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检测卷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检测卷1.《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3.下图为出土于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木制画“乌尔之旗”。据此可知( )A.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B.两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骆马C.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尚未分离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4.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错误5.据学者研究,在希腊的经济结构中,以葡萄、橄榄的种植、加工和海外贸易为代表的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人口的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与工商业有关的生产;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当时希腊( )A.注重物质生活 B.产业结构单一C.海外贸易发达 D.商业特征突出6. 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 阶级的产生 B. 世袭制的确立 C. 王的出现 D. 早期国家的诞生7. 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 小麦、柠檬、牛、马 B. 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 玉米、水稻、牛、马 D. 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8. 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 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 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C. 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9. 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A. 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 B. 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C.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D. 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东、山西地区10.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11.1300-1800年,西欧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1%,农产量增长率也大致相当,但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 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A.欧洲农业科技的领先 B.农业机械的完全普及C.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D.现代农业模式的发展12.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提高,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这一现象反映了A.欧洲农作物的广泛传播 B.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C.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 D.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13.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为解决世界范围的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批优良作物;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装备使农民从传统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这说明A.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B.种植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经营C.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D.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14.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以下关于20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说法正确的是①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②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④2001年,中国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5.“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16.“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7.16世纪初,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 )A.人类历史打破彼此孤立的状态 B.美洲在世界交往中居于中心地位C.殖民掠夺对美洲传统文明的破坏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促进文明进步18.17世纪以来,在欧洲的许多地区用马铃薯做的饭菜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这种转变说明(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B.全球联系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 C.经济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D.欧洲民众的生活质量在全球最高19.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马铃薯 B.小麦和水稻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20.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部分铭砖文字如下:含嘉仓东门,从南第廿三行,从西第五窖。合纳苏州通天二年租糙米白多一万三 十五石,耗 在内。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纳了。□典刘长 正纲录事刘爽 仓史王花监事杨智 丞吕彻 丞赵瓖 令孙忠 令 思寺丞知仓事张琮 左监门王宣(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6分) (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进行农业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场、水利工程等项目。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者前往非洲,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洲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马达加斯加种植了中国专家培育出的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后,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摘编自郑青亭《授人以渔,中国杂交水稻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4~19世纪英国农业革新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特点和意义。 AAABD DACCC DDDBB BABAA21.答案:(1)主张:重视立法;轻徭薄赋,保证生产;促进粮食流通;藏粮于民;注重粮食储存。(2)史料价值: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含嘉仓铭文砖属于出土实物史料是研究唐朝粮食仓储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东门、从西、右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糙米、正纲录事、仓史等信息记载了仓窖的位置、储量、品种、存入时间、管理官员等粮食储存的详细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粮食储备制度以及运输等问题综上所述,含嘉仓铭文内容丰富,为研究隋唐经济、运输、官制、历法以及我国储粮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是唐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苏州、租糙米白反映了含嘉仓粮食来源于江南地区可用来研究唐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重心南移等问题仓史、监事等反映了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通天二年、圣历二年正月八日等反映了当时的纪年方法可用来研究唐朝的天文历法等问题还可以查找文献史料。(3)认识:古代粮食仓储制度是保证国家安全、政权巩固和人民安定的国家战略,对救济灾民、安定人心、平抑物价、巩固统治等有重要作用,对后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重要借鉴。 22(1)影响: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表现: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关系。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子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王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3)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效果好(贡献大)技术援助。意义: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