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复习练习题
展开7.3 统计图的选用(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 会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从统计图或表中获取信息.
【知识点梳理】
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两种: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利用表格将要统计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内,表格统计法可以很好地整理数据
统计图:利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描述数据,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将表格中的数据所呈现出来的信息直观化.
特别说明:
(1)条形统计图: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据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长方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但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从扇形上可清楚地看出各部分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直接表示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据.
(3)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折线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但不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
1.有人针对公交车上是否主动让座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
(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 ;
(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约是;
(3)从来不让座的人所占比例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让座(答案不唯一).
【分析】(1)将所有情况的人数全部加起来求和即可;
(2)用“从来不让座的人”除以总人数即可;
(3)根据条形统计图得出其中一个结论即可.
解:(1) 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
15365+13270+4540+1048+698=34 921人,
答: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 921人;
(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
答:“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约是;
(3) 从来不让座的人所占比例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让座.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计算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举行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结果统计如下: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组共有学生多少人?
(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比例是多少?
(3)补全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答案】(1)12;(2);(3)见解析
【分析】(1)把各组人数求和,即可;
(2)根据百分比=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总人数,即可求解;
(3)根据表格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解:(1)该组共有学生:(人);
(2),
答: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比例;
(3)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下: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观察,从表格和统计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育才中学为方便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与某饮食服务公司联系为学生供应价格不等的6种盒饭(每人只限一份).如图是某一天销售情况统计图,条形图上的百分数是销售该种盒饭占总销售最的百分数,如果这一天销售了150份盒饭.
(1)试求出这一天学生购买盒饭所付费的平均数;
(2)如果饮食公司加工各种盒饭的成本如下表所示,这一天的销售中,饮食公司盈利多少元?
单价/元 | 2 | 3 | 4 | 5 | 6 | 7 |
成本/元 | 1.8 | 2.4 | 3 | 3.8 | 4.2 | 4.5 |
【答案】(1)这一天学生购买盒饭所付费的平均数为4.38元;(2)饮食公司盈利167.7元.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及饭盒总数求出各价钱的盒数,求出平均数及中位数即可;
(2)根据表格求出每种盒饭每盒的盈利,再由(1)表求出个类盒饭卖出的数量,即可得出盈利情况.
解:(1)根据题意得:150×8%=12;150×18%=27;150×28%=42;150×26%=39;
150×14%=21;150×6%=9,则这一天学生购买盒饭所付饭费的平均数为:
(元);
(2)由两个图表,得饮食公司盈利:12×(2-1.8)+27×(3-2.4)+42×(4-3)+39×(5-3.8)+21×(6-4.2)+9×(7-4.5)=167.7(元).
【点拨】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图表信息的获取,要注意图表的应用.
类型二、统计图的选择➽➼扇形统计图
2.某音像制品店某一天的销售的情况如图:
(1)从条形统计图看,民歌类唱片与流行歌曲唱片销售量之比大约是多少?从扇形统计图看呢?
(2)要使读者清楚地看出各类音像制品的销售量之比,条形统计图应做怎样的改动?
【答案】(1)从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看,民歌类唱片与流行歌曲唱片销售量之比约为2:3;从扇形统计图看,它们的比为;(2)应将0作为纵轴上销售量的起始值.
【分析】(1)用民歌类唱片销售量除以流行歌曲唱片销售量即可.
(2)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回答即可.
解:(1)从条形统计图看,
民歌类唱片销售量为:80(张),
流行歌曲唱片销售量为:120(张),
∴民歌类唱片与流行歌曲唱片销售量之比约为80:120=2:3;
从扇形统计图看,民歌类唱片与流行歌曲唱片销售量之比约为80:120=2:3;
(2)要使读者清楚地看出各类音像制品的销售量之比,应将0作为纵轴上销售量的起始值.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举一反三:
【变式1】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的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 | 月功能费 | 基本话费 | 长途话费 | 短信费 |
金额/元 | 5 |
|
|
|
(1)该月小王手机话费总额为多少?
(2)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
(3)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答案】(1)125元;(2);(3)见解析;(4)见解析.
【分析】(1)由于月功能费为5元,占的比例为4%,所以小王手机话费=5÷4%=125元;
(2) 先求出短信费所占的百分比,然后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即可求解;
(3) 话费总额×40%得到基本话费为50元,话费总额×36%得到长途话费为45元,话费总额×短信费占比即可求解;
(4)将(3)中的计算结果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即可.
解:(1) 由题意可知,小王手机花费总额为:5÷4%=125元;
(2) 由题意可知,短信费所占的百分比为:1-40%-36%-4%=20%,
∴短信费所对的扇形圆心角度数为:360°×20%=72°;
(3) 小王的基本话费为:125×40%=50元,长途话费为:125×36%=45元,短信费为: 125×20%=25元,故表格补充完整如下:
项目 | 月功能费 | 基本话费 | 长途话费 | 短信费 |
金额/元 | 5 | 50 | 45 | 25 |
(4)条形统计图补充如下: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变式2】为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程度,某学校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绘制统计图,其中统计图中没有标注相应人数的百分比.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求“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
(2)已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估计对“垃圾分类”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程度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案】(1)20%;(2)600
试题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可以求得“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2)根据扇形统计图可以求得对“垃圾分类”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程度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答:(1)由题意可得,
“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为:, 即“非常了解”的人数的百分比为20%;
(2)由题意可得,
对“垃圾分类”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程度的学生共有:1200×=600(人),
即对“垃圾分类”知识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程度的学生共有600人
考点:(1)扇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
类型三、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
3.甲、乙两公司近年的赢利情况如图所示.
(1)哪家公司近年利润的增长速度较快?
(2)统计图给你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1)甲;(2)不一样,见解析
【分析】(1)直接根据两个折线图判断,观察从2004-2010年谁的增长快;
(2)统计图给人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不一样,观察可知图(甲)与图(乙)相比,纵轴(利润)被“压缩”了,横轴(年份)被“拉长”了,结果使得图(甲)的折线看起来更“缓”了.
解:(1)从2004-2010年甲公司利润由40万元增长到130万元,
乙公司利润由40万元增长到90万元,
所以甲公司近年利润的增长速度较快;
(2)统计图给人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不一样,
这是因为两幅图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不一致,
图(甲)中140万元的利润看起来与图(乙)中100万元相当,
而图(甲)中表示一年的间隔长度要大于图(乙)中表示一年的间隔长度.
也就是说,图(甲)与图(乙)相比,纵轴(利润)被“压缩”了,
横轴(年份)被“拉长”了,
结果使得图(甲)的折线看起来更“缓”了.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属于基础题,明白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由于气温骤变,小米突然感冒了.下面是她的体温记录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米的体温最高是 ℃,最低是 ℃.
(2)她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在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分析其原因.
(3)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答案】(1)39.5;36.8
(2)3月7日6-12时;3月8日18时-3月9日18时;见解析
(3)正常体温
【分析】(1)折线图中最高的点表示温度最高,最低的点表示温度最低,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2)折线越陡的,表示下降或上升的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7日,6时至12时体温下降的最快;3月8日的18时至3月9日18时这段时间比较稳定;
(3)横虚线表示的人体正常的体温.
(1)解:小米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体温是36.8℃;
故答案为:39.5;36.8;
(2)解:折线越陡的,表示下降或上升的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7日,6时至12时体温下降的最快;3月8日的18时至3月9日18时这段时间比较稳定;
原因是:气温骤变导致感冒,体温升高,然后通过治疗或吃药,体温慢慢又恢复正常;
(3)解:图中横虚线表示正常体温.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变式2】进入五月后,蛋类礼盒畅销,某商家对五月1—5日咸蛋和皮蛋两种蛋类礼盒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期间该店内两种蛋类礼盒的日销售量统计图如下.
(1)这五天里,两种蛋类礼盒总销量最好的一天是5月______日,皮蛋礼盒销量最好的一天是5月______日.
(2)参考这五天两种礼盒的销售情况,请对这两种蛋类礼盒在接下来一个月的进货方面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1;5;(2)见解析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求解即可;
(2)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咸蛋礼盒的销售量逐渐降低,而皮蛋礼盒的销售量逐渐上升,据此求解即可.
(1)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5月1日总销量:70+40=110,
5月2日总销量:65+43=108,
5月3日总销量:58+49=107,
5月4日总销量:50+55=105,
5月5日总销量:60+42=102,
∴两种蛋类礼盒总销量最好的一天是5月1日,
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皮蛋礼盒销量最好的一天是5月5日,
故答案为:1;5;
(2)解: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咸蛋礼盒的销售量逐渐降低,而皮蛋礼盒的销售量逐渐上升,
∴建议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加大皮蛋礼盒的进货量,减少咸蛋礼盒的进货量.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正确读懂统计图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四、统计图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据统计,,两省人口总数基本相同.2011年省的城镇在校中学生人数为156万,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为72万;省的城镇在校中学生人数为84万,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为103万.李军同学根据数据画出下面两种复合条形统计图.
(1)哪种图能更好地反映两省在校中学生总人数?
(2)哪种图能更好地比较省城镇与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
(3)说说这两种图的特点.
【答案】(1)右边的图;(2)左边的图;(3)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两幅统计图直接判断即可;
(2)根据两幅统计图直接判断即可;
(3)根据(1)、(2)写出特点即可.
解:(1)观察可知,右边的图能更好地反映两省在校中学生总人数;
(2)观察可知,左边的图能更好地比较省城镇与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
(3)左图更直观地反映两省城镇与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的差别;
右图更好反映两省在校中学生总数的差别.
【点拨】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1】课题小组从某市20000名九年级男生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进行50米跑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制成了如下的统计表.
等级 | 人数/名 | 百分比 |
优秀 | 200 | 20% |
良好 | 600 | 60% |
及格 | 150 | 15% |
不及格 | 50 | a |
(1)a的值为__________;
(2)请你从表格中任意选取一列数据,绘制合理的统计图来表示;(绘制一种即可)
(3)说一说你选择此统计图的理由.
【答案】(1)5%.;(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分析】(1)用1减去减去优秀、良好及及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a值;(2)根据扇形统计图及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绘制统计图即可;(3)选用表格中第二列数据,因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人数已知,所以绘制条形统计图;选用表格中第三列数据,因为已知百分比,所以可以绘制扇形统计图.
解:(1) a=1-20%-60%-15%=5%.
故答案为5%.
(2)可以绘制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选用表格中第二列数据,因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人数已知,所以绘制条形统计图.
选用表格中第三列数据,因为已知百分比,所以可以绘制扇形统计图.
【点拨】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概念,记住百分比之和等于1,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360°×百分比,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变式2】垃圾分类,事关人居环境改善,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某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一个社团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前、后分别对全校学生开展了抽样调查,将统计数据整理如下: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之前各类别统计表
类别 | 人数 |
| A.每次分类 B.经常分类 C.偶尔分类 D.都不分类 |
A | 7 |
| |
B | 25 |
| |
C | 52 |
| |
D | 16 |
| |
合计 | 100 |
|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之后各类别统计图(调查人数200人)
(1)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前,抽取的学生中哪一类别的人数最多?占抽取人数的百分之几?
(2)若全校有2000名学生,请估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前“D.都不分类”的总人数;
(3)李琳认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后,“D.都不分类”的人数为人,与活动前的人数一样,所以“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开展不到位,她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请结合统计图表,对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效果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偶尔分类”的人数最多,占抽取人数的;(2)320人;(3)不合理;见解析
【分析】(1)频数最大的类别,用最大频数,除以100即可;
(2)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列式计算:;
(3)不合理;应用比较频率的方法
解:(1)根据题意,得“偶尔分类”的人数最多,占比为:=;
(2)根据题意,得:=320(人);
(3)不合理;活动前,“都不分类”占比为:=;活动后,占比为:=,占比明显降低了,活动前,“偶尔分类”占比为:=;活动后,占比为:,占比明显降低了,
活动前,“每次分类”占比为:=;活动后,占比为:,占比明显提高了,
活动前,“经常分类”占比为:=;活动后,占比为:,占比明显提高了,可见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显著改变,宣传效果非常明显.
【点拨】本题考查了了频数与频率,样本估计整体的思想,熟练掌握解题的基本要领,学会计算频率,通过比较频率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真题专练
1.(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在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工作中,某校开设了五个社团活动:传统国学(A)科技兴趣(B)、民族体育(C)、艺术鉴赏(D)、劳技实践(E),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只参加一个社团活动,为了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学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________人;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传统国学(A)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__;
(4)若该校有2700名学生,请估算本学期参加艺术鉴赏(D)活动的学生人数.
【答案】(1)90;(2) 见解析;(3);(4) 300人
【分析】(1)用劳技实践(E)社团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解;
(2)先用总人数分别减去传统国学(A)、科技兴趣(B)、艺术鉴赏(D)、劳技实践(E)社团的人数计算出民族体育(C)社团的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用360度乘传统国学(A)社团所占的比例来求解;
(4)用2700乘艺术鉴赏(D)社团所占的比例来求解.
(1) 解: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人).
故答案为:90;
(2) 解:民族体育(C)社团人数为:(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3) 解:在扇形统计图中,传统国学(A)社团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
故答案为:;
(4) 解:该校有2700名学生,本学期参加艺术鉴赏(D)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为
(人).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理解先求出本次调查人数是解答关键.
2.(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某电视台为了解观众对“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某社区部分电视观众,进行问卷调查,整理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男、女观众对“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喜爱情况统计图
男观众对“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喜爱情况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接受调查的女观众中,表示“不喜欢”的女观众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2)求这次调查的男观众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若该社区有男观众约1000人,估计该社区男观众喜欢看“谍战”题材电视剧的约有多少人?
【答案】(1)60%;(2)300人,图见解析;(3)600人
【分析】(1)先求出接受调查的女观众的总人数,再由图可知表示“不喜欢”的女观众有90人,然后用90除以总人数即可;
(2)用男观众中喜欢“谍战”题材电视剧的人数直接除以60%即可解答;
(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总人数乘以男观众喜欢看“谍战”题材电视剧的百分比即可.
(1)解: .
答:女观众中“不喜欢”所占的百分比是60%;
(2)解:(人) .
答:这次调查的男观众有300人 .
300-90-180=30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解:(人) .
答:喜欢看“谍战”题材电视剧的男观众约有600人 .
【点拨】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读懂统计图.
3.(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积极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某中学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10h以上,:8h~10h,:6h~8h,:6h以下)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了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_______名;
(2)________,________;
(3)补全条形统计图.
【答案】(1)200; (2)30,50;(3)画图见解析
【分析】(1)由D组有10人,占比,从而可得总人数;
(2)由A,B组各自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
(3)先求解C组的人数,再补全图形即可.
(1)解:(人),
所以本次调查的学生共200人,
故答案为:200
(2)
所以
故答案为:30,50
(3)
C组有(人),
所以补全图形如下: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从条形图与扇形图中获取信息,求解扇形图中某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补全条形图,掌握以上基础统计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
数学八年级下册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综合训练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第7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第7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测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4 矩形、菱形、正方形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4 矩形、菱形、正方形综合训练题,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