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线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线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第二次月考生物(2-8班)
第Ⅰ卷(选择题共84分)
一、单选题(每题3.0分,共84分)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概念,最准确的描述是( )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pH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涉及理化特性中的pH,A错误;
B、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正确;
C、免疫系统也参与稳态的维持,C错误;
D、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水平,只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部分,还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稳定,D错误。
故选B。
2. 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作出的贡献,该机制中离不开一种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开关”,在正常的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但当氧气含量下降时,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HIF合成可能会增多
B. 正常人体细胞中也会存在缺氧相关基因
C. 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成分的相对稳定
D. 降低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缺氧的情况下,HIF会积累,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适应低氧环境;当氧气充足时,HIF会被分解。
【详解】A、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可能会缺氧,HIF的合成可能增多,A正确;
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存在缺氧相关基因,在缺氧情况下,可以进行表达,适应低氧环境,B正确;
C、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含量的稳定,C正确;
D、提高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D错误。
故选D。
【点睛】
3. 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 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
C. 此图可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D. 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④的反应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据图分析,①神经中枢、②传入神经、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
【详解】A、结构④为效应器,效应器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正确。
B、该图反射弧中含有3个神经元,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中间神经元,而膝跳反射只有两个神经元,B错误;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涉及两个神经元,C错误;
D、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④的反应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上发生,D错误;
故选A。
4. 当蛙的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 )
A. 内正外负 B. 内负外正 C. 内正外正 D. 内负外负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当蛙的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时,由于Na+内流,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故选A。
5. 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在某部位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装置测得的膜电位对应图乙中B点的膜电位
B.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约为+30mV
C. 适当增加细胞外的Na+浓度,将导致C点对应的膜电位增大
D. 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四次通过0电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中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电流由正电位流到负电位,所以图示装置记录的是静息电位。当神经受到一次短促的外加刺激时,大量的Na+内流,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膜电位在短暂时间内由原来的-60mV左右变为30mV左右的水平,但这种刺激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膜内正电位值的减少,恢复到受刺激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即静息电位,所以图中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图中曲线的A点或D点,其电位是-60毫伏。C点电位的大小主要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有关。
【详解】A、图甲中,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电位不为0,图乙中B点对应的膜电位为0,A错误;
B、图乙中A点或D点对应的膜电位即为静息电位,约为-60 mV,因此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约为-60 mV,B错误;
C、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主要与细胞外的Na+浓度有关,适当增加细胞外的Na+浓度会使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增大,即C点对应的膜电位增大,C正确;
D、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错误。
故选C
6. 下图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Na+内流
C. 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Na+的通透性大
D. 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
B、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的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Na+内流,B正确;
C、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C错误;
D、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即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错误。
故选B。
7.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个神经元都会产生兴奋
B.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
C. 在b、c、d之间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D. 兴奋由c传向d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后,b、c、d和e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详解】AB、兴奋在突触部位传递时,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突触处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信号不能从中间神经元向其左侧传递,即a不会兴奋,A、B错误;
C、b、c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c、d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兴奋由c传到d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即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D。
8.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协助扩散
C.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D.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详解】A、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A错误;
B、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借助于胞吐,B错误;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
D、②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能被③突触后膜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正确。
故选D。
9. 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不偏转,乙指针也不偏转
B.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两次,乙指针不偏转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通过信号转换,神经递质在突触处传递时有时间耽搁。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错误;
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恢复静息后又向原方向偏转,故甲指针偏转两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错误;
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乙电流表左边电极,但是可以传到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所以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但是可以传到左边,甲指针偏转两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会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 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 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没有传递到大脑,而大脑能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根据兴奋传导可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①和④都有神经节,故①④都属于传入神经,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④⑤⑥;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②①。
【详解】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A错误;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由低级中枢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B正确;
C、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向③,C正确;
D、感觉的产生是兴奋由④⑤⑥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正确。
故选A。
11.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头面部肌肉的运动
C.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D. 脑与脊髓中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躯体的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B、大脑皮层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一致的,除此之外,躯体运动与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为对侧支配,上下颠倒,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因此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头面部肌肉的运动,AB正确;
C、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C正确;
D、神经中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调控的,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D错误。
故选D。
12. 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C. 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 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是经过反射弧完成的,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A不符合题意;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不符合题意;
C、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不符合题意;
D、参与缩手反射的传出神经元并没有兴奋,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
B. 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
C. 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
D. 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对低级中枢进行有效调控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某人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那么他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小脑,A错误;
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说明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正常,只是不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损伤的可能是大脑皮层中排尿中枢或脑中高级排尿中枢与脊髓中低级排尿中枢之间的联系中断,B错误;
C、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还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所以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C错误;
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中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大脑皮层可以调控低级中枢的活动,若大脑皮层受损,不能对低级中枢进行有效的调控,D正确。
故选D。
【点睛】
14. 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要反复复习,其道理不包括
A. 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B. 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
C. 反复复习是将经验贮存、再现,不会建立新的神经联系
D. 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存储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人类的记忆可以大致分为下图所示的几个连续过程:
【详解】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获取新的知识,A正确;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形成瞬时记忆,B正确;
反复复习不只是将经验贮存、再现,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还会建立新的神经联系,C错误;
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可使瞬时记忆强化为短期记忆,进而强化为长期记忆,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 2018年复旦大学牵头,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参与,正式启动了“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B.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受到损伤,则不能听懂话
C. 短期记忆经过重复多次,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期记忆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阅读是眼部感受器把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皮层,A错误;
B、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 区受到损伤,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话,如果大脑皮层的 H 区受到损伤,则不能听懂话,B错误;
C、短期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该过程需要多次重复,C正确;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C。
16. 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受损部位
可能导致的结果
A
大脑皮层
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
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V区
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H区
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大脑皮层受损,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A正确;
B.小脑受损,身体不能维持平衡,但由于呼吸中枢在脑干,因此呼吸正常,B错误;
C.言语区的V区受损,能看到文字,而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
D.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D错误。
故选A
17. 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停滞,发生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
B. 血液中GH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GH增多
C. GH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
D. GH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人出生后促生长的最主要的激素。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刺激骨骺端软骨细胞分化、增殖,从而促进骨生长,使骨长度增加;可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代谢,并对维持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起重要作用;协同性激素及促钙化激素共同干预骨的重塑。
【详解】A、注射GH无法治疗成年的侏儒患者,A错误;
B、GH是垂体前叶分泌,不是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
C、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即灭活了,因此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C正确;
D、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并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18. 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B.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器官,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合成分泌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但②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到十二指肠,不到血液中,A错误;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而非性腺,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B错误;
C、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正确;
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19.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
故选D。
2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病症。某甲状腺正常的小鼠出现甲减,研究人员为了解其病因,给该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并检测注射前后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运输至垂体,并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B. 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比正常小鼠高
C. 若仅有下丘脑受损,则注射后该小鼠的甲减症状会有一定缓解
D. 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注射前明显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时,会反过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小鼠的甲状腺正常,但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下丘脑受损或垂体受损导致的。给这只小鼠静脉注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说明是下丘脑受损导致的,若甲状腺激素含量不变,则是垂体受损导致的。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只是垂体细胞有受体,所以在垂体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错误;
B、这只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鼠,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所以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小鼠低,B错误;
C、若是这只小鼠的下丘脑受损,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可以促进垂体产生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其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大于注射前,C正确;
D、若仅有垂体受损,则注射后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C。
21. 下列关于健康人体中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
B. 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需要消耗能量
D. 胰岛素的形成过程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答案】D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胰岛素是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但不直接参与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A错误 ;
B、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B错误;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为胞吐,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形成后,还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正确。
故选D。
22.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 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机体的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
【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
C、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D正确。
故选C。
23. 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 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 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皮质醇升高血糖的作用不明显,三种激素共同使用升高血糖的作用最明显。
【详解】A、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 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A错误;
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 mmol / L ),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 mmol / L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B正确;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C错误;
D、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D错误。
故选B。
24. 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A. 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 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 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理解与运用。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可以通过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进而使机体散热减少,B正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的冷觉感受器会感受到温度下降并发送信息,C正确;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D错误。 故选D。
【点睛】关键要掌握和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否则误认为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会下降。
25.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
【详解】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关键要熟悉水平衡调节过程:
26. 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 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一盐平衡
C. 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抑制,排尿减少
D. 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在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能力增强,排尿减少;反之,重吸收能力减弱,排尿增多。
【详解】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
B、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一盐平衡,B错误;
C、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当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故选C。
27. 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 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 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 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运动员在寒冷条件下剧烈运动时体内发生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骨骼肌细胞分解肌糖原提供能量,在运动后期需要摄取血糖进行氧化分解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详解】A、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
C、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动作上,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C正确;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摄取血糖供能,一定时间后肌糖原分解作为能源补充,D错误。
故选C。
28.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的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
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
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16分)
29. 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特异性)受体 ②. 神经(或负反馈) ③. 下丘脑 ④. 抗利尿激素 ⑤.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⑥. 下降 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⑧.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
【详解】(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生物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生物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