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4 乡愁(余光中)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4 乡愁(余光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⒈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⒉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三、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四、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厚重主题。五、教学设想:《乡愁》是一首经典的抒情小诗,短小但意蕴深厚,诗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乡愁,短短88个字中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厚重主题并非易事。因此,本课的教学注重循序渐进,注重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一步步走进“乡愁”意境;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体验诗人内心深处的浓重的“乡愁”。由于我们的学生鲜少有离乡背井的经历,偶有离家也只停留于表层的体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加强学生的诵读与品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使他们的情感逐步丰厚起来,在课堂上有自己深刻、独特的情感体验。六、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式七、教学过程:㈠歌曲导入播放《经典咏流传》节目中赵照、齐豫共同演唱的《乡愁》。由歌曲引入词作者余光中。1972年,余光中先生43岁,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他思乡情切,用了不到二十分钟时间就完成了这首《乡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中去。㈡知人论世,简介作者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1972年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诗歌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等,被誉为“乡愁诗人”。㈢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要求:①请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②想一想: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⒈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师生点评。⒉播放示范朗读,请学生们和同学的朗读进行对比。⒊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感受作者的深情。㈣品读赏析,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蕴美。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请问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物象)来表达乡愁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快速回答)解释意象:诗歌通常用形象来说话。这种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的事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⒉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四种意象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示例: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⒊这四种意象都能代表一种乡愁,那么这种乡愁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呢?——时间。诗歌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每一小节对应人生的一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小时候母子分离,长大后夫妻分离,后来母子死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分离,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里,它都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就是化抽象为形象的诗歌!诗人将每个阶段的乡愁物化,托物寄情,让情感有所依附,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推进,诗情层层深化。⒋这样的乡愁是具体的,可感的,真挚的,但余光中先生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这四个意象,还在于他用到的修饰语和数量词。我们先来看修饰语,作者用的修饰语有什么特点呢?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声调都是三声、读来绵长、押韵,都是一些小而轻的意象。四个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这就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⒌前三个意象已经足以表达作者的乡愁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多写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呢?前三个意象表达的是一种小我之爱,最后一个表达了大我之情。作者有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⒍台湾海峡其实是那么的深广,作者为什么要说它是浅浅的?表达了诗人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⒎再来看这首诗歌的数量词,每个数量词都用得可圈可点,但是最有意蕴的是“一湾”,这个“一湾”用得好在哪里呢?板书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一湾,水流弯曲的地方。示例:“一湾”可以表现出诗人回归祖国大陆的道路是弯曲的、坎坷的。⒏全班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㈤拓展升华,理解诗歌的厚重主题⒈作为有诸多漂泊经历和丰富文化体验的余光中先生对自己的乡愁又是怎样解释的呢?(配乐读)(屏显)对我个人而言,乡愁又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我的乡愁是“大我”所面对的民族的乡愁。……到底哪里是我的故乡呢?只能说是 整个中国 。 ——《乡愁,是一种家国情怀》(《人民日报》2010年9月17日 余光中 文)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我的乡愁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余光中诗人的乡愁是厚重的,这种乡愁不仅是个人之家愁,更是对故乡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这是一份多么浓郁而厚重的乡愁啊,这乡愁是立体的,可感的,因为它代表着所有漂泊海外的游子对中国文化之根,民族之根的追寻与眷恋,有多少漂泊海外的华夏游子在刻骨铭心的品味着余光中先生地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乡愁,是中国人五千年文化所积淀下来的最为深厚而永恒的情感! ⒐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先生在华南理工大学讲学时,曾朗读过自己为《乡愁》续写的第五小节。(屏显) 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从诗句中能看出余光中先生的希望,希望台湾能尽快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中,从1992年,受邀重登大陆这片故土,余光中先生后来又陆陆续续多次来大陆讲学,他炙热的表达自己对大陆的思念,因为他对祖国爱得深沉,因为他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最后就让我们怀着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配上音乐再来大声背诵这首诗歌。(配乐背诵)㈥小结“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乡愁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吟诵着《乡愁》这首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家国意识的分量。不论你走多久,不论你走多远,请记住回家的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听录音,有感情朗读,感知探究,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来读,我来写,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停顿重音,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