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1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历史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评课ppt课件
展开主题立项: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理解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认识人类之所以那么自信地走向未来,就在于他能够解决前行的任何问题。问题驱动(宋代的政治) 提出问题找准抓手, 解决问题练就能手, 又有问题再来练手。
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出自《宋史》
阅读以上材料,请同学们帮助宋太祖发现问题? 军人政权 时间短 他自己也是军人夺权《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 宋朝同样有极大可能会成为继梁唐晋汉周之后的六代(梁唐晋汉周宋)十国。 君弱臣强、重武轻文、方镇太重五代时读书人地位非常低措大(不干实事,献阿谀之词)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二、解决问题练就能手 宋朝开国者们面临四大问题需要解决,请同学们讨论后,给出解决四大问题的先后顺序?收精兵?制钱谷?国统一?削实权?三大国策解决四大问题
顶层设计的三大国策崇文抑武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依据当时的国情和轻重缓急,解决四大问题的先后顺序是1.国统一 2.收精兵3.削实权 4.制钱谷
(一)解决第一大问题:统一全国
统一策略: 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宋代完成全国统一的时间是公元979年,由宋太宗灭北汉最后完成。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人民渴望统一。
3.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宋太祖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
(二)解决第二大问题:收精兵-守内虚外
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籓,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拜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宋史》
石守信、王审琦 、高怀德等禁军首领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加强了赵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统治。为当时中国再次形成大一统王朝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军事保障。为实施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后续举措提供了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北宋一代文官政治的兴盛提供了机会。是宋朝政治清明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条件。 “杯酒释兵权”和相关及后续举措所缔造的大一统王朝和清明政治为宋朝文化科学事业的发达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也是宋朝经济空前发达的基本条件。
2.皇帝直接指挥禁军,把地方精锐部队直接编入禁军。 3.枢密院专掌军权,由文官担任,与三衙相互牵制。 枢密院有权调兵但不统兵,三衙统兵但无权调兵。注释: 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4.大规模实行募兵制,由强迫走向自愿,由国家供养,人数最多时达一百多万。饥荒之年不减反增,多招流民,减少不稳定的因素。 5.更戍法,定期更换驻地,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并非与本课无关的知识:武人地位逐渐走低赤老、黥卒、老兵一介武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文人不再有如此称呼措大(不干实事,献阿谀之词)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三)解决第三大问题:削实权-强干弱枝, 分化事权 1.中央:削弱相权 权力减少,人数增加,任期缩短,礼仪变化,荣誉化
参考资料:二府三司制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三衙分权牵制枢密院有权调兵但不统兵,三衙统兵但无权调兵。
2.地方:文人出任地方官,节度使成虚衔。①文官出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频繁调动。②设置“通判”监督制约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③设立“四监司”监控各州。包括转运司在内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监控各州。 注释:宋代在地方政制方面,全国州以上置路,每路均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仗等四监司,分管地方的军民、财政、刑法、粮仓,时称帅、漕、宪、仓四科。四监司分别向中央负责,所以中央可直接总揽地方的军、政、财、刑大权。
(四)解决第四大问题:制钱谷 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上交中央。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五)在解决问题中一定要立扬新的价值观 分化事权急需要大量的官员,官员从哪来?1.重文兴教 朝庭:崇文抑武 民间:重文轻武2.大兴科举
《劝学诗》宋真宗 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劝学诗48首,摘录其中六首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3.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976)起便开始激增,迄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十四年间已有9323人;……而在宋太宗执政的22年间,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此后仁宗对进士名额作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400人。即使如此,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度别试制度
趣味历史: 榜下捉婿
三、又有问题再来练手。(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 高度集权,分化事权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崇文重教,发展科举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二)全面认识宋朝的政治改革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叶适《水心集》
三冗两积(积贫、积弱)危机【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图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天下自安,二府三司和台谏,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枢密院,参知政事,枢密使,副枢密使,盐铁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背景图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授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干弱枝表现,分散事权表现,崇文抑武表现,守内虚外表现,积贫积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