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山东潍坊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山东潍坊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山东潍坊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D | C | D | B | C | A | B | C | C | B | D | C | D | C | B | B | B | A | B |
1.【答案】B
【解析】A、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糯米磨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A错;
B、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A项错误;
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氧化物,分别是H2O、N2O4,B项错误;
C、丙是氮气,性质稳定,可以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项正确;
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D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到达P点,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同时还有氯化钙,溶质是两种,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4.4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8.0g。
设生成4.4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沉淀8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y,
所以R点对应的坐标数字为:,故B正确;
C、O至P过程中盐酸逐渐被消耗,故溶液的pH变大,正确;
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紧缺,故错误;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C.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含钙物质,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故C错误;
D.过滤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氮、磷、钾三种元素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叫复合肥,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是复合肥,故A正确;
B.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故B正确;
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得骨质疏松,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气体,能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失去载氧能力,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不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错误;
B、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可以是碳酸盐,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的反应,故反应类型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D、硝酸铵属于盐类,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每54份质量的铝能置换出192份质量的铜,置换出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B、稀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C、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每84份质量的碳酸氢钠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但是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它们属于无机物,所以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是错误的;故错误;
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但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与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故错误;
C.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因此不是溶液,故错误;
D.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氧化物都是含氧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银杏酸是由银杏酸分子构成的,1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银杏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34)≠11:1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20℃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正确;
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胶头滴管加入甲酸的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可现制现用,故正确;
B.气球在装置的后面,能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
C.为保证实验成功,应先将HCOOH加入热浓硫酸中,使产生的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错误;
D.此实验B中,一氧化碳在加热时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在C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在B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中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A、甲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x=14+26+3+5-2-3-36=7,乙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26-7)=12:1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和乙反应生成丁,因此丁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丙可能为不参加该反应的杂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A、滤渣中一定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这是因为滤液为蓝色时,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该选项说法正确;
D、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若滤液中没有AgNO3,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Zn、Fe、Cu,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9.【答案】A
【解析】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部分析出,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最终溶液质量小于开始溶液质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20.【答案】B
【解析】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沉淀,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可能存在;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硫酸铜,错误;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a2SO4和CuSO4、可能含有NaCl,正确;
C、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铜,错误;
D、由于步骤②加入的是氯化钡,故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有氯化钠,错误;
故选:B。
21.【答案】(1)氮气;
(2)c;
(3)导电性;
(4)活性炭;
【解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氮气,故填:氮气。
(2)a.Ca(H2PO4)2 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b.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KNO3含有氮元素、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c;
(3)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4)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22.【答案】①C;
②青菜;
③A;
④2Be+O2=2BeO;
【解析】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C;
②瘦肉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面包和米饭富含糖类;故填:青菜;
③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故核外电子数为4,故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故填:A;
④铍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铍,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生成的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O,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e+O2=2BeO,故填:2Be+O2=2BeO;
23.【答案】(1)盐酸;>;NaCl、HCl;(2)无;NaOH→Na++Cl-;H++OH-=H2O;(3)Ba2+、Cl-;Ba2++SO42-=BaSO4;2H++CO32-=H2O+CO2↑。
【解析】(1)由于滴加药品的过程中,pH在变小,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a点时,pH>7;c点时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
(2)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可以表示为HCl→H++Cl-,NaOH在水中解离出Na+和OH-,可以表示为NaOH→Na++Cl-;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即H++OH-=H2O;
(3)BaCl2中含有Ba2+和Cl-,因此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Ba2+和Cl-;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条件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产生硫酸钡沉淀,故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条件是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故反应的实质是:2H++CO32-=H2O+CO2↑;
24.【答案】(1);
(2)过滤;
(3)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或CuSO4+2 NaOH=Na2SO4+Cu(OH)2↓;复分解反应;
(4)Al(OH)3和CuO;防止Al(OH)3和NaOH发生反应;
(5)作保护气;+1。
【解析】(1)铜银合金在空气熔炼,根据图中显示应该银没有变化,所以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2)操作I实现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在实验室中该操作为过滤;故填:过滤;
(3)硫酸铜和硫酸铝以及氢氧化钠在反应后煮沸得到氢氧化铝和氧化铜,同时还得到溶液C,所以可以看出溶液C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Na2SO4;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或
CuSO4+2 NaOH=Na2SO4+Cu(OH)2↓,该反应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填: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或CuSO4+2 NaOH=Na2SO4+Cu(OH)2↓;复分解反应;
(4)未煮沸之前是Cu(OH)2和Al(OH)3,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煮沸后Cu(OH)2分解产生氧化铜,可知B为Al(OH)3和CuO;氢氧化铝显两性能与碱反应,能和NaOH发生反应,故必须控制NaOH的加入量;故填:Al(OH)3和CuO;防止Al(OH)3和NaOH发生反应;
(5)煅烧固体B获得CuAlO2时通入惰性气体的作用作保护气,设CuAlO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3)+(-2)×2=0,x=+1,故填:作保护气;+1。
25.【答案】(1)①;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②b;
③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水和氧气;水和氧气;
(3)黑;
【解析】(1)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所以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小丽欲使用图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③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铁生铁是铁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锈原理:将铁制品隔绝空气和水;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化学方程式为:
26.【答案】【分析讨论】氯化钠。
【实验探究】次氯酸钠、次氯酸。
Ⅱ.碳酸钠;BaCl2+Na2CO3═BaCO3↓+2NaCl。
【交流反思】密封保存;NaClO有腐蚀性。
【拓展延伸】2NaClO+H2SO4═Na2SO4+2HClO。
(2)不能。
【解析】【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是因为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氯化钠,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探究】Ⅰ.向装入红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布条长时间不褪色,说明消毒液中不含次氯酸钠、次氯酸。Ⅱ.另取少量该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容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贮藏时应注意密封保存;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NaClO有腐蚀性。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SO4═Na2SO4+2HClO。(2)“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是因为“84”消毒液和洁厕灵作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27.【答案】(1)<;NaCl、HCl;
(2)5%。
【解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所以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g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此时盐酸过量,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2)设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63g-0.8g)+1.17g=4g
所得溶液的质量:70g+10g=8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无锡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陕西卷)【试题猜想】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全国通用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