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专题训练----张炎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瑶台聚八仙·梅影张炎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水横斜句,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趣,表现梅树的疏落之姿。B先得月句,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瑕。C探寒葩句,字有探望之意,生动写出词人赏梅之切、爱梅之深。D竹篱三句,字写出梅影时有时无之态,引发作者人生如寄的感慨。2.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四句中的两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释】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家道中落。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敌,长期寓居临安。②③断桥、西泠:均为西湖桥名。韦曲:地名,在长安城南。斜川:此处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辛弃疾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3.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从写景起笔,用平和舒缓的笔调写出春深美景,与结尾呼应,章法谨严。B.上阕六、七句,写春光已无几时,蔷薇转眼就要被风雨葬送,所以连春都怜惜即将凋零的蔷薇。C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贵公子的身份。D.这首婉约词以细腻的笔墨写清丽柔美之景与深郁沉痛之思,于和婉中寓深意。4.有人评价张炎此词情感郁之至,厚之至。请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情之”“的?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为高菊墅【南宋】张炎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注】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③“频簪短帽一句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④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朝廷屡次征辟,从东山复出。5.下列对这前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描写高菊墅在深秋时节与菊花相对相看,清事”“闲人点明其隐士身份。B.上阕写身穿荷衣、采菊拾菊,进而联想到屈原,引发内心的故国之思、家国之恨。C.下阕化用杜牧诗句,写佳节登高引怀古幽思,休怨一句,看似旷迖,暗含优愤。D.下阕借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抒发词人对隐士高菊墅的赞赏,一心向往隐逸生活。6.本词借咏菊抒发幽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张炎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北归: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北方。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作者赴北写经的旧事,冰封雪飘,枯林古道,踏雪冒寒,格调悲凉凄婉。B.作者身归江南,泪洒故土,欲倾苦恨,触目牢愁,虽欲题诗赠友,却无从下笔。C.故人来访,给作者带来欢乐慰藉,折芦花寄赠故友,亦饱寓着他生不逢时之痛。D.全词起笔清劲,结意幽深,声调激越,情感却缠绵、纡徐,令人悲慨不尽。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解连环·孤雁张炎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注】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因循:沿用旧习不改,此处指孤雁因为离群而耽搁。谩,同,徒然。长门是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弃置幽居的冷宫。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用笔空灵,开篇营造出空阔、寂寥的意境,且怅离群三字既照应题目又统领全篇。B.从自顾影相思一点描绘出孤雁自怜迟疑的神态和离群失伴、无法成字的境况。C残毡拥雪”“锦筝弹怨两个典故借被幽囚的苏武和被弃置的陈皇后表达对雁群的怨恨。D.全词意脉曲折,孤雁先由,继而由,终而由10.陈匪石评价这首词说南宋人最讲寄托,于小中见大,请结合词作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张炎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候蛩:蟋蟀。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用候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B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的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1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B“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瑕错,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应当是用月色的皎洁无瑕烘托出梅影的朦胧美好。2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句,写月色之下,青苔满布,如茵席一样,梅影散落在上面,宛若墨痕。诗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落在青苔上的梅影如墨笔在纸上晕染,形象生动写出梅影素雅淡洁、不事雕琢的特点,蕴含着作者以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倩人醉里,扶过溪沙句,写梅影映在溪边沙地上,摇曳多姿。诗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影如醉酒后被人搀扶走过溪沙的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梅影娇柔、婀娜的姿态,蕴含着作者对灵动柔美的赞许。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句,写一枝梅花,在月光下投影在白墙之上,一派空灵。诗人使用烘托的手法,用素淡的墙壁衬托梅影,突出梅影疏淡素雅的特点,表达作者以清雅空灵为美的审美追求。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诗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把梅影比作西家子,将江头千树比作东家女,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无论东家女如何粉饰,也比不过西子自然美的观点,表达作者以自然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3B“所以连春都怜惜即将凋零的蔷薇分析错误。这里表达了词人惜春之意,原句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是说,蔷薇开了,春已接近尾声,令人怜惜。4.郁,指沉郁;厚,指深厚。这里是评价本词情感浓厚沉郁之意。本词上片写春景,愉悦之情浓厚。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蔷薇开处,令人堪怜,写莺歌燕舞、春意深厚,体现了字。春色无边,可惜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可见惜春之情浓厚,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下片写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情感沉郁。当年燕子知何处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诗意,见今昔盛衰。写尽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见说两句,以鸥之愁衬人之愁。无心两句,实写人之愁态。江山换劫,闭门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笔作收,飞花、啼鹃,徒增人之愁思,故不如不闻不见也。体现了郁之至,厚之至的情感。5D“抒发词人对隐士高菊墅的赞赏,一心向往隐逸生活错。下阕的末句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写词人即使归隐山林,也难如晋时陶渊明那般自由,暗含国家沦丧的悲痛之情。6上阕以黄金状写菊花,以难铸相思”“不许春知寄托词人的故国之思、国家沦丧之痛。下阕化用杜牧诗句。借采菊赏菊、簪菊饰帽来抒发怀古之思。想要纾解愁绪却不得。词人借东山典故暗指希冀用世,借采菊东篱典故暗指弃世归隐。表露出词人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挣扎,以及身世浮沉、仕途多舛的痛苦。7D.“声调激越错误。声调应该是缠绵低回,表达的情感也是缠绵、纡徐。8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诗人生不逢时痛感。故人来访,给作者带来欢乐慰藉,故人又要回去了,心中感慨生悲,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表现了愁怀故国的亡国之痛。9C“表达对雁群的怨恨错误,残毡拥雪句是说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苏武,锦筝弹怨句是说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此处不是对雁群的怨恨,而是对失群孤独的怅恨。10本词为咏物词,通过歌咏孤雁,寄托情志。全词紧扣一字展开描写,以雁喻己,烘托渲染了孤雁及词人离群失伴、孤苦无依的处境。以小见大,借身世沉浮寄托家国盛衰,抒发了南宋灭亡后词人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11C“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错误,愁损意为愁杀,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表达国破家亡之痛。12诗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一叶梧桐叶的飘落,而知天下秋声,表达人生沧桑之感。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同时,一枝多少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晏几道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晏几道诗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端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端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