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习题
展开7.1溶液的酸碱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头发油腻是因为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碱性溶液效果更好。从pH角度考虑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
A.8 B.7 C.6 D.4
2.一些食物pH 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3.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5.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7.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8.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NaCl溶液
C.稀硫酸 D.KNO3溶液
9.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 白醋 | 橘子汁 | 料酒 | 炉具清洁剂 |
pH | 2~3 | 3~4 | 6~7 | 12~13 |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白醋 B.橘子汁 C.料酒 D.炉具清洁剂
10.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
A.酸雨 B.食醋 C.NaOH溶液 D.盐酸
二、判断题
1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
12.某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但该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
13.氢氧化铜能够使指示剂变色。( )
14.能使酚酞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
15.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剂与无色酚酞试剂。( )
三、填空题
16.某同学将一朵紫色牵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又将牵牛花泡在稀盐酸中,牵牛花又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该同学将紫色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据此可推断肥皂水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该牵牛花的汁液_____(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剂。
17.利用图示装置验证分子的性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能证明_____。
18.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2)实验为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当观察到 ______时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3)实验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保证实验成功,当 ______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19.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 1~6 的孔穴中,分别滴加 2 滴紫色石蕊溶液。
(1)PH<7 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2)孔穴 6 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_____(填“酸性”或“碱性”)。
(3)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
(4)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
(5)再向孔穴 4 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20.用导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中吹气会看到溶液变________,将盛满二氧化碳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1.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___(填字母代号)。
A 都是黑色固体 B 硬度相同
C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D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2)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①如何检验一瓶碳酸钠溶液中是否混有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②如图1所示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其气密性良好。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3)如图2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用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则制取乙炔的最适合发生装置是__;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来收集乙炔,请简述操作步骤。_________
(4)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若要制取6.5g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碳化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
22.某同学称取10g碳酸钙粉末,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1)计算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欲停止实验,应先_____。
(3)对加热后的剩余固体A进行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滤液B的溶质是_____;步骤Ⅲ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剩余固体A的成分是_____。
(4)不使用酚酞试液和稀盐酸也可以确定剩余固体A的成分,写出方法、结论及依据_____。
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作用。
(3)多喝硬水易得白内障,生活中硬水要通过______降低硬度后才能喝。
(4)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错误的是______。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食物变质 |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
B | CO(煤气)有毒而CO2无毒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二)食品中的化学
双吸剂(铁粉)在干燥食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FeO、Fe3O4、Fe2O3。现测定了两组样品,获得了如下数据。
样品 | 样品质量/克 | 铁元素的质量/克 | 氧元素的质量/克 |
1 | 7.00 | 4.90 | 2.10 |
2 | 7.20 | 5.60 | 1.60 |
(5)样品1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样品2的化学式是_____。
(三)农业生产中的化学
有一化肥硫酸铵包装袋上标有含氮量20%的说明,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取了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吸收水和SO2,但不吸收NH3。浓硫酸能吸收NH3但不吸收SO2和O2。
②硫酸铵加热时生成O2和另外三种气体。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7)用A装置给硫酸铵加热,试管口有水珠。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
(8)取适量硫酸铵加入试管,连接A、C、D装置,加热,D中的现象是_____。
(9)取适量硫酸铵加入试管,连接A、B、E装置,加热,E中的现象是____。
(10)硫酸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B、C依次连接,加入8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称量装置C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C装置的质量 | 125g |
实验后C装置的质量 | 126.7g |
(11)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g。
(12)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
(13)请计算此化肥中硫酸铵的纯度_____。
(14)50kg该样品中的氮元素质量与______kgNH4NO3中的氮元素质量相当。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C
6.A
7.D
8.A
9.D
10.C
11.错误
12.正确
13.×
14.错
15.正确
16.碱性 能
17.(1)烧杯①中酚酞溶液变红
(2)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滤纸条上滴有酚酞溶液处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分子在不断运动
18.(1) 防止固体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造成导管堵塞 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 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
(3)火柴快燃尽
19.2和5 碱性 2和5 3 2NaOH+ H2SO4 = Na2SO4+2H2O
20.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21.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滤液变红,则证明有NaOH,若滤液不变色,则证明无NaOH B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收集乙炔时,从b端通入,将水从a端排出 16g
22.0.1mol 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Ca(OH)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O、CaCO3 称量剩余固体A的质量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m为10g,剩余固体A成分为CaCO3;若5.6g<m<10g,则为CaO、CaCO3;若m为5.6g剩余固体是氧化钙(合理即可)
23.元素 吸附 煮沸 C 70% FeO 检验装置气密性 溶液紫色褪去,同时有气泡产生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同时有气泡产生 1.7 17.5% 82.5% 25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2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复习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课时作业,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溶液的酸碱性,9~3,3~6,0;泡菜3,5~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