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第1页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第2页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文言文。
    1.(9分)默写。
    (1)   ,到黄昏、点点滴滴。
    (2)   ,崔九堂前几度闻。
    (3)不知何处吹芦管,   。
    (4)小存同学的钢琴弹得出神入化,同学们向他讨教经验,他回答说:“这就和《<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   ’一样,我不仅喜欢钢琴,更重要的是每次演奏都让我乐在其中。
    2.(10分)课内古文,完成各题。
    【甲】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1)甲文乙文都出自    (朝代)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记叙了谢安一家在讲论文义时其乐融融的情景。
    B.乙文结尾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刻画出友人的知错欲改。
    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和对比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D.甲乙两文都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3)甲文中的谢道韫与乙文中陈元方都是①   (人物形象)的儿童。甲乙两文在字里行间中都表现出对他们的赞赏之意,具体表现在甲文赞赏谢道韫的才情;乙文赞赏陈元方②   
    【丙】《<论语>十二章》
    (4)句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与“为师矣”的“为”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
    B.《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C.“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在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D.颜回与孔子的“乐”不是以苦为乐,而是追求“道”的乐。
    3.(10分)课外古文,完成各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_____’,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岂善学者所应有邪?”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注释】①志:同“识”,记住。②还:同“旋”,转身。③炯戒:告诫。
    (1)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王生不说   
    ②王生益愠    
    (2)结合第11课和本文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一句话是“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4)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起先是“愠”,然后是“   ”(用文中的一个字),他明白了“善学之道”在于    ,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
    二、现代文。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黑白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色彩

    ①信步江南的水乡古镇,初访者会发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色彩看起来有些单调,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黑白灰三色。但当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穿过梦幻般的展霭,洒在黑白相间的楼群,水面宁静得像天空之镜,层层叠叠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河水中,堪称江南水乡最美的一幅画卷……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古代江南民众喜欢这样的色彩呢?它究竟美在哪里呢?
    ②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外墙大多为白灰色,这种颜色_____是用来看的,它_____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建筑外墙用青砖砌成后,还要用白灰粉刷墙面,白灰在墙面上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防止雨水渗透,这样就增加了墙体的强度,延长了外墙的寿命,保障了建筑内生活的安全舒适。江南是低纬度地区,光照资源丰富。白色的墙面还能反射、散射太阳光,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也能部分弥补狭窄的巷子中光线幽暗的不足,一举多得。
    ③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房顶往往铺瓦片,瓦片防火、防雨、通风。制作瓦片的原材料一般用当地常见的青色黏土。因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故而在江南水乡使用十分广泛。瓦片刚烧成时呈青色,经年累月,颜色会逐渐发黑,最后成了黑瓦。
    ④江南多雨,雨水侵蚀白墙,墙皮逐渐溶解剥落,墙内青砖的颜色渗透出来,呈现出斑驳不一、相互交融的灰色调肌理。白墙黑瓦,间或夹杂着些许灰色,三种颜色交相映衬,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江南水乡建筑色彩。
    ⑤现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如日照、采光、交通、消防等,人的需求在前,环境就变得次要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则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江南气候湿润,夏季闷热潮湿。黑白灰三色属于中性色系,偏冷。白墙黛瓦会让人觉得环境整洁、清新,从而获得一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安适之感。江南自然环境色彩丰富,白居易曾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性色系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蓝天白云,古镇人群熙熙攘攘,青翠蜿蜒的小河,河道边,粉墙黛瓦的建筑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可以说,黑白灰三色是这幅鲜活水乡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点缀,让人感受到江南古镇独具味的美,符合江南百姓内敛的性情和不俗的审美趣味。
    ⑥随着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历经岁月洗礼,黑白灰三色展现了水乡民众的人居智慧。这种水乡人居智慧是可以启迪我们未来生活的。
    (1)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第⑤段中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意在表明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重视环境因素,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
    B.意在表明无论古今,建筑设计中都要把环境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C.意在表明现代建筑设计更注重人的需求,因而更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
    D.意在表明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注重保护环境,启迪未来美好生活。
    (4)根据第②一⑤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选文围绕“江南百姓喜爱‘黑白灰’的原因”:
    一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白墙能够①   ,以及能够反射、散射太阳光,起到降温、提亮的作用;黑瓦能②   灰砖则可以不必刻意涂抹,是墙皮剥落后的自然呈现。
    二是从③   出发,黑白灰属于中性色系,给人环境整洁安适之感;且④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归来的那一天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
    ②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
    ③通常,父亲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④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就像一颗颗红宝石,紧紧抱团,晶营刷遗,红润发亮,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在怎样的大地上孕育,才能够散发出如此滋味?这是陕西大地的结晶。
    ⑤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黏腻、湿润的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石榴。
    ⑥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他归来时,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⑦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⑧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冲刺高考。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40天后,父亲回来时竟带着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令人疑惑的是,白玫瑰花的上面,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父亲说:“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⑨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将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煮了40分钟后,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气。父亲的背包里,还带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⑩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的最大喜悦,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⑪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⑫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1)请分析第③段“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一句中的两个“毫无怨言”的含义。
    (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3)选出对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①段开篇点题,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归来那一天的隆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B.第⑤段的画线句“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说明父亲外出归来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C.第⑧段加点词“吃惊”的是父亲第一次给母亲买花,“疑惑”的是一把已经枯萎的花。
    D.第⑨段画线句的动作描写写出父亲做昙花汤的过程,为了突出父亲做家务十分熟练。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三点)
    三、作文。
    6.(40分)题目:再次遇见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9分)默写。
    (1)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2)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3)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
    (4)小存同学的钢琴弹得出神入化,同学们向他讨教经验,他回答说:“这就和《<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样,我不仅喜欢钢琴,更重要的是每次演奏都让我乐在其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梧桐更兼细雨(注意“梧桐”的书写)
    (2)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3)一夜征人尽望乡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10分)课内古文,完成各题。
    【甲】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1)甲文乙文都出自  南朝宋 (朝代)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记叙了谢安一家在讲论文义时其乐融融的情景。
    B.乙文结尾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刻画出友人的知错欲改。
    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和对比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D.甲乙两文都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3)甲文中的谢道韫与乙文中陈元方都是① 聪慧机敏 (人物形象)的儿童。甲乙两文在字里行间中都表现出对他们的赞赏之意,具体表现在甲文赞赏谢道韫的才情;乙文赞赏陈元方② 讲诚信,守礼法。 
    【丙】《<论语>十二章》
    (4)句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D 
    A.“为人谋”与“为师矣”的“为”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
    B.《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C.“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在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D.颜回与孔子的“乐”不是以苦为乐,而是追求“道”的乐。
    【分析】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丙】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运用对比写法。
    故选:C。
    (3)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看出元方和谢道韫的应对才思敏捷,表现了他们聪慧机敏的性格特点。《咏雪》赞赏谢道韫的才情,《陈太丘与友期行》塑造了元方讲诚信,守礼法,用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形象。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博,广泛地。笃,坚守。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为人谋”中的“为”读作“wèi”,意思是“替”;“为师矣”中的“为”读作“wéi”,意思是“作为”;
    B.有误,《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正确;
    D.有误,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不改其乐”是颜回,而不是孔子。
    故选:C。
    答案:
    (1)南朝宋
    (2)C
    (3)聪慧机敏;讲诚信,守礼法
    (4)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5)C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3.(10分)课外古文,完成各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_____’,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岂善学者所应有邪?”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注释】①志:同“识”,记住。②还:同“旋”,转身。③炯戒:告诫。
    (1)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王生不说 同“悦”,高兴 
    ②王生益愠  更加 
    (2)结合第11课和本文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一句话是“ 学而不思则罔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4)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起先是“愠”,然后是“ 谢 ”(用文中的一个字),他明白了“善学之道”在于  学与思相结合 ,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听从他人好的意见 。
    【分析】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翻译能力。
    ①句意: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同“悦”,高兴。
    ②句意:王生更恼火。益:更加。愠:生气,怨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理解型默写能力。
    根据“君但志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句意“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可知,这个句子说明王生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会思考,与“学而不思则罔”一致。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重点词:第一个“善”,擅长,善于。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第二个“善”,长处,优点。句意: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王生惊觉,谢曰”可知,面对李生第二次劝导,王生愧疚,道歉,故可用文中的“谢”来概括。根据“君但志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可知,这个句子说明王生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会思考,在李生的劝说下王生明白了“学与思相结合”的道理;根据“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巽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可知,在李生的劝说下王生明白了“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道理,另外,根据“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可知,王生虚心的接受了李生的建议,由此可概括王生明白了要“听从他人好的意见”的道理。
    答案:
    (1)①同“悦”,高兴;②更加。
    (2)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
    (4)谢 学与思相结合 听从他人好的意见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二、现代文。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黑白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色彩

    ①信步江南的水乡古镇,初访者会发现,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色彩看起来有些单调,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黑白灰三色。但当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穿过梦幻般的展霭,洒在黑白相间的楼群,水面宁静得像天空之镜,层层叠叠的白墙黑瓦倒映在河水中,堪称江南水乡最美的一幅画卷……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古代江南民众喜欢这样的色彩呢?它究竟美在哪里呢?
    ②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外墙大多为白灰色,这种颜色_____是用来看的,它_____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建筑外墙用青砖砌成后,还要用白灰粉刷墙面,白灰在墙面上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防止雨水渗透,这样就增加了墙体的强度,延长了外墙的寿命,保障了建筑内生活的安全舒适。江南是低纬度地区,光照资源丰富。白色的墙面还能反射、散射太阳光,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也能部分弥补狭窄的巷子中光线幽暗的不足,一举多得。
    ③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房顶往往铺瓦片,瓦片防火、防雨、通风。制作瓦片的原材料一般用当地常见的青色黏土。因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故而在江南水乡使用十分广泛。瓦片刚烧成时呈青色,经年累月,颜色会逐渐发黑,最后成了黑瓦。
    ④江南多雨,雨水侵蚀白墙,墙皮逐渐溶解剥落,墙内青砖的颜色渗透出来,呈现出斑驳不一、相互交融的灰色调肌理。白墙黑瓦,间或夹杂着些许灰色,三种颜色交相映衬,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江南水乡建筑色彩。
    ⑤现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如日照、采光、交通、消防等,人的需求在前,环境就变得次要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则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江南气候湿润,夏季闷热潮湿。黑白灰三色属于中性色系,偏冷。白墙黛瓦会让人觉得环境整洁、清新,从而获得一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安适之感。江南自然环境色彩丰富,白居易曾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性色系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蓝天白云,古镇人群熙熙攘攘,青翠蜿蜒的小河,河道边,粉墙黛瓦的建筑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可以说,黑白灰三色是这幅鲜活水乡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点缀,让人感受到江南古镇独具味的美,符合江南百姓内敛的性情和不俗的审美趣味。
    ⑥随着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历经岁月洗礼,黑白灰三色展现了水乡民众的人居智慧。这种水乡人居智慧是可以启迪我们未来生活的。
    (1)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第⑤段中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意在表明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重视环境因素,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
    B.意在表明无论古今,建筑设计中都要把环境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C.意在表明现代建筑设计更注重人的需求,因而更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
    D.意在表明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注重保护环境,启迪未来美好生活。
    (4)根据第②一⑤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选文围绕“江南百姓喜爱‘黑白灰’的原因”:
    一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白墙能够① 形成致密的保护层,增加墙体的强度(延长了外墙的寿命) ,以及能够反射、散射太阳光,起到降温、提亮的作用;黑瓦能② 就地取材于当地常见的青色黏土,价格便宜; 灰砖则可以不必刻意涂抹,是墙皮剥落后的自然呈现。
    二是从③ 从审美角度 出发,黑白灰属于中性色系,给人环境整洁安适之感;且④ 黑白灰三色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和花红柳绿的环境相得益彰。 
    【分析】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江南百姓喜爱“黑白灰”的原因。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文章第①段用两个设问句提问,目的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对象。
    (2)本题考查连词的使用。
    根据“这种颜色_____是用来看的,它_____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可知是一种并列递进关系,因此可填,“不仅,还”故为“这种颜色不仅是用来看的,它还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
    ABD.正确;
    C.有误,从“现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如日照、采光、交通、消防等,人的需求在前,环境就变得次要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则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可知,作者把现代建筑和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比较,意在突出说明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设计理念,即“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从下文的“白墙黛瓦会让人觉得环境整洁、清新”“中性色系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蓝天白云,古镇人群熙熙攘攘,青翠蜿蜒的小河,河道边,粉墙黛瓦的建筑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并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第②段“白灰在墙面上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防止雨水渗透,这样就增加了墙体的强度,延长了外墙的寿命,保障了建筑内生活的安全舒适”可知,白灰刷在墙面上,可以形成致密的保护层,增加墙体的强度,据此可以明确①处的答案;从第③段中“制作瓦片的原材料一般用当地常见的青色黏土。因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故而在江南水乡使用十分广泛”可知,选用黑瓦是因为青色黏土非常常见,能够就地取材,价格便宜,②处为“就地取材于当地常见的青色黏土,价格便宜”;从第⑤段中“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设计则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讲究与环境和谐共存”可知,作者在从实用角度介绍“江南百姓喜爱‘黑白灰’的原因”后,又从审美角度出发介绍原因,故③处应为“从审美角度出发”;从第⑤段中“中性色系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蓝天白云,古镇人群熙熙攘攘,青翠蜿蜒的小河,河道边,粉墙黛瓦的建筑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可以说,黑白灰是这幅鲜活水乡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可知④处应为“黑白灰三色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和花红柳绿的环境相得益彰”。
    答案:
    (1)引出下文说明对象。
    (2)不仅,还
    (3)C
    (4)①形成致密的保护层,增加墙体的强度(延长了外墙的寿命);②就地取材于当地常见的青色黏土,价格便宜;③从审美角度;④黑白灰三色适合和各种颜色搭配,和花红柳绿的环境相得益彰。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归来的那一天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
    ②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
    ③通常,父亲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④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就像一颗颗红宝石,紧紧抱团,晶营刷遗,红润发亮,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在怎样的大地上孕育,才能够散发出如此滋味?这是陕西大地的结晶。
    ⑤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黏腻、湿润的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石榴。
    ⑥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他归来时,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⑦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⑧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冲刺高考。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40天后,父亲回来时竟带着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令人疑惑的是,白玫瑰花的上面,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父亲说:“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⑨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将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煮了40分钟后,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气。父亲的背包里,还带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⑩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的最大喜悦,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⑪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⑫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1)请分析第③段“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一句中的两个“毫无怨言”的含义。
    (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3)选出对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第①段开篇点题,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归来那一天的隆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B.第⑤段的画线句“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说明父亲外出归来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C.第⑧段加点词“吃惊”的是父亲第一次给母亲买花,“疑惑”的是一把已经枯萎的花。
    D.第⑨段画线句的动作描写写出父亲做昙花汤的过程,为了突出父亲做家务十分熟练。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三点)
    【分析】本文叙述了工作性质特殊的父亲经常出差,给“我”带来了外面广阔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理解。
    第二段“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句说明父亲的工作很特殊,经常出差时工作性质。从后文中第一次是父亲去陕西天文台,回来后带给我们六个大石榴;第二次是父亲去新疆天文台,回来后带给我们新疆的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第三次是父亲去云南天文台,回来后带给我们的是一箱子白玫瑰花和8朵枯萎的昙花。可见,父亲并没有怨言,而总是会有意外的收获。“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表达了父亲的爱岗敬业的品质。“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是因为我们全家也都知道父亲的工作性质,另外“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句说明,父亲的出差的变化。结合“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救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句可知,父亲的出差给我们带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先找出使用的手法,再品析其作用。画线句中“就像一颗颗红宝石”,把石榴籽比喻成红宝石,形象生动,突出了石榴籽晶莹饱满的样子。“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又从视觉和味觉角度,突出石榴带给人的美妙的感受。突出了父亲带回来的石榴带给我们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写法及句子赏析。
    ABC.正确。
    D.有误,“轻轻去掉”“反复冲洗”“加入昙花”,通过细节描写,突出父亲做昙花汤的精心细致,突出了父亲对家人的关爱。
    故选:D。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要根据人物的言谈举止及文章涉及的有关事件分析作答。根据第③段句子“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第⑤段句子“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等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孩子的人,每次出差都会带礼物给孩子,并且还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人,带回来的棉花是长在棉花枝上的。根据第段句子“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可知知识丰富。根据第⑦段句子“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台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舍弃小家,顾全“大家”的人。
    答案:
    (1)“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表达了父亲的爱岗敬业的品质。“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是说我们对父亲工作的理解,以及父亲用“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味觉角度写出石榴籽的晶莹剔透、红润发亮、籽粒饱满的特点,以及带给我们的甜蜜、酸爽的感觉,表达孩子们的喜悦之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D
    (4)爱孩子,适时教育孩子:每次出差回来都带给孩子新奇的东西,并教给他们知识。知识丰富:每一次带回东西来,都要教给他们相关的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孩子要高考需要陪,但他首先想的是工作,所以舍弃陪孩子的时间,毅然投入到工作中;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给母亲买花,并在家里插画;会做昙花汤。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作文。
    6.(40分)题目:再次遇见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两个,一个是“再次”,即第二次。文中要对第一次的相遇有所交代。一个是“你”,可以是人,现实中的人,历史中的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景。应把题目理解为对作文内容的概括,以自己再次遇见某某后的产生的情感或生发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从生活中选取人物与真实事件,表现出真情实感。适合写记叙文。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自己对某某的深厚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应分为两部分,略写第一次遇见,详写第二次遇见,重在表现虽然时光流逝,岁月流转,第二次遇见,两人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感怀却是依旧,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写作文时,在拟写一个好的题目的基础上,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诗意;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解答】
    再次遇见你
    我与春天再次相逢了。
    这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每到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属于春天的窗户时,我便会感受到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我的面庞,好像许多无形的小手在梳理我的头发,那是一种十分惬意的感觉。
    紧接着,下起了春雨。我从雨中闻到了泥土的味道,还有那各种花的芳香。春雨细细地、密密地,我伸出手接住它,我感觉冰冰的、凉凉的。雨悄无声息地下着,柳树慢慢倾吐出春天的枝桠。
    春雨过后,我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小路虽是泥泞的,坎坷不平的,但它的周围是另一番的景象。柳树抽出了新的枝芽,小草更加繁密、更加碧绿。有的植物探头探脑,充满着对新世界的好奇;有的植物哗啦啦地抖着叶子,表示着对春姑娘的欢迎与赞美,都恨不得把自己的绿意都奉献给美丽的春天。各种花朵竞相开放,一朵、两朵、三朵……都展开了那迷人的笑靥。蝴蝶在身旁翩翩起舞,燕子在枝头上时时呢喃,春天终于热闹起来。这样的环境,好像走入了诗词歌赋的深处,流连忘返……
    春总是一样的,年复一年,可每次与它相见,心中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知道,春总是在重复着同样的生长中的故事,几乎有着固定的时间与固定的模式。可这一年又一年的故事中,总会充满一丝新意。
    今年的叶子和去年的叶子终归不同,今年的花瓣也和去年的花瓣做着不一样的梦。就好像人一般,今年与去年都有着同样的灵魂,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我想,如果喜欢春天仅仅是贪恋它的美,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之所以期待与春的相见,是因为在春天里我更想在那儿播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希望的种子,然后用心呵护,等待秋天的收获。没有播种的春天毫无意义。如果你喜欢春天就请在这个季节播下你梦想的种子吧!
    现在,我与春天再次相逢!走在这桃红柳绿的世界中,我播下一粒粒种子,等待它们的生根、发芽。期待再见它们时,我看到的是一道风景,属于我的风景。当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与我一般播种的人。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开篇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我与春天再次相逢”,文中用优美的笔墨描写了春天再次来临时的优美的景色,春雨的细密、冰凉,雨中泥泞的小路,抽出新丫的柳树,繁密、碧绿的小草,各种各样的植物,竞相开放地花朵,蝴蝶、燕子,无不各具情态,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文末升华主题,与春天的再相逢不仅仅是为了贪恋它的美,更是为了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秋天的收获。


    相关试卷

    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松江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松江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5页。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