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保家卫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保家卫国,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②。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①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②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B.颔联不言军旅艰辛,却以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渲染,想象奇特,意象唯美。
C.尾联“愿斩”直抒胸臆;“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逐”“虏”,结构严谨。
D.诗人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这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2.同样是描写战场,本诗颈联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①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②,魏绛复从戎③。怅别三河道④,言追六郡雄⑤。
雁山横代北⑥,飞塞接云中⑦。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⑧。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②匈奴犹未灭:暗指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③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④三河: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⑤六郡雄:这里指西汉时立功边地、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⑥雁山:雁门山。代:代州。⑦飞塞:一作“狐塞”,即飞狐塞,又称飞狐口。云中:云中郡。⑧燕然:山名。《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遂登燕然山,……割石勒功,记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词贴切,灵活自然,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卫边保国的壮举。
B.诗歌颔联点出分别的地点,与友人分别,彼此心里难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相约要像前代英雄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C.这首缠绵悱侧、凄苦悲切的道别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抒发作者的慷慨之志。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绪。
4.结合诗句分析首联、尾联中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①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擐(huàn)甲,穿上甲胄。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卫中丞即将远赴长水,“羽林儿”披甲戴盔、手持弓箭护送,场面庄严、隆重。
B.凛冽的寒风横扫草木,烘托出肃杀的氛围,也映衬着将十们杀敌报国的气势。
C.预想此次出师,一定会大展军威,扫灭胡尘,表达了对卫中丞的激励和祝福。
D.末句暗用陶渊明诗句,期待卫中丞功成归来,共醉田园,诗人感情趋向高潮。
6.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四、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①(节选)
[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②落。
羽书咋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注】①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西征,诗人作此诗壮行。②旄头,星宿名,古人认为旄头落预示胡兵覆灭。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其中“歌”字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出师西征的封大夫的赞颂之情。
B.诗歌三、四两句,突出时间和空间要素,交待了胡兵入寇、战争迫在眉睫的局势,为描写大军出征蓄势。
C.诗歌四、六两句.句式基本相同相同位置的两个“在”字,不仅不显重复,反而写出两军对垒之势。
D.全诗通过典型场景展现边塞风光,表现出征将士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英勇气概,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8.本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封大夫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适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①破骨都②。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③未肯学孙吴④。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注】①[嫖姚]本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此指唐朝名将哥舒翰。②[骨都]本指匈奴左右骨都使,此指突厥将领。③[卫青]据史载应是霍去病。④[孙吴]孙子、吴起。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属是善射的阴山健儿,坐骑是善跑的大宛名马,寥寥数笔烘托出浑将军的英发雄姿。
B.精良的马具,精美的战旗,丰富的作战经验,写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
C.浑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轻视兵法谋略,诗人用古人典故对此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D.边境形势紧急,浑将军毅然出征。刀鸣于匣正是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心迹写照。
10.诗人是如何刻画浑将军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D“盼望出现良将”“这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诗人是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因此良将也是在暗指自己。
①都调动了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描写战场环境。李白诗写听到鼓声鸣起,看到兵气入云;李贺诗写听到角声震天,看到鲜血凝紫。②都以侧面描写方式描写战争场面。李白诗通过鼓声、兵气侧面烘托战场气势;李贺诗通过角声、血色侧面烘托战斗的激烈。
3.C“这首缠绵悱恻、凄苦悲切的道别诗”说法错误。全诗一气呵成,充满奋发向上精神,激励出征者在沙场立功,抒发了御边保国的慷慨壮志;而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凄苦、悲切等儿女情长的窠臼。
4.首联: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尾联: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能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心忧边事,欲效力疆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5.D “期待卫中丞功成归来,共醉田园”错误,尾联“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是席上劝酒之辞。
6.激昂、乐观。①首联描写使者带兵准备出征的场面,大军横列,护卫军装束整齐,场面宏大,奠定了昂扬的感情基调。②颔联以横扫草木的风衬托大军的杀气,表现士兵们杀敌报国的气势,强化了激昂的情绪。③颈联预测此次出师,一定会大展军威,消灭敌军,信心十足,表现了乐观情绪。①尾联写宴席劝酒,共醉东篱,深化了激昂、乐观的情绪。
7.A“其中‘歌’字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出师西征的封大夫的赞颂之情”表述错误。“歌”是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8.①通过背景烘托,“吹角、羽书、烟尘、单于”展现了紧张的战争背景,烘托了封大夫保家卫国的豪情。②通过动作直接描写,“拥旄”一词展现出封大夫的威武雄壮。③用三军衬托,写十兵敲鼓使雪海奔腾,大呼使阴山震动,衬托出封大夫的勇武。
9.C “轻视兵法谋略”“提出了委婉的批评”错误。从诗中来看,“卫青未肯学孙吴”是说霍去病不拘泥于古人兵法,以方略为贵,衬托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用兵的灵活。
10.①侧面描写。诗歌并未直接刻画浑将军的形象,而是通过描写浑将军的部属、战马、军备、战功等,从侧面刻画了浑将军的英武与骁勇;②用典衬托。用霍去病、李广等古人事迹,衬托出浑将军身先士卒、精于谋略的形象;③环境烘托。以边境的紧急形势,城头悲凉的画角声和宝刀昼夜鸣响,衬托出浑将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大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陈师道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颀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咏史”,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