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政权的更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两宋的政治、军事状况如何?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北宋都东京
赵构应天称帝建南宋都临安
范仲淹治吏施新政王安石变法行改革
岳英雄冤死风波亭宋高宗偏安杭州城
赵匡胤兵变掌天下宋皇帝集权定祖制
(一)掌天下: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因赵匡胤曾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即帝位后,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为国号,自称宋太祖。
(二)定祖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宋太祖即位后最担心的政治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
地方权重、君弱臣强、武将势大。
1、定祖制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四监司——中央派到地方监临指挥州府
措施:①政治:设诸路“四监司”,加强对州的监控;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②经济: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定祖制二: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思考: 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示意图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度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权方式:唐:决策流程分权;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影响: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府三司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但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3、定祖制三: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思考:阅读课本P49--50页及材料,列举宋朝崇文抑武的措施。
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有何利弊?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宋)苏洵《嘉佑集》卷1
材料三: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
材料二: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
材料二:“本朝第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材料三: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是阻挡北方草原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五代时辽占据幽云十六州,使得开封至宋辽边境的华北平原区域除河流迟滞外,无险可守。故北宋大量募兵,开封附近驻扎禁军数达80多万,有兵险之称。
澶渊之盟: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1004年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宋夏和议:后来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双方最终在1042年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称为“岁赐”。
分散地方军权,荒年募兵
行政效率低,政府开支大
(1) 结束分裂,巩固统一;
(2)减少内乱,有利安定。
过度集权 → 政治危机、军事危机、财政危机
范仲淹治吏施新政王安石革弊行变法
材料一: 到庆历年间(宋仁宗年号),以农民和士兵为主体的反抗斗争时有发生,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而且从以前统治力量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力量较强大的腹心地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方庆历、嘉祐,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 ——《陈亮集.铨选资格》
(一)治吏: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材料三:“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史称:“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而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行,朋党之论寖闻于上。” ——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改革重点及其结果?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吏治方面)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吏治方面)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吏治方面)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吏治方面)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吏治方面)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经济方面)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强兵方面)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经济方面)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法治方面)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法治方面)
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革弊: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材料:王安石的改革分为三大类别: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他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王安石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整个国家才能强盛。 — ——【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一: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材料五:(司马光说)介甫素刚直……及宾客僚属竭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輒弗色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 ——《宋史・孙固传》
材料四: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六:王安石变法表现在思想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因为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 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延行,说明王安石变法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但是对宋朝以后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没有产生质变的影响,这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之变: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和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1.靖康耻---两宋更迭:1127年,金朝灭北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2.风波亭---英雄冤死:
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秉承崇文抑武国策,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3.臣子恨---“世为侄国”: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临安城---君臣偏安:
2.作为反对派,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变法“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刘挚也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 A.边防压力得到缓解 B.统治集团党争激烈 C.崇文抑武受到冲击 D.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1.《宋史》记载了一段对话,上(宋太祖)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赐),致此繁盛。”(吕)蒙正避席曰:“乘舆(皇帝)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宋太祖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 B.教科书呈现了宋代的繁荣景象,故宋太祖的表述较为可信 C.无论宋太祖还是吕蒙正,他们的观点必须有考古支撑才能成立 D.君臣的说法存在差异,历史解释应关注他们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
3.宋宁宗时,知湖北汉阳军的黄榦因病请求离任,希望将职事交给次官刘宣教,但刘宣教并不接受。究其原因,在于刘宣教“既不曾被受交割郡事指挥”,而黄榦“所授省札亦无交割与次官明文”。这一事例说明当时 A.地方机关行政效率低下 B.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严格 C.官僚内斗导致政治混乱 D.专制体制下官员不作为
4.图1、图2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图1、图2中任选两幅图,分别提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信息,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信息:统一;定都“长安”;少数民族是“匈奴”;沟通“西域”。时期:西汉时期。图2:信息:局部统一;定都“东京”;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台湾“流求”。时期:北宋时期。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新变显集权,如何收权,中央权力,地方权力,如何分权,重文抑武,守内虚外,政治特点,“变”的影响,危机渐重致变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评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找准抓手,阅读材料发现问题,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大兴科举取士,考试制度严密,录取名额放宽,优礼进士,主要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图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天下自安,二府三司和台谏,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枢密院,参知政事,枢密使,副枢密使,盐铁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