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6.醉翁亭记课件
展开本篇目2016年与《桃花源记》以对比的形式进行考查。
第16篇 醉翁亭记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为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
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①环:环绕,围绕。 ②壑:山谷。 ③尤:尤其,特别。 ④蔚然:茂盛的样子。⑤回:曲折、回环。 ⑥临:居高面下。
⑦名:命名,取名。⑧谓:命名。⑨辄:副词。总是。⑩意:意趣,情趣。 ⑪得:领会。⑫寓:寄托。
写山中朝暮四时的景色及出游之乐。
⑬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开,散开。⑭暝(mínɡ):昏暗。⑮芳:花。⑯秀:茂盛。⑰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⑱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⑲休于树:在树下休息。⑳伛偻(yǔ 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1.洌(liè):清。22.山肴野蔌(sù):野味野菜。蔌,菜蔬。
23.陈:陈列,摆开。24.酣:尽兴地喝酒。25.弈(yì):下棋。 26.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27.苍颜:苍老的容颜。28.颓然:倒下的样子。
写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
29.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30.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31.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乐。 32.谓:为,是。
本文描绘了醉翁亭的秀丽景色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寓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2.峰回路转 回: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 6.云归而岩穴暝 暝: 7.野芳发而幽香 芳: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 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居高面下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意趣,情趣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 弥漫的云气 6.云归而岩穴暝 暝: 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 芳: 花
8.佳木秀而繁阴 秀: 9.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 10.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1.泉香而酒洌 洌: 【2016年考】 12.山肴野蔌 蔌: 13.杂然而前陈者 陈: 【2016年考】 14.宴酣之乐 酣:
8.佳木秀而繁阴 秀: 茂盛 9.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10.伛偻提携 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1.泉香而酒洌 洌: 清 【2016年考】 12.山肴野蔌 蔌: 菜蔬 13.杂然而前陈者 陈: 陈列,摆开 【2016年考】 14.宴酣之乐 酣: 尽兴地喝酒
15.弈者胜 弈: 16.觥筹交错 觥: 筹: 17.苍颜白发 苍颜: 18.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19.树林阴翳 阴翳: 翳: 20.太守谓谁 谓:
15.弈者胜 弈: 下棋 16.觥筹交错 觥: 酒杯 筹: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17.苍颜白发 苍颜: 苍老的容颜 18.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倒下的样子 19.树林阴翳 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 遮盖 20.太守谓谁 谓: 为,是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林壑尤美 尤: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3.名之者谁 名: 4.太守自谓也 谓: 5.饮少辄醉 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寓:
1.林壑尤美 尤: 尤其,特别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名之者谁 名: 命名,取名 4.太守自谓也 谓: 命名 5.饮少辄醉 辄: 副词。总是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领会 寓: 寄托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8.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 9.临溪而渔 临: 渔: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 1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12.醒能述以文者 述: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散开 8.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 四季 9.临溪而渔 临: 临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 渔: 捕鱼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 跟随 1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以……为乐 12.醒能述以文者 述: 记述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答案】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采分点:回、翼然、临)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答案】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采分点:意)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案】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采分点:得、寓)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答案】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采分点:霏、岩穴、暝)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答案】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采分点:芳、秀)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016年考】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答案】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采分点:伛偻提携、绝)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016年考】【答案】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采分点:临、渔)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答案】 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采分点:苍颜、颓然)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案】 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唱啊。(采分点:阴翳)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答案】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采分点:从、两个“乐”)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答案】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采分点:述、以、判断句式“……者,……也”)
1.文章第2段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 的心情。(用原文语句作答)
2.文中描写山间春季景色的句子是: 。
3.文中的“ ”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表达的意思相似。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醉能同其乐。点明文章主旨——与民同乐。
5.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都在“乐”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些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6.文章第4段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答案】意在表达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7.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3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答案】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8.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第1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链接材料】 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出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答案】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阳修“为政”值得称道之处。
【答案】①为政不奢靡。他带领百姓“临溪而渔”“酿泉为酒”,从这些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出。②治下社会和谐。从全城百姓集体出游“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等可以看出。③追求与民同乐。从文中“众宾欢”“颓然乎其间”“乐其乐也”可以看出。
12.(对接课后习题)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答案】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13.(对接课后习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答案】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14.(对接课后习题)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甲】见《醉翁亭记》第3段。 【乙】吉祥寺①赏牡丹苏轼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注】 ①吉祥寺:位于杭州,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阅读对比探究】1.《醉翁亭记》(节选)中,描写欧阳修醉态的句子是: 。《吉祥寺赏牡丹》中,写苏轼醉归情景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2.《醉翁亭记》(节选)和《吉祥寺赏牡丹》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游乐场景?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醉翁亭记》(节选):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的场景,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吉祥寺赏牡丹》:描写了作者与杭州百姓一同赏牡丹的欢乐场景,表现了作者超旷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了,还把鲜花插戴在头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儿应该为自己在我这个老人的头上而害羞。赏花醉归,由人挽扶着走,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观看。
【甲】见《醉翁亭记》全文。 【乙】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
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词义迁移通关】
【阅读对比探究】1.【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欧阳修的“民本”思想。【甲】文通过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的画面,从侧面表现了欧阳修的“ ”。【乙】文通过讲述两件小事,从 面反映了欧阳修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2.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欧阳修的具体形象。
【答案】 ①与滁人同游,可见其亲民爱民,与民同乐;②游琅琊山,宴饮宾客,可见其寄情山水,随遇而安;③宽松待民,简易做事;④对待死刑案子,严谨认真,仁慈大度。
3.【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感?
【答案】 【甲】文表达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侧重表现欧阳修宽松待民的政治思想及严谨认真的为官态度。
【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被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查看,结果发现案件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不可胜数,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功业,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废弃,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
宽,把省略必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松懈荒废,而且百姓也深受其害。我所说的宽,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所说的简,是不做烦冗细碎的事罢了。”欧阳修幼年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为何,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7篇 醉翁亭记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7篇 醉翁亭记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0.曹刿论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0.曹刿论战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