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湖北武汉卷)【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湖北武汉卷】
化学·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B | A | B | B | C | D | A | B |
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答案】B
【解析】
A、纯碱属于盐,故A错;
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故B正确;
C、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C错;
D、物质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干燥氢气时,进气管要长,出气管要短,操作错误;
C、不能向点燃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发生火灾,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应该左物右码,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操作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①N2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②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
③和化学性质不相似,一个稳定,一个活泼,故选项错误;
④KMnO4和K2MnO4中的原子团不同,分别为高锰酸根、锰酸根,锰元素的化合价也不相同,分别为+7价、+6价,故选项正确;
⑤-2价的氧元素应为:,故选项错误;
⑥表示原子个数应该在元素符号前标上相应数字,60个碳原子为:60C,选项错误;
⑦硫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32.07,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①铝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故错误;
②“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沙里淘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化学原理不同,正确。
③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错误;
④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清蒸鱼含蛋白质,矿泉水提供水分和无机盐,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正确;
⑤生活中经常采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工业上采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故错误。
⑥正常的雨水pH=5.6,是因为溶解了CO2;pH小于5.6则可能是溶解了二氧化硫或氮的氧化物导致的;故错误;
⑦使用太阳能路灯,既节能又环保,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垃圾资源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故选项正确;
⑧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故选项错误。
⑨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已经提供的金属铁丝、银丝,再利用硫酸铜溶液,做两次实验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选项模型错误。
B、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C、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等反应,故选项模型正确。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模型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A、若甲是碳酸钙,丁能与甲、乙、丙都反应,则丁应为酸(如盐酸),乙、丙应为氧化物和碱,又乙能转化为丙,因此乙为氧化物(氧化钙),丙为碱(氢氧化钙)。甲、乙、丙都能转化为M,且M与甲类别相同,则M为钙盐(氯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用水鉴别乙、丙,正确;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乙是氢氧化钙;丁能与甲、乙、丙都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丙,则丙应为盐(碳酸钙),丁为酸,甲与M都是氧化物;甲、乙、丙都能转化为M,且M与甲类别相同,则M为水,甲可以是氧化铜,正确;
C、若丙是碳酸钠,丁能与甲、乙、丙都反应,则丁应为酸(如盐酸),且乙能转化为丙,则乙是碱(氢氧化钠),甲与M都是氧化物;甲可以是氧化铁,M可以是水。故甲(氧化铁)与丁(盐酸)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氯化铁),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甲为酸(因为乙为氢氧化钠,属于碱),M必须为盐或水,而题中要求甲与M类别相同,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锌>铁>铜>银,所以将一定量锌粉投人到Fe(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最一定会置换出银,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由于反应的锌粉和滤渣的质量相同,所以锌和硝酸铜、硝酸银都发生了反应,则:
①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一定不含银离子,故错误;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锌可能置换出部分的铁,所以滤液中可能有硝酸亚铁,故错误;
③滤渣中最多能有锌、铁、铜、银四种金属单质,故正确;
④若滤液含有两种溶质,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故正确;
⑤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故正确。
⑥滤液中最多含有四种离子,故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A、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入氮气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B、甲装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只有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要作干燥剂,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避免其对实验造成影响,选项说法正确;
D、丁装置中的作用,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否则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从而会造成结果偏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答案】(1)②③①;(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氧气、食盐水;(4)A;
【解析】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故实验步骤依次为 ②③①。
(2)B实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溶液呈无色,当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3)C实验探究氯化钠能否加快铁的锈蚀速率,需做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和食盐水,因此试管①中物质X为氧气,试管②中的物质Y为食盐水。
(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D实验和A实验均为定量实验,分为一类。
故答案为:(1)②③①;(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氧气、食盐水;(4)A。
10.(4分)【答案】(1)B;(2)>;(3)升高温度,①②
【解析】
(1)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因为B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故答案为:B;
(2)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因为升温甲的质量分数不变,乙的减小;故答案为:>;
(3)D、E、F三点分别代表甲的溶液,将D点的甲溶液变为E点可采取的措施升高温度;将F点甲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②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③溶液的质量一定大错误,因为降温时,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增大错误,可能不变;故答案为:升高温度;①②。
11.【答案】(1)NaCl+AgNO3═AgCl↓+NaNO3 (2)Zn、C、CuO、NaCl; NaOH
(3)Zn2+ 、H+ (4)C、Cu
【解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锌粉、炭粉、氧化铜都不溶于水,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A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B中含有氯化钠,即原固体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含有氯化钠;
滤渣丙中一定含有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有固体残留物,说明滤渣丙中含有炭粉和铜,进一步说明原固体中含有锌和氧化铜,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铜,即原固体中含有锌、氧化铜、炭粉;
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锌粉、炭粉、氧化铜、氯化钠,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滤渣乙,是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故填:NaCl+AgNO3═AgCl↓+NaNO3。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锌粉、炭粉、氧化铜、氯化钠,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故填:锌粉、炭粉、氧化铜、氯化钠;氢氧化钠。化学符号为:Zn、C、CuO、NaCl; NaOH。
(3)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锌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氯化锌、氯化氢。阳离子化学符号为:Zn2+ 、H+ 。
(4)若滤渣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质量没有改变,说明炭粉燃烧导致减少的质量和铜与氧气反应导致增大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丙的成分是炭粉、铜。
12.【答案】(1) ①②③ (2)关闭c、打开a、b (3)偏高 (4)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石灰水可能无法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CO2+Ca(OH)2=CaCO3↓+H2O
(6)取一定量的烧碱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然后利用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烧碱样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其纯度。
【解析】
[实验方案]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将导管放入水中,用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交流讨论]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这三种情况会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偏低,计算出的碳酸钠质量偏小,而造成计算出的烧碱的纯度结果偏高;而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造成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大,导致计算出的烧碱纯度结果偏低;故填:①②③;
[方案改进]反应前通空气时,关闭c、打开a、b,可以把B、C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停止反应后,通过量的空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故填:关闭c、打开a、b;
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OH+CO2=Na2CO3+H2O;
[数据分析]
(3)若反应过程中,装置B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太快,在生成的二氧化碳就不能被氢氧化钠固体完全吸收,造成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小,那么则烧碱的纯度将偏高;故填:偏高;
(4)D装置增重Cg,即生成了Cg的二氧化碳,设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则原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故填:。
[拓展延伸](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石灰水可能无法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所以D装置用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U形管,而不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石灰水可能无法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CO2+Ca(OH)2=CaCO3↓+H2O
(6)还可以采用沉淀法来测定样品的纯度,即取一定量的烧碱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然后利用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烧碱样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其纯度;故填:取一定量的烧碱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然后利用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烧碱样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其纯度。故填:炭粉、铜。化学式化学符号为:C、Cu。
13.【答案】(1)14.6%;(2)ACD。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大理石样品的质量不9.0g+2.0g=11g;前4次每次大理石样品的质量都是减少2g,第五次减少了1.9g,说明大理石样品的碳酸钙反应完了,剩余固体为杂质,所以第六次依旧为1.1g,所以n值为1.1;
(1)设1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g x
x=1.46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14.6%。
(2)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该A正确;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不断反应,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故B错误;
C.c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正确;
D.d点溶液中碳酸钠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故D正确。
故答案为:(1)14.6%;(2)ACD。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无锡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无锡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陕西卷)【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陕西卷)【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山东潍坊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山东潍坊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