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全套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7.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7.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篇目近10年未考查。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①欲:想要,打算。②户:门。③念:考虑,想到。 ④遂:就,于是。⑤相与:共同,一起。⑥中庭:院子里。
⑦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⑧藻、荇:均为水生植物。⑨交横:交错纵横。⑩盖:大概是。⑪但:只是。⑫闲人:清闲的人。⑬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第一层:叙事,交代赏月缘由。第二层:写景,描绘月下庭中之景。第三层:抒情议论,抒发既喜悦又苦闷的心情。
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4.盖竹柏影也 盖: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耳: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4.盖竹柏影也 盖: 大概是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解衣欲睡 欲: 2.月色入户 户: 3.欣然起行 欣然: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5.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
1.解衣欲睡 欲: 想要,打算 2.月色入户 户: 门 3.欣然起行 欣然: 高兴的样子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就,于是 5.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交错纵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 清闲的人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答案】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采分点:户、欣然)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 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采分点:念、遂)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采分点:相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采分点:空明、交横、盖)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采分点:但、闲人、耳)
1.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是: 。其内容可用“ ”四个字概括。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本文的主旨句是: 。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月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写出了月光清明澄澈的特点。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答案】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答案】表达的感情有: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6.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苏轼那天晚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
【答案】①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以感受到;②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中知音难求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③沉醉,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以感受到;④悠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中可以感受到。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无一字写月却处处有月,被世人称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澄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月光。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烘托出月光的澄澈,二者相结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和我们现在说的“闲人”是同一种人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不是。作者所说的“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能够欣赏月夜美景的人,而现在所说的“闲人”是指没有事情要做的人。
9.(对接课后习题)细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作者的心境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苏轼和张怀民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处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此外,这种“闲人”心态还表现出作者达观的生活态度。
【甲】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乙】江楼①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②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注】 ①江楼:位于杭州城东。②平沙:沙地。
【阅读对比探究】1.《记承天寺夜游》和《江楼夕望招客》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月光,《记承天寺夜游》中将月光比作 ,《江楼夕望招客》中将月光比作 。(用原文词语填空)
2.《记承天寺夜游》和《江楼夕望招客》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江楼夕望招客》流露出作者对杭州美景的眷恋及宽博的胸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江楼夕望招客 黄昏时分从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接,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江水中央。晴天时,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照在江边沙地上,好像白霜一样。能不能前往江楼消消暑?比起您的茅屋,这里的确更加清凉。
【甲】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注】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 张君梦得:张怀民。
【词义迁移通关】
【阅读对比探究】1.阅读【甲】【乙】两文,说说苏轼与张怀民的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①虽遭贬谪却不为之忧愁;②寄情山水;③乐观豁达,胸襟开阔。
2.苏轼为何找张怀民“夜游”?请从【乙】文中寻找答案。
【答案】 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或张怀民心胸开阔,不因贬官而忧愁,在闲余时间纵情山水)。
【参考译文】 【乙】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开始进入平地。它的水流变得奔放浩大,当它南面汇合了湘水和沅水,北面汇合了汉水和沔水时,水势越发盛大。到了赤壁之下,波涛吞吐汹涌,犹如大海一般。清河张怀民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在靠近其住宅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取名为“快哉”。 如今张怀民不因贬官而忧愁,利用处理公务的剩余时间,让自己在山水之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虚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虚词“者”强化练,拓展强化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0.曹刿论战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