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江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下列哪项不属于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B.豌豆是单性花,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C.豌豆花较大,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相对容易
D.豌豆子代数量多,利于统计分析
【答案】B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详解】A、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如高茎、矮茎等,A不符合题意;
B、豌豆是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符合题意;
C、豌豆花较大,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相对容易,C不符合题意;
D、豌豆子代数量多,利于统计分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法错误的是( )
A.继续F1自交无需人工授粉 B.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
C.完成授粉后需套袋隔离 D.开花前对父本去雄
【答案】D
【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继续F1自交无需人工授粉,A正确;
B、去雄后,待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以完成杂交过程,B正确;
C、完成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
D、开花前对母本去雄,D错误。
故选D。
3.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F1全表现为高茎,F1自交后,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为杂合子 B.F1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
C.F2的基因型共有3种 D.F2中高茎植株占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文: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F1全表现为高茎,说明高茎相对于矮茎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F1自交后,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亲本的基因型为DD和dd。
【详解】F1自交后,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则F1为杂合子Dd,产生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为D和d。F2为1DD∶2Dd∶1dd,高茎(D_)∶矮茎(dd)=3∶1,基因型共3种,F2中高茎植株占3/4。综上分析,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4.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 23 只白色,26 只褐色,53 只棕色。若用A(a)表示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则棕色鸟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
A.AA B.Aa C.aa D.AA 或aa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中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此比例为基因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后代的三种基因型后代的比例,由此可以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详解】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2:1,则可以推测出棕色鸟是杂合子(设为Aa),白色鸟和褐色鸟是纯合子(AA或aa)。
故选B。
5.鉴定一匹马是否为纯种和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应采用的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
C.杂交、自交 D.杂交、自交
【答案】B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详解】马是动物,鉴定一匹马是否为纯种可以采用测交法;小麦是植物,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自交法,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可以自由组合
D.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影响很小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YyRr)会产生4种配子,且4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A错误;
B、F1产生的精子数目远远多于卵细胞数目,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F1产生配子过程中,其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错误;
D、验证分离定律可以采用测交法(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也可以用杂合子自交的方法,其所选的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D。
7.马铃薯的紫茎(G)对绿茎(g)是显性,正常叶(B)对缺刻叶(b)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Ggbb的个体和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茎正常叶:绿茎正常叶: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GgBb B.ggBb C.Ggbb D.ggBB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出现3:1:3:1的性状比,说明其中一对等位基因相当于自交(3:1),另一对相当于测交(1:1)。
【详解】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Ggbb的个体和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茎正常叶:绿茎正常叶: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1:3:1,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自交,另一对等位基因测交,则X基因型为GgBb,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已知某品种植物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一个纯合的矮茎(抗倒伏)易感病品种与一个纯合的高茎(易倒伏)抗病品种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ddRR,1/8 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8
【答案】C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具有2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详解】一个纯合的易感病矮茎品种(抗倒伏),基因型为ddrr,与一个纯合的抗病高茎品种(易倒伏)DDRR杂交,F1为DdRr,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为ddR_,其中ddRR在F2中占1/16,ddRr在F2中占2/16,即1/8,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比为1∶1∶1∶1
C.M、N、P分别代表16、9、3
D.②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
【详解】A、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①过程,A正确;
B、子代中表现型有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aBb):1(Aabb):1(aaBb):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1:2:1,B错误;
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即M、N、P分别代表16、9、3,C正确;
D、②表示受精作用,②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B。
10.如图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生殖器官中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会产生( )
A.2个精细胞 B.2个初级精母细胞
C.2个体细胞 D.2个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生殖器官中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所以是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所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会产生2个精细胞,A正确。
故选A。
11.利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依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可确定细胞的分裂时期及名称。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次分裂后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次分裂后期
C.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次分裂 D.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包括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开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时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D、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2.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组成,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推断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4个精子是(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答案】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A选项中虽然只有两种基因型,但缺失染色体B,A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如Ab、aB、Ab、aB,B正确;
C、C选项中的精子有三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D选项中的精子有四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B。
13.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生物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甲图中有4条染色单体
C.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丙图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C
【分析】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生物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图乙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甲含有4条染色体,与图乙的染色体数相同,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图丙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据图可知,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甲图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
C、乙图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正确;
D、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极体和卵细胞,D错误。
故选C。
14.下图是处于某分裂时期的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A正确;
B、该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具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由题图可以看出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5.50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0个初级精母细胞,若全部发育成熟并正常进行受精,理论上最多能产生的受精卵数是( )
A.15个 B.50个 C.100个 D.200个
【答案】B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详解】1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则50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200个精子;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则50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50个卵细胞。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因此50个卵细胞和50个精子至多能形成50个受精卵。
故选B。
16.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详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符合题意 。
故选C。
1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
D.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答案】D
【分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最终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等位基因一般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一般为相同基因,D错误。
故选D。
18.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
B、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正确;
C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睛】
19.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7号男性患病,其中X染色体只能来自5号,5号的X染色体一个来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父方(1号)提供正常基因,所以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方(2号),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已知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的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A.0 B.1/2 C.1/4 D.1/8
【答案】C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详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的夫妇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则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如图是鸡羽毛颜色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
C.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
D.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AW(芦花)、Za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AZA(芦花)、ZAZa(芦花)、ZaZa(非芦花)。
【详解】A、由图可知,芦花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可知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
B、因为无中生有为隐形,亲代为显性,所以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
C、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都是ZAW,C正确;
D、亲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AZa,而子代为ZAZA,ZAZa,D错误。
故选D。
2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答案】C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实验为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小鼠,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
D、赫尔希与蔡斯对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D错误。
故选C。
23.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T2噬菌体中嘌呤碱基含量等于嘧啶碱基含量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D.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元素有C、H、O、N、P、S
【答案】A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T2噬菌体中的核酸只有DNA,为双链结构,由于碱基互补配对,所以T2噬菌体中嘌呤碱基含量等于嘧啶碱基含量,B正确;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正确;
D、T2噬菌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S,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因此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元素有C、H、O、N、P、S,D正确。
故选A。
24.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W)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侵入烟草细胞的RNA含有A、T、G、C,4种碱基
B.TMW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烟草细胞中
C.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中能使其感染病毒,而蛋白质接种到正常烟草中不能使其感染病毒,说明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详解】A、RNA不含碱基T,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A错误;
B、分析题意,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中能使其感染病毒,而蛋白质接种到正常烟草中不能使其感染病毒,实验能证明RNA能进入烟草细胞,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B错误;
C、分析图解可知,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C正确;
D、本实验表明RNA是TMV的遗传物质,而不能表明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
A.DNA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B.细胞生物都含有DNA
C.只有DNA能够自我复制 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故选D。
26.如图是DNA分子平面结构图。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⑤⑥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相连
C.所有的DNA分子中都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D.图中④不能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是胞嘧啶,④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但不是一个脱氧核苷酸;⑤为腺嘌呤;⑥为鸟嘌呤;⑦为胞嘧啶;⑧为胸腺嘧啶;⑨为氢键。
【详解】A、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⑤为腺嘌呤,⑥为鸟嘌呤,⑤⑥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相连,B正确;
C、环状DNA分子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
D、④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但不是一个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C。
27.如果一个双链DNA中胞嘧啶占整个DNA碱基的20%,那么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 )
A.30% B.60% C.40% D.20%
【答案】A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由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A+C=T+G=50%,如果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0%,则此DNA分子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50%-20%=30%,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8.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4∶2∶3∶1,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
A.3∶1∶4∶2 B.3∶4∶1∶2 C.4∶3∶2∶1 D.1∶3∶2∶4
【答案】A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已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4∶2∶3∶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A=已知链的T,另一条链的C=已知链的G,另一条链的T=已知链的A,另一条链的G=已知链的C,因此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3∶1∶4∶2,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9.若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则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相应的比例分别是( )
A.0.4,0.4 B.2.5,1 C.2.5,0.4 D.0.4,1
【答案】B
【分析】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
【详解】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的两条链上(A+G)/(T+C)的比例是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1,因此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互补链上(A+G)/(T+C)的比例为5/2=2.5,整个DNA分子中A+G)/(T+C)=1,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答案】A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A正确;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B错误;
C、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以解旋的部分分别为模板复制新的DNA,C错误;
D、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但DNA的复制是在间期完成的,D错误。
故选A。
31.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当细胞内DNA复制时,⑨的断开需要解旋酶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脱氧核糖、②是含氮碱基、③是磷酸、④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氢键。
【详解】A、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
B、图中④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正确;
C、DNA复制时,⑨氢键的断开需要解旋酶,C正确;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碱基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A。
32.如图表示果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链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③表示碱基对,碱基含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DNA聚合酶催化③处化学键的形成
D.染色体复制后,①②链将分别出现在2条染色单体中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①和②是两条DNA单链,③是氢键,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①②链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
B、③表示氢键,B错误;
C、③表示氢键,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
D、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染色体复制后,①②链将分别出现在2条染色单体中,D正确。
故选D。
33.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4%,若该DNA片段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330 B.840 C.1960 D.1320
【答案】C
【分析】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DNA分子的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半保留复制过程,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n次复制过程中共需要的某种游离碱基的数量为(2n-1)×DNA分子中该碱基的数量。
【详解】由题意知,该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4%,因此一个DNA分子中C=G=[500×2×(1-44%)]÷2=280个,该DNA片段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23-1)×280=1960个.
故选C。
3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
C.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答案】D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A错误;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或2个DNA分子,B错误;
C、在DNA分子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
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因此基因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D正确。
故选D。
35.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指的是碱基的排列顺序
B.细胞中的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病毒中的基因可能是RNA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所有基因的碱基对之和与该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数目相等
D.基因的遗传效应指的是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答案】C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故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指的是碱基的排列顺序,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一般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对于某些RNA病毒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正确;
C、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但由于DNA的一些片段并非基因,所以一个DNA分子中所有基因的碱基对之和小于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数目,C错误;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遗传效应包括遗传信息的储存,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过程,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36.回答下面的问题,下表是豌豆几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甲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乙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丙
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517
523
499
507
据上表回答:
(1)根据___________组合可以分别判断出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每一对相对性状符合___________定律。
(2)写出每一杂交组合中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以A和a分别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因,B和b分别表示花色的显、隐性基因。甲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应采取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
【答案】(1) 乙 高茎:红花 分离定律
(2)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3)丙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由题分析可知:乙组别:高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红花:高茎白花=953:317(全为高茎)(3红:1白),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红花是显性性状。
【详解】(1)据乙组别:高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红花:高茎白花=953:317,其后代全为高茎,后代中红:白=3:1,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红花是显性性状。每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
(2)甲组的后代中高茎:矮茎=1:1,红花:白花=3:1,故亲本的基因是AaBb(高茎红花)×aaBb(矮茎红花);乙组的后代中只有高茎,红花:白花=3: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高茎红花)×aaBb(矮茎红花);丙组的后代中高茎:矮茎=1:1,红花:白花=1: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高茎白花)×aaBb(矮茎红花)。
(3)根据每一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甲组的后代中双隐性即aabb占1/2×1/4=1/8;乙组的后代中aabb占0×1/4=0;丙组的后代中aabb占1/2×1/2=1/4,故为了为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aabb最好选择组合丙。
37.下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和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C图处于__________期,细胞内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示意图是__________;据图可推知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为__________条。
(3)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示意图A、B、C中,与曲线图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__;曲线图c~d段发生了__________。
【答案】(1)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4 0 4 0
(2) A 4
(3) 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 A 着丝粒(着丝点)分裂
【分析】据图分析,A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着丝粒分裂,且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着丝粒分裂,但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a~b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增加一倍,是处于间期的细胞DNA进行了复制;c~d减半,是因为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详解】(1)据图可知,C图着丝粒分裂,但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看着丝粒的个数),无姐妹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无同源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的细胞示意图为A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与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故可推知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条。
(3)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间期DNA复制,导致每条染色体的DNA数目由1变为2;曲线图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相对应的细胞是A;曲线图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从2变为1,发生了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8.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4、5、6的名称。
4__________ 、 5__________ 、6_________ 。
(2)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 __________连接起来。
(3)[_______] __________属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4)由于[_______ ] ________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的多样性。
(5)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它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6)把此DNA放在含有15N原料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DNA中只有一条单链含有15N的DNA分子占__________。
(7)若此DNA要进行复制,场所一般在__________内。
【答案】 胸腺嘧啶 脱氧核糖 磷酸 9 氢键 7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 碱基对 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 1/2 细胞核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胞嘧啶,2为腺嘌呤,3为鸟嘌呤,4为胸腺嘧啶,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为碱基对,9为氢键,10为脱氧核苷酸链片段。
【详解】(1)DNA两条链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连,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由图可知,图中4与A配对,应为胸腺嘧啶(或T),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
(2)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9]氢键连接起来。
(3)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由于[8]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双螺旋模型最早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
(6)由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此DNA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后,子代DNA(4个)中只有一条单链含15N的DNA分子共有2个,即占子代DNA分子数的1/2。
(7)DNA复制的场所一般在细胞核内。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新疆伊犁州巩留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伊犁州巩留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咸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咸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