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九年级化学第4章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H—1 Cl—35.5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
C.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C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3.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C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4.生活中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C )
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 A )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根据反应的条件
③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根据反应的现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 B )
A.镁的质量2g,氧气质量3g,氧化镁质量5g
B.镁的质量3g,氧气质量2g,氧化镁质量5g
C.镁的质量1g,氧气质量4g,氧化镁质量5g
D.镁的质量4g,氧气质量1g,氧化镁质量5g
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B )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B )
A.Fe+3O22Fe2O3 B.4Al+3O22Al2O3
C.2P+5O22P2O5 D.2C2H2+5O24CO2↑+2H2O
9.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②一定含有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不含氧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D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①④⑥
10.在反应2A+5B===2C+4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已知2.6gA和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C )
A.4∶9 B.8∶11 C.10∶11 D.31∶4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8分,共40分)
11.某化学变化可以用A+B―→C+D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反应前有12 g A和8 g B,反应后生成10 g C,A完全消耗,B剩余2 g,则生成D8g;
(2)(1)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18g;
(3)(1)中欲使B完全反应,必须再加入A4g。
12.现有下列物质:水、铁丝、氧气、木炭、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1)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2H2O2H2↑+O2↑;
(2)物质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CO2;
(3)一种物质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2KMnO4K2MnO4+MnO2+O2↑。
13.(山西中考)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我国从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
(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由“●”聚集成的物质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已知m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1<(或小于)m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是生成物氧化镁部分以白烟的形式逸散(或扩散)到空气中。
14.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M |
反应前质量/g | 100 | 1 | 1 | 46 |
反应后质量/g | 4 | 89 | 55 | x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0;
(2)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C、H、O;
(3)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测其化学式为C2H5OH;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15.如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加速煤的燃烧。
1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涵、小宇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涵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宇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涵的实验:Fe+CuSO4===FeSO4+Cu;
小宇的实验: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实验结论:
小涵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宇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小涵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气体且整个反应装置不密封。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化学反应只是原子重组过程,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改变。
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CuCl2和NaOH(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17.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燃烧 |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实验②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③和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移除了可燃物、控制温度在着火点以下。
18.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是需要补钙的主要人群,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补钙的钙片出售。下图是盖中盖高钙片的部分说明,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检验说明的真伪,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1片片剂研碎
②将其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③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55g二氧化碳
试分析:
(1)未成年人缺钙会得C(填序号)。
A.坏血症 B.贫血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2)通过计算判断该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是否属实。
(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1 g=1000 mg)
解:设1片高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55g
= x=1.25 g
即1片高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25 g×=0.5 g=500 mg,所以该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