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经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经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经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经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经,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专题训练----诗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诗经·周南》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注】螽(zhōng)斯:有时也被称为蝈蝈,外表像飞蝗。诜(shēn)诜:众多的样子。振振:盛多的样子。薨薨:象声词,指众虫齐飞声。绳(mǐn)绳:绵延不绝。揖揖:会聚貌,众多貌。蛰蛰:群聚欢乐。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夫妻多子多孙、子嗣兴旺的祝福诗。B.全诗分三章,每章四句。其中每章的前两句都在描写螽斯的特征,后两句都在祝颂。C.全诗诗意并列呈现,首章侧重子孙兴旺;次章侧重时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D.在远古,物质资源匮乏,天灾人祸不断,本诗反映了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虫作比,因螽斯的繁殖能力强,所以用它来比喻人的繁衍能力,诗歌既在咏物又在咏人。B.本诗注重细节刻画,尤写螽斯的震翅与鸣叫。诗中通过三次形象的细节特征描写来引出诗人的祝愿。C.本诗用词富有变化,叠词、拟声词、语气词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富有节奏韵律之美,还使语言更活泼。D.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诗经·芣苢》和本诗一样都只在每章一三句采用此手法以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1有树檀2,其下维萚3。它山之石,可以为错4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注释:【1】爰:发语词。【2】檀:檀树,高大且是贵重木材。【3】萚:低矮的树。【4】错:磨物工具。【5】榖: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写出九皋的阔大,也表现出鹤鸣之声的辽远。B.本诗从园内写到园外,以情感变化为序,表达了诗人徜徉园中的感受。C.鹤鸣之声,鱼游之状,高低错落的树木,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D.本诗重章叠句,音韵和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富于艺术感染力。4.对这首诗的结尾两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来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讽(周)宣王求贤山林也,有人则不认同,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结尾两句的理解。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诗经·王风·黍离(东周某士大夫作)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黍子,果实为小米。离离:繁茂。稷:高粱。行迈:行走。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穗:穗子。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靡靡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B一切景语皆情语,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引发了诗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感慨。C.该诗以时间为序,用彼稷之苗、穗、实,来表明时间的推移,并组织诗歌各章节的内容。D.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后世称为黍离之悲,《春望》《离骚》就表达了这种黍离之悲6.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概括该手法的特点并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诗经·唐风·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鹽,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鹽,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鹽,不能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本性不喜栖木。苞栩;丛密的柞树。怙:依靠,凭恃。7.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从鸨飞翔栖于树上写起,以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下文对百姓不能正常生活的叙述,是《诗经》的艺术手法的典型表现。B肃肃是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带有萧杀、凄厉之感,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C王事靡鹽一句在《采薇》中也有出现,两首诗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D.本诗以鸨鸟隐喻了贫苦百姓。鸨鸟迫飞,不得其所的生活状态,正是当时百姓服役、无以归耕社会现实的写照。8.请归纳本诗中主人公抒发了哪几个层面的具体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注释】这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场景。於穆,犹穆穆雝,同骏,通不,通;承,通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颂,是宗庙的乐歌。这首诗表现了周人对周文王的敬畏之情。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巩固统治。C.第五句意指祭祀祖先要诚心诚意,才能报答文王的在天之灵。D.祭祀宗庙和祖先不仅是形式,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诫后人。10.孔子曾说:《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节选自《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你对他的比喻有什么理解?请结合诗句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陟岵《诗经魏风》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陟岵:登上有草木的山。上:通,希望。旃:语助词。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季意为我的小儿子,从诗中另外两个称谓看,它并没有独特的价值。B.此诗写登高念亲,却从对面设想,写父母兄长对自己的挂念与叮嘱,深切动人。C.全诗一共三章,都使用了赋的手法,叙写了抒情主人公登上高山的行为与心理。D.本诗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写出了父亲的旷达、母亲的牵挂和兄弟的手足深情等。12.本诗的章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全诗诗意并列呈现,错误,每组词意有差别,由子孙而时代而聚集,形成了诗意的层递。2A“用它来比喻人的繁衍能力错误,因螽斯的繁殖力很强,生命力旺盛,用它的多子比喻人的多子,表达对多子者的祝福。不是比喻人的繁衍能力3B“本诗从园内写到园外错误。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歌是从园外写到园内,而不是从园内写到园外4.答案示例:我认同讽宣王求贤山林也这种理解,意思是讽劝统治者招贤纳士。本诗写园以包容的姿态容纳鹤、鱼、高大的檀树、矮小的灌木等各类景物,喻指君王也应该有胸怀接纳各类人才。最后两句说它山之石可以打磨出美玉,人才的作用和山石一样,君王接纳更多人才,就能够实现美政。5D“《离骚》就表达了这种黍离之悲’”错,《离骚》是作者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没有表达亡国之痛。6.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用彼稷之苗、穗、实在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表达中心摇摇、如醉、如噎的情感变化。在内容和主题上: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回环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强化了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7C“两首诗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错误。《采薇》没有体现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8自己远离家乡、漂泊无依、居无定所的愁苦无奈(曷其有所);对家中无食无依的父母的牵挂和思念(父母何怙、何食、何常);对连年征战、繁重征役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批判和控诉(曷其有极);因征役无法正常进行农事耕作的抗议,渴望回归正常生活(曷其有常)。9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条件和结论颠倒,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应为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秉承文王的功德从而巩固统治。10孔子指出: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②“於穆清庙,肃雝显相”“骏奔走在庙都是敬宗庙之礼: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③“秉文之德,就是要济济多士”“无射于人:培养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11A“它并没有独特的价值赏析不当。与另外两个称谓相比,予季突显了母亲的爱怜之意。12结构方面:上下句和上下段的结构基本相同,具有整齐、和谐的形式美。内容情感:反复书写登高望乡的形象和劝慰之语,强化其思乡念亲之情。阅读效果:三章反复咏唱,增强诗歌节奏和音乐感,产生了回环往复美。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端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端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