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Section A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第一课时 1a—2d | ||||
学科 | 英语 | 学段 | 初中 | 年级 | 初三 |
教材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本课时是九年级英语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课型是一节听说课。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听与说这两项语言技能的五级标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其为标准和指导思想,通过听力输入,指导学生进行关键信息的获取,对所听内容简单记录。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就相关话题,表达意见,参与讨论,在与他人沟通信息的过程中,合作完成任务,进行情景对话,并且鼓励学生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英语学科素养的渗透。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在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注重学习策略的调控与使用。在思维品质方面,关注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逻辑性和创造性。在文化品格方面,关注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 ||||||||||||||||||||||||||||
2.教学背景分析 | ||||||||||||||||||||||||||||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make inferences,主要涉及推断物品的归属,推测神秘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做出合理推断,并使用相应的情态动词准确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推断。 本单元所涉及的情态动词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以及九年级教材中也都有所涉及,但是涉及到的情态动词的用法各不相同。大体来看,有以下这些: 七下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情态动词表能力。 七下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情态动词表允许。 八上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情态动词表邀请。 八下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情态动词表要求。 九上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情态动词表请求。 因此,可以看出,这一单元是情态动词表推测这一用法的补充,学生在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上既熟悉又陌生。 本课时突出体现了一个要点:推断。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a看图写词,复习了有关物品的词汇。1b—1c是一个听说活动,语言材料聚焦在用情态动词must推测物品的归属;2a—2d是一个听说任务链,围绕Linda在野餐中丢失了书包这一事件,对单元重点话题和句型进行了补充。其中,2a-2c这一听说活动让学生关注情态动词must, might, could和can’t表示推断的不同用法,而2d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语境来谈论物品遗失的对话范例,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可见,第一课时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时。因此,这节课是奠定语言基础的一节课,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要落实到位,为后续课时打好基础。同时,又是要注重能力提升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为后续课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相关的情态动词是十分熟悉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情态动词的理解也相对到位,尤其是情态动词表示能力、允许、邀请和请求的用法,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但是,这一单元涉及到了情态动词的另一种表示推测的用法,故而,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虽然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口头综合应用上可能会有错误,尤其是中文母语迁移的影响。中文中对于“可能性”的表述不像英文区分的很细致,如probably true和possibly true是不一样的,因此,表述上可能会存在错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练习,以便能够准确的使用。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挖掘教材,创设语境,在情景中不断练习。 所任教的学生们英语语言基础相对扎实,喜欢学习新的事物和知识,喜欢挑战,喜欢思考问题,但是很多时候羞于表达,班级整体氛围上比较内敛。因此,要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就需要引发他们的兴趣,并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动静结合,以便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伴合作也会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比单独的学生活动更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羞涩,从而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挖掘教材,多管齐下;创设语境,体验巩固;同伴活动,共同参与。 | ||||||||||||||||||||||||||||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 ||||||||||||||||||||||||||||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听懂有关物品归属的对话,并能够获取关键信息,正确使用情态动词must, could, might, can’t进行合理推断。 2、学生能够根据既定信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编对话,并能够复述整个事件过程。 3、学生能够通过情景体验,意识到平时要看管好个人物品。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情态动词must, could, might, can’t进行合理推断。 教学难点:根据既定信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编对话,并复述整个事件过程。
| ||||||||||||||||||||||||||||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 ||||||||||||||||||||||||||||
| ||||||||||||||||||||||||||||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
本节课是一个听说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其对于目标语言听和说两个方面的学习效果上。评价方式主要是课堂活动中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为教师,在评价中指导教学,并以评价促进课堂学习,主要内容和项目见下表:
学习效果评价过程体现在课堂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现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语言的评价过程中;体现在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目标语言的过程中。 | ||||||||||||||||||||||||||||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 ||||||||||||||||||||||||||||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课本中的教学材料涵盖了三个对话和两幅图片,在教学设计中,避免了去“教”教材,而是选择了“用”教材,把这三个对话和两幅图片作为教学载体和学习材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仔细挖掘对话的内容,分析三个对话的梯度,并思考编者的意图,利用已有的教学材料,包括图片在内,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适当的增加和丰富教学活动。 语言听力输入部分: 1、 增加听前活动,培养学生预测能力,熟悉对话背景,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的使用情境。(以must目标语言的听力输入为例) 2、 修改听中活动,增加挑战性,使之更符合学情,指导学生把握重难点。 (以might/could, can’t目标语言的听力输入中的听中活动为例) 3、 利用听后活动,巩固目标语言,增强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熟练度。 (以must目标语言的听力输入为例) 语言运用输出部分: 看图进行情境预测和讨论,为课本2d角色扮演做好了铺垫,并补充了多种输出的活动。 1、 通过回答问题获取关键信息。 2、 通过活动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对于细节信息进行提取概括。 3、 通过填空的活动标注目标语言和重难点词汇短语,从而让学生熟悉了对话内容,同时,学习了语言知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续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对话,完成事件的复述,实现了语言的综合运用,完成了“找书包”的任务。学生可以在体验找书包的过程中,感受到看管好个人物品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教学环节设计的梯度性 教学设计主线清晰,围绕推测物品的归属和Linda丢书包事件,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推测物品的归属,这一部分主要以目标语言的输入、理解和简单使用为主,语言输出主要是单独的句子。 以围绕Linda丢书包事件展开的活动就相对复杂,涵盖了目标语言的输入、理解,关键信息的获取,和细节信息的提取概括,词汇短语的落实,以及综合运用语言去做事——打电话询问书包的下落(Linda找书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使用:打电话用语,交际能力,实现双方信息的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是语言学习的迁移创新阶段,更是一个语言的综合使用阶段。比第一部分的内容要更上一个台阶,能力要求更高,语言能力要求高,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创造力,更需要有沟通策略和技巧,并能够体验情境,展开思考,分享体悟。 三、教学素材的生活化 无论是课堂实物引入Whose T-shirt is it?还是目标语言的呈现素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图片都是科任老师的物品,这样生活化的素材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兴趣,使之有良好而亲切的课堂体验。 教学反思:关于教学反思,个人认为对于学生的对话输出,给予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和笼统,点拨和反馈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予更多的有关情态动词表示推测的反馈,以及学生表现中优秀或者不足的地方进行具体的反馈就好了。这一块,感觉相对薄弱了一些。 |
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九年级全册Section B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九年级全册Section B教案设计,共5页。
英语Section A教案: 这是一份英语Section A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或课外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九年级全册Section A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九年级全册Section A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新课导入,新知呈现,新知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