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
九年级化学第2章检测题(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 ( B ) A B C D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B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3.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 C )A.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C.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D.氧气与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4.下列关于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制取氧气的大试管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B.收集氧气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插入水槽的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收集,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D.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5.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B )6.下列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自然界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相互转化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气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7.有关CO2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B.用向下排气法收集一瓶CO2气体,观察CO2的颜色C.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CO2溶于水并生成了H2CO3D.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可以看到CO2能溶于水8.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正两极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9.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D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10.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D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11.在氧气中点燃:①镁带;②木炭;③石蜡;④磷;⑤细铁丝。(用序号填写)(1)能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① ;(2)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②③ ;(3)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①④ ;(4)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⑤ 。12.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①在盛有3mL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②在盛有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③在盛有3mL蒸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入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1)将实验③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紫 色,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二氧化碳+水 。(2)实验②,③共有的现象是 溶液均变红色 。(3)实验①的作用是 起对照作用 。(4)实验①,②和③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 为了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变化的差异 。13.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红热的金属D放在C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1)写出它们的名称:B. 二氧化锰 ;C. 氧气 ;E. 四氧化三铁 。(2)黑色粉末B在A的化学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14.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解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ABC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D (填序号)。(3)该厂生产的自来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原因是 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 。15.国务院发布的《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要求灾区分散式饮用水要经过简易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方可饮用。(1)处理灾区分散式饮用水时:①可用的沉淀方法有 静置法 ;②可起到过滤作用的物质有 纱布 ;③可有效消毒的方法有 加漂白粉 。(2)当你被围困在浑浊的湖水边等待救援时,你如何采取具体的沉淀,过滤和消毒操作,为你和群众提供尽可能卫生的饮用水? 可用桶装上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多层纱布对上层清液过滤,然后煮沸 。16.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若将一充满二氧化硫的试管倒置于盛水的烧杯中(如右图),可观察到 试管内液面上升 。若要证明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到溶液 变红 。 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1)从图1的装置中任意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酒精灯(或其他合理答案) ,简要说出它的一种用途: 用于加热(或其他合理答案)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 A(B或A,与前一空对应) (填标号)。(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 大理石 和 稀盐酸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__CEF__(填标号)仪器进行组合。欲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导管移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若火焰不熄灭,则可能的原因是 CO2还没有收集满(或其他合理答案) 。18.“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Ⅰ.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Ⅳ.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化学性质 和 质量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实验评价:(1)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铁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 。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E.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