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044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044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044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壬戌二月
徐玑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
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边夕涨清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二月景如何”起笔,引出了下文对二月之景的描绘。
B.“时时”一词有断断续续之意,意味着此时出门踏青的行人尚稀少。
C.颔联运用倒装式描述了山城杨叶、菜花的景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歌融听觉、视觉和嗅觉于一体,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山城的春景。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怀友
[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①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注释:杜若,古代香草名,在古诗中多寄托相思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夜静谧,诗人心境宁静平和,享受独自人睡、无人打扰的自由自在。
B.颔联点明题目,描绘了--幅夏夜雨过、明月高悬、清幽静谧的画面。
C.荷花杜若象征着友人高洁优雅,同时也是诗人自己美好情操的写照。
D.这首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平淡悠远,语言清新,感染力强。
4.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夏日怀友之“怀”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舟呈灵晖
南宋 徐玑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所喜同舟者,清赢亦如吟。
【注】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A.“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题,交代了泊舟的地点与环境,一个“又”字表明漂泊时间很长,暗含羁旅在外的辛酸。
B.“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诗人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这里,“近阙”就是靠近京城,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C.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含蓄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感。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位与我志趣相投的旅伴。全诗情感由喜到忧,不断变化。
E.《泊舟呈灵晖》这首诗歌,作者借“风”“林”“楚天”“湘水”等意象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苦。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艺术性很强。
6.“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有很强的艺术性,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居
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描绘了山居的环境:垂柳依依,劲竹青翠,繁花掩映,低矮的茅屋依傍着绿草丛中一池春水。
B.第二联写出山居生活的意外之乐:开门时可能会惊起檐下的燕子,取水时或许会捞起池塘中的鱼儿。
C.第三联写因为地处偏僻,春天来时依旧静寂,居住在山中的人无所事事,感觉季节的更替尤为迟缓。
D.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山居图”,全诗疏淡有致,诗句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
8.这首诗的最后一联写“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这与上一联中的“静”字是否矛盾?为什么?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翁灵舒游边
徐玑[注]
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
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
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
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
[注]徐玑:南宋诗人。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江淮”扣诗题的“边”字,“新”含有对友人胸中韬略的赞美。
B.颔联委婉含蓄地叮嘱友人:必须先“审己”,方可“图人”,有所建树。
C.尾联用假设笔法叙述典故,与杜牧《赤壁》用典方式一样,别开生面。
D.本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与一般送别诗凄恻伤感的格调不同。
10.诗歌颈联“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秋行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注】①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秋景以风骨见长,诗人试登高楼一望,感到秋气清澈入骨,一派闲淡的情韵。
B.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秋蝉鸣叫,秋水澄澈,秋叶轻扬,秋波微漾,诗人心境悠然。
C.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拥抱自然的田园牧歌美。
D.虽然选择普通的秋天意象入诗,两首作品却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品到别样的美感。
12.两首诗都写秋景,但写景手法各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
B从全诗来看,“时时”有“不停地”之意,意在表明出门踏青的行人之多。
2.①这首诗描绘了山城二月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空气清新的景象。(意思答对即可)②表达了诗人对山城的喜爱之情,传达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喜悦与向往。(意思答对即可)
3.A诗人心境“宁静平和”“享受自由自在”理解错误,应为“孤独寂寞”。诗人盼望着与朋友相聚。
4.①首联点明作者此时是孤眠,突出诗人孤单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②颔联渲染了清幽静谧的氛围,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深沉寂寥的情绪;③颈联回忆与友人共游荷花浦,一起吟诗作赋的情景,表达此时与友人难以相见的感伤;④尾联盼望着在梦里与友人旧地重游,寄托了怀友之情。
5.BD
B项“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错误,“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示意愁苦之情;D项“全诗情感由喜到忧”错误,感情应是“由忧到喜”。
6.①作者用了“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的手法。②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可惜身在他乡,漂泊 在外。③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的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
7.C“无所事事”错误,“人闲”是内心悠闲;“感觉季节的更替尤为迟缓”错误,“日更迟”是指“感觉日子更加漫长”。
8.不矛盾,尾联描写了小鸟在山中自在地啼叫,偶尔也会忽然停住;它们有时又会突然飞起,相互追逐嬉戏。作者以鸟儿的自由自在,衬托出山中少有人迹,环境幽静,表达了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
9.B“委婉含蓄”不当,颔联对友人的叮嘱是坦率直白的。“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做事只应先审视并提升自身,之后再谋划人事,远大志向方可实现。这样的叮嘱是坦率直白的。
10.情感表达:颈联描写了战场寒意凛冽、边城草木未春的恶劣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前往艰苦边地的关心及对友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勉励。
结构安排:照应诗题的“边”字和首句的“江淮”,点明宋金对峙的战场;引出尾联,为勉励友人投身征战、建功立业作铺垫。
11.C“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白,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拥抱自然的田园牧歌美”错误,刘诗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徐诗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综上所述,刘诗重在写秋色,意境更加澄净、清冷、肃然,不是“田园牧歌”风格。
12.①刘诗前两句运用了多种色彩点染画面,山明水净,夜霜泛白,秋树有红有黄,一派色彩绚烂的秋景;最后一句运用对比手法,用春色对比秋色,写秋色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②徐诗前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蝉鸣反衬水边的幽静:另外本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秋蝉响似筝”写出蝉声之响,“清水平如镜”写出水面之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晏几道诗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王令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端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