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5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页
    16.1《赤壁赋》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赋,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的复杂思想,内容梗概,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第一段,第二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2.梳理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理解文章内容。3.感受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他豁达的生活态度,感受他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散文纵横恣肆,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照例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因其反对“新政”,其中一些话被“新党”的御史借题发挥,说他是中伤朝廷,对皇帝不忠。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才上任三个月的苏轼,就被御史台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观。” ——林语堂
    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始于战国,盛行于汉魏,唐宋衰微,元、明、清趋于消亡。其发展经历了短赋、骚赋、骈赋、律赋、文赋等不同时期。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预习检测 朗读课文“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快“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听范读,注意字音,感受情感变化
    壬戌 属客 窈窕 少焉 斗牛 冯虚 船舷 予怀 唱和 袅袅 沟壑 潜蛟
    嫠妇 愀然 舳舻 酾酒 横槊 匏樽 蜉蝣 须臾 骤得 无尽藏 更酌 枕藉
    苏轼与客夜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他们沐清风白露,赏月色天光,生动地展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徐:缓缓。 兴:兴起,产生。属:劝酒。少焉:一会儿。斗牛:斗宿和牛宿。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 如:往。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冯虚:冯,“凭”,乘。虚,太空。
    十 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末尾(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望”后的一天。
    作者与友人饮酒纵歌,然后从友人吹起的箫声中听出气氛为之一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于是:在这时之:音节助词,不译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溯:逆流而上渺渺:悠远的样子予:我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倚:循,依。而:表修饰。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舞、泣:使动用法
    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面对浩渺而宁静的湖面想起了“美人”(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文中的“美人”是指“美女”吗?
    从“美人”可窥探出一个怎样的主题?
    “恐美人之迟暮”,“香草美人”在古诗文中经常用来象征“君臣关系”。“美人”是“君”,“香草”是“臣”。香草为美人添香,正如贤臣使君王更圣明。
    作者问友人为何箫声如此凄凉,友人吐露心中之悲愤郁闷。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形→使动,使……整齐。危:正,端正。 何为:为什么。南、西、东:名→状语。缪:“缭”,盘绕,围绕。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困:受困。
    方:当。下:名→动,攻占。东:名→动,向东进军。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安:哪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渔樵:名→动,打渔砍柴。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侣、友:名→意动,以……为朋友。而:连词,表并列。匏樽:用葫芦制成的酒器。属:劝请。
    蜉蝣:比喻微小的生命。粟:米。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骤:一下子,很轻易地。遗响:余声。
    第三段中客人的悲愤郁闷从何而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作者以身边的“水”“月”作比,从哲学层面劝慰友人。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斯:指示代词。这;这个。未尝:不曾。盈虚:盈,满。虚,缺。彼:指示代词。那;那个。卒:终究。
    莫:表示否定。不,没有。盖:表示推测性判断。大概。曾:竟然。苟:如果,假使。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第四段中作者如何劝慰客人
    水 月 人
    万物各有其主,非我所有不能强求;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你我皆能享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更酌:重新倒酒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已经狼籍:凌乱
    相与:相互,一起枕藉:互相枕着垫着乎:介词,在白:形→动,明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借景抒情抒发了苏子与客月下游赤壁之乐。
    “水”“月” 在文中的不同维度
    透露出现实的哀愁引出对历史人物及自身命运的感慨,并引出下文苏子借水月喻人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引出作者对自我人生选择的阐述,成为作者精神寄托和象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 ——《慧海请问经》
    并不相同。开篇时,作者的喜悦是由身边的自然美景所引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者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茫茫江面,彼此之间诵诗唱和,这实为人生快乐;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则是由于通过主客问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困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其内心此时也像眼前的江水一样开阔。
    文章开篇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是相同吗?
    《赤壁赋》以苏轼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将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在情感由乐转悲,再由悲转喜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同时,从他内心的这种变化也可以看出,苏轼也并不是一个天生就有乐观精神的人,他是在与自我的辩论中战胜了自己消极的一面,完成了自己的精神突围,具有了诗意的超脱,哲学的思辨。这种精神,穿越了近千年的时光尘埃,遥相呼应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笔下的“与他人争辩是修辞,与自己争辩是诗歌。”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赋,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宋四家”,文艺全才,诗词名句知多少,关于赋,活动2积累常识,关于赋的流变,乐在何处,情怀阐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示范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才高八斗,文体知识,解文意,重点实词,通假字,举酒属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变不变,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