法宝。故事情节也好,人物内心也罢,“折”要折得合情合理,不能硬折,要顺其自然,让读者产生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才能做到引人入胜。而强折、硬折,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第四招 美颜修缮——环境描写写叙事作文时,叙事过程中经常会穿插环境描写。所谓的“环境描写”,就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今天讲讲自然环境描写在叙事作文中的运用。(一)、用来渲染氛围先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例1】天空阴云绵绵,闷闷的气息让人十分不舒服。雷公和电母在浓浓的乌云里擂着鼓,敲着锣,烦躁地发出一声声不满的叫骂,似乎也为这天气而发火一般,看样子,一场滂沱大雨即将从天而至。教室里,明明紧紧闭着窗,关着门,但闷热的气息好像穿墙而入,充斥着整间教室,大家都闭着嘴,以前嬉笑打闹的同学却都一反常态,如同一只乖巧的兔子一样坐在位置上看书。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黑板上的几个大字——今日期末考试【点评】读了这个片段,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呢?考试嘛,对学生来说肯定是压力山大。你看,小作者选择阴沉的天空、浓浓的乌云、电闪雷鸣等景物细致描写了当时的环境,就进一步渲染了考场沉闷、紧张的氛围。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叙事时,适当对当时的环境进行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就能很容易地把读者带进作文的情境中。而能把读者进入情境的作文,自然就会“圈粉”无数啰。(二)用来烘托心情还是先来看一个作文片段:【例2】50分!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啊!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这段话,叙述自己考试失利时的心情,但内容比较单薄,感染力不强。经过学习,他对这个片段进行了修改,请看:【例3】50分!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啊!回家的路似乎变得好长,风依然刮得很猛,平日里枝头欢叫的雀儿此时也不见了踪影。天黑沉沉的,像是被人不小心打翻了一瓶墨汁,路边的几丛枯草在风中拼命地颤抖着。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点评】小作者在这里加入了回家路上的环境描写,借“刮得很猛的风”、“黑沉沉的天空”和“颤抖的枯草”,烘托了自己糟糕透了的心情。发挥环境(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常常这么做:——突出难受、苦闷,可以通过倾盆大雨、寒风黑夜等景物来烘托;——要描写温暖、欣喜的心情,不妨写一写艳阳高照、百花争艳。只要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心情相符合或者反面衬托,你的作文常常能秒变“凤凰”。(三)用来推动情节发展作文《这次,我选择了勇敢》中,出现了多次环境描写(本文中例4—例6)。一起来看看:【例4】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彩灯公园一下子就变成了灯的海洋。我正仰头观赏着这些斑斓多姿的彩灯,忽然注意到高空中有一个人顺着架在两山之间的钢索,飞速滑了过去,真是又惊险又刺激。…………【例5】到达高空滑索的出发点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绿树环抱的群山之间,连接着两条钢索,离地面有几百米,一眼望不到尽头。这要是摔下去,还不得粉身碎骨呀!“怦怦怦”,我紧张得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可是刚才我已经在父母面前夸下海口,怎么能打退堂鼓呢?我只好强压住心中的恐惧,硬着头皮来到准备滑索的地方。…………【例6】咦,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呀!我睁开眼睛,向下一看,闪闪烁烁的彩灯尽收眼底,地面上的人就像只只小蚂蚁。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着。【点评】你发现了吗?作文开头写看到人们滑索惊险刺激,小作者觉得好玩,决定要试一试,这是起因;再写来到出发点看到的危险情景,犹豫不决,这是发展;接着写在高空俯视地面的情景,这是高潮。你就会发现,这些环境描写直接影响了“我”的选择,环境描写在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总之,记叙事情不仅要注意描写人物,还要关注周围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五招 购置高档家具——彰显高大上 记事类记叙文的着眼点在于展现事件过程,反映事件的本质与意义。写好这类文章,应该以描述事件为中心,至于写人、描景、状物都应为叙事服务。一句话,“叙事”是月亮,人、景、物都是“星星”,众星必须烘月。写作有范式,但最怕每次都用一种模式。写作鼓励创新,创新才能能带给读者新的体验。同学们写叙事类记叙文(以下简称“叙事文”),大多能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定式,找不到创新的路径,导致文章不生动、不好看。叙事文在叙事过程中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强化表达效果方面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每次都用作者自述方式讲故事?不,人称角度能创新!叙事是需要站在一定的人称角度展开的,不管你所叙之事是不是你亲身经历过的,写作时都可以从“我”的角度、“你”的角度或“他(她)”的角度来陈述。——站在“我”的角度叙事,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便于作者表达真情,不足的是见闻受到空间限制。——站在“你”的角度叙事,好像是面对面交谈,情真意切,但是只能容纳“你”参与的事件。——站在“他(她)”的角度叙事,时空开放,所写内容广泛,但是失之于自然、亲切。在人称角度创新方面,一些篇幅较长、事件复杂文章采用“我”“他(她)”、“我”“你”交错使用的方法,做到了扬长避短,表达效果很好。有的作者大胆地跳出常规,设置新“我”——比如,母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不以女儿口吻自述,而是以母亲角度陈述;古代故事,不以古人身份讲述,而是以穿越方式,让今人去到古代、站在古代的角度融入现代观念、现实生活进行陈述。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写生活故事,不以人物身份讲述,而以在场物品(比如桌子、书本等)的口吻,通过拟人手法讲述人的故事。比如,满分佳作《考场上》就以桌子的口吻,讲述了一考生想作弊又怕作弊、直至诚实考试的经过,很有新意。第二,每次都是硬生生地陈述“六要素”?不,要素交代可以打造特色。叙事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如何做到合理、艺术性地交代“六要素”,是需要写作者下一番功夫的。一是要齐全。绝大多数叙事文都需要交代清楚全部要素,但不是每篇文章都要求“六要素”一一具体地摆出来。基本要求是,跟文章相关的要素一定要清楚,不影响读者对本文内容阅读理解的,可以略去不写。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事情的起因一定要交代清楚,忽视它,就会造成整篇文章的模糊。二是要力求形象。比如,交代时间,不直接说“2019年春季的一天”,而是说“晴朗的天空下,春风温柔的吹着,池边的柳条似乎是有节奏地摆动着,春天里,到处都是美丽的春景图”,这样,不露痕迹地交代时间,还可以寓情于景。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用到地点、人物等要素的交代上。三是有个性。比如,主人公的出场,采用先声后人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比如,直接切入事件的经过中,将起因放在中间交代,文章节奏就更加紧凑;等等。这些方法都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个性和智慧。第三,每次都是平铺直叙,读者一开始就掌握文章结果了?不,情节要掀波澜、有曲折。“人贵直,文贵曲。”情节曲折的文章最好看。比如,你在文章开头或中间设置疑团,随着故事情节,当读者有山穷水尽之感时,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这么一来,你始终牵引着读者的视线,让他们欲罢不能。比如,开头从批评、指责对方的不足和缺点入手,通过深入描述,转而表现对方的“好”来,从而对其进行赞美、肯定。这样,文章会引人入胜。总之,高明的叙事者,善于运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和误会、抑扬等方法,让文章的情节更曲折,不断地“勾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中考经典 家里来了客人傍晚醉人的霞光洒向大地,丝丝缕缕的微光披在我的身上,柔柔的,暖暖的。站在麦田中央一动不动的我极目远眺,在麦田尽头隐约有人群朝我走来,我欣慰一笑,真好,家里又来了客人!作为这片麦田的守护者——稻草人,我早已将这个村庄视为我的家。我在这个家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了它的衰落和兴起,哭过、笑过、苦过、甜过……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滋味让我真正与这个家融为一体。昔日的村庄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天地间回荡着农人劳作的吆喝声与爽朗的笑声。白天,毒辣的阳光泼洒在麦田上,滚滚热浪袭来,豆大的汗珠滴落在我身旁。“唉,歇会吧,这太阳多毒啊。”我心疼地对农人说。“没事,只要收成好,俺就不怕累!”农人痴痴地笑着。辛勤的农人总是尽心侍弄着庄稼,每到丰收之年,村里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人们欢歌载舞,一个个笑靥如花。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鳞次栉比的高楼与时尚的生活渐渐吸引了农人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农人离开了曾经风雨相伴的村庄去城里打工,村庄渐渐空了。望着一个又一个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大喊:“难道你们真的要抛弃自己的家吗?”“唉,就这破旧的农村,有什么好稀罕的。”说罢,农人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而那句尖锐的话语却如匕首般刺入我的内心,隐隐作痛。曾经金黄的麦浪早已消失不见,田里的杂草反倒疯狂生长,广阔的麦田再也没有了生机。有时偶尔头上会飞过一两只小鸟,“嘿,停下来玩会儿吧。”我热情地邀请。鸟儿低头看了看满地的野草,摇摇头,继续向前赶路。“唉,难道以后就只有我自己与麦田为伴了吗?”我自言自语。这样寂寥的日子过了好久好久,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阵喧哗由远及近——家里终于来客人啦!“这里可真应该好好建设了。”客人们越走越近,人们的身影也渐渐清晰可辨:其中不乏土生土长在这个村庄的农人们,队伍中也新增了许多青年的身影。“快坐,快坐,真是好久不见了!”我盛情地招待他们。“可不是嘛,自从上次离开这儿得有好几年没来了。这不,在振兴农村的号召下,我们要回村发展了。这次来了好多规划专家,咱们村可有福了!”农人们一边说一边一一介绍。我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客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后开始布置建设起来,寂静的农田再次响起了劳作的吆喝声。沉睡了好几年的村庄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顶着烈日,农人们一干就是一下午,“歇歇吧,你们刚来,这样太辛苦了!”“发展好农村是第一位的,我们来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我们相视一笑,农人便继续干起手上的活。夕阳西下,袅袅炊烟再次在天空中飘荡,绯红的云霞染红大地,馋人的饭香在空中交织,谱成了一曲动人的赞歌。、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独守后,家里终于来了客人,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再次焕发,农人的丰收之歌与村庄的振兴之歌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齐唱。【精彩点评】读罢此文,不禁为小作者的奇思妙想点个大大的赞。能够以一个稻草人的视角,讲述传统农村的衰落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现状,这是创意与现实的大胆结合,既赋予文章新意,又让文章有了令人深思的高度。作者笔下的家不是狭隘的某个家庭,而是指广阔的农村天地,可见作者的匠心构思。作者的文笔也很流畅,用笔很简洁,叙述不赘余,该细笔描绘就精心描画,该粗笔勾勒就一笔带过,详略得当。叙事节奏也很稳,不疾不徐。请你动笔请看下面这句话:明昊慢慢地走着。——请以衬托明昊“失落”的心情为目的,加上一段环境描写;——请以衬托明昊“欢快”的心情为目的,加上一段环境描写;——请以衬托明昊“闲适”的心情为目的,加上一段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