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钟声的响度较大 B. 钟声传播过程中音调不断变低
C. 钟声的主要传声介质是空气 D. “夜半”时环境噪声较小
2. 下列几种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教室内的天花板距离地面约3dm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苏州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20℃ D.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46s
3. 苏州轨道交通在站点配置了热成像仪,该仪器能检测出进站乘客的体温,极大提高了车站运行效率,该热成像仪利用了( )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红外线
D. 紫外线
4. 小明早晨搭乘爸爸的汽车上学,在汽车后视镜里看到后面公交车车头显示屏上的信息,如图所示,则该公交车为( )
A. 32路 B. 23路 C. 35路 D. 53路
5. “响油鱔糊”是苏州传统名菜之一,“响油”,取意热油浇在修糊表面上“嗤啦”作响,让人感觉很奇妙,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响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鱔糊向热油放热 B. 浇在鳝糊上的油急剧沸腾
C. 鳝糊中的水分急剧沸腾 D. 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高
6. 以下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为给广大市民一个安静的环境,苏州交警在医院、学校等场所安装了“违法鸣笛”自动抓拍取证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声源定位(声学探头)、摄像机监控系统(视频车辆识别)、显示屏、后台联动执法系统.当机动车违法鸣笛后,可通过声源定位装置接收、自动检测声音类型和空间声场分布,精确定位鸣笛的车辆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中阻断噪声
B. 声源定位系统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 声源定位系统利用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形成回声来定位
D. 监控摄像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8. “双减”后的周末,爱好摄影的小明漫步阳澄湖边,拍下了湖面“一串太阳”的美景,如图所示,对这“一串太阳”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是阳光在湖面反射形成的虚像
B. 都是阳光在湖水中折射形成的虚像
C. 部分是阳光在湖面反射形成的虚像,部分是阳光在湖水中折射形成的虚像
D. 部分是阳光在湖面反射形成的虚像,部分是阳光在湖水中折射形成的实像
9. 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看白纸上的字,当他们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白纸上居然出现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此时透镜到白纸的距离( )
A. 小于f B. 大于f且小于2f C. 等于2f D. 大于2f
10. 如图,鱼缸底部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照亮挡板上N点,当鱼缸内水面上升高度d后,挡板上M点(图中未画出)被照亮,则M点和N点间的距离( )
A. 等于d
B. 大于d
C. 小于d
D. 无法确定
11. 用秒表和米尺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根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法,较合理的是( )
A. 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算出速度
B. 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算出速度
C. 预先选定三段不同的距离,分别测出对应的时间,算出三次速度,取速度的平均值
D. 预先选定三段不同的时间,分别测出对应的距离,算出三次速度,取速度的平均值
12. 楼道里有甲、乙两台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小明在4楼按下甲、乙两台电梯按钮时,甲电梯正在10楼向下运动,乙电梯正在1楼向上运动,每层楼的高度都一样,某时刻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则甲、乙电梯到达4楼的h−t图像是( )
A. B.
C. D.
13. 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 s。
14. 如图a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央,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此时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再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重复上述操作,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发现声音的______(响度/音调)不同。
15. 国庆夜晚,金鸡湖畔,路灯下的五星红旗红的耀眼,国旗下方悬挂的塑料灯笼通体透红,灯笼内置发光的白色LED灯。国旗看起来“红”是因为国旗表面______红光,灯笼看起来“红”,是因为灯笼能透过______光,其他色光被______。
16. 近日,某高铁站多车交汇的震撼画面在抖音热度很高,网友们纷纷为中国高铁点赞,如图所示,甲、丙两车正以相同速度向南出站,乙车正在向北进站,则乙车相对于甲车的运动状态是______(向南运动/向北运动/静止)。待乙车进站后,甲、丙两车在平行轨道上保持原速继续行驶,则甲车相对于丙车的运动状态是______(向南运动/向北运动/静止)。
17. 苏州园林之美亦动亦静,不经意间你会看到“止水静,游鱼动”的景象。鱼在“粉墙黛瓦”之间游动,平静的水面相当于______镜,水中游动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反射/折射)形成的______(虚/实)像。
18. 2021年12月,苏州市气象局在吴中区使用WR−98型专用火箭实施人工降雨,向高空播撒高效碘化银催化剂,加速水蒸气______或______,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9. 如图所示,小华在狮子林参观时,发现阳光透过漏窗在地上留下很多光斑,有些与漏窗中的孔形状相似,这是由于______形成的;有些光斑是与漏窗的孔形状完全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______的像。
20. 2021年12月10日,在天宫课堂中,宇航员王亚平老师向大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透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正立和倒立的两个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立的像是由______(凸/凹)透镜形成的;倒立的像是______(放大/缩小)的______(虚/实)像。当王亚平老师逐渐远离水球时,倒立的像会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1. 如图所示是一个利用平面镜做成的魔术箱,魔术箱顶部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右侧的小孔射入,从左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窄缝插入箱中直至光束下方,却发现激光束并没有被挡住,则箱内至少有______块平面镜,此装置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22. 中国天宫空间站以每秒7.7千米的速度绕地球飞行,每90分钟空间站就能绕地球飞行一圈,则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为______千米,航天员每天(24小时)能看到______次日出。
23. 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______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声波的频率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此过程中,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原因是:______。
24. 如图,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5. 如图,根据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画出它在水中大致的入射光线。
26. 如图,是激光束射向透镜形成的光路,请在框内大致画出这个透镜的实物图。
27. 如图,自行车尾灯可以看作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当一束光线照到其中一面镜子上时,能从另一面镜子上反射回去,请把光路补充完整。
28.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抵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如图所示。“祝融号”传回“着陆点全景”、“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经过174个火星日,祝融号行驶里程达到1253米。
(1)一个火星日是指火星上一“昼夜”的时间,平均约为24小时40分,若祝融号以5cm/s的恒定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祝融号经过一个火星日比它在地球上以相同速度运动一昼夜多行驶了多少米?
(2)某时刻,祝融号正以5cm/s的恒定速度沿直线接近正前方20cm处的障碍物,若祝融号从“刹车”到停下需要通过2cm的距离,为了避免撞到障碍物,则祝融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时间为多少?
29. 小明和小华组成的实验小组探究盐水的凝固点与其浓度的关系,他们利用一次性纸杯、温度计、手表、电冰箱等器材进行了家庭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保持盐水体积相同,测量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液体种类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盐水甲
(加一勺盐)
温度℃
9.5
5.0
2.0
−1.5
−2.5
−2.5
−2.5
−4.5
−5.0
状态
液态
固液共存
固态
盐水乙
(加两勺盐)
温度℃
3.0
0.5
−1.5
−3.0
−3.0
−3.0
−3.0
−3.0
−4.5
−5.5
状态
液态
固液共存
固态
盐水丙
(加三勺盐)
温度℃
3.0
1.0
−1.0
−3.5
−3.5
−3.5
−3.5
−3.5
−3.5
−4.0
状态
液态
固液共存
固态
(1)表格中盐水甲的初始温度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盐水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盐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固态盐水属于______(晶体/非晶体);
(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
(5)为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小明通过测量凝固后的盐水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来确定,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如可行,请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如不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
30.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的右半面F可绕ON前后翻折。
(1)白色硬纸板用来显示______;当入射角=______∘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2)如图乙,把纸板F绕QN向后缓慢旋转,在纸板F上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有/没有)发生改变;
(3)如图丙,让光线AO始终沿纸板射向O点,保持纸板E、F始终在同一平面,将整个纸板绕PQ向后翻转,法线将______(不动/随纸板转动),反射光线将______(选填序号)。
①保持初始位置不动
②偏离初始位置向前转动
③始终在纸板F上
31.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板面上,P、Q是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明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右侧出A′和A′′处,如图甲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P/Q)表面形成的;
(2)小明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白纸上______(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像;
(3)小明按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改变蜡烛A的位置,测量并记录几组物距u和像距v,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错误结论,原因是______(物距/像距)测量错误;
(4)若图乙中蜡烛A的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虚线EF平分成两块,把其中的一块向后平移一段距离,则蜡烛A通过这两块镜子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如图丙,平面镜竖直放置,S为镜前的一个发光点,现将平面镜从MN位置顺时针转到MN′,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移动轨迹为______(直线/曲线),S′离M的距离______(越来越近/越来越远/保持不变)。
3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刚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小华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_____ cm,选择口径______(大/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效果较好;
(2)把图中的光屏换成平面镜,镜而正对凸透镜,从平面镜的侧面______(不容易/更容易)观察到清晰的像;取走平面镜,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______(可以/不可以)成像;
(3)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源移至1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到能再次接收到清晰像的位置,此时与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性质相同;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近视眼镜片,则需要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33. 如图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滚轮是由塑料轮毂和橡胶轮组成,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
(1)将滚尺的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手机同时计时,测出某次步行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其距离为______ m,他手机记录的对应时间为11.5s,该段时间内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已知该滚尺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n=______(用n和题中的字母表示);
(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传的比较远,说明钟声的响度较大,故A正确;
B、钟声传播过程中响度不断变小,音调不变,故B错误;
C、钟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客船,故C正确;
D、“夜半”时环境比较安静,噪声较小,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噪声是声源进行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噪声,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答案】D
【解析】解:A、教室内的天花板距离地面约3m=30dm,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13.6m/s≈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苏州冬天最低气温在−1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6s,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答案】C
【解析】解: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体温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故选:C。
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但照射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体温枪等。
本题考查了红外线体温计的原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图片上的数字与“53”成轴对称,可知该公交车为53路车。
故选:D。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本题平面镜的应用,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鳝糊的温度低于热油的温度,所以鳝糊从热油中吸热,故A错误;
B、浇在鳝糊上的油向鳝糊放热,不会沸腾,故B错误;
C、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鳝糊中的水吸热沸腾,产生气泡,气泡破裂引起空气振动,产生声音,故C正确;
D、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本题以苏州传统名菜“响油鱔糊”为情景,主要考查了液体沸腾条件和声音的产生条件,体现了生活中的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
6.【答案】D
【解析】解:①冰镇饮料杯壁上的“汗”是空中的水蒸气遇液化形成的;
②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③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④羊肉汤上方的“白气”是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D。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B
【解析】解:A、“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源定位系统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
C、由题知,声源定位系统可通过声源定位装置接收、自动检测声音类型和空间声场分布来精确定位鸣笛的车辆位置(即汽车的鸣笛声发出后直接被声源定位系统所接收),所以它不是利用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形成回声来定位,故C错误;
D、摄像机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镜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3)摄像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凸透镜的应用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题,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太阳在天上,所以湖面的“一串太阳”是太阳通过湖面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
由于水面不平静,相当于无数个平面镜,故“一串太阳”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当物体的光照到平静的水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物体的虚像;
(2)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9.【答案】B
【解析】解:已知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u>2f,像距2f>v>f,故C正确。
故选:B。
首先明确报纸上居然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报纸距凸透镜50cm,指的是像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像距2f>v>f解答。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0.【答案】C
【解析】解: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鱼缸内水面上升高度d后,光线仍然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此时的入射角不变,折射光线仍远离法线,折射角不变,如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M点和N点间的距离小于d。
故选:C。
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鱼缸内水面上升高度d后,光线仍然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此时的入射角不变,折射光线仍远离法线,折射角不变,做出光路图,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解:由于纸锥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因此需要先选定一定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利用v=st算出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t可知要测量速度必须先测量时间和下落的距离;选定一段时间,纸锥在空中下落的距离有时候不便于测量,可选定一段距离,然后用秒表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案设计,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到纸锥在空中下落时的距离不好测量。
12.【答案】A
【解析】解:甲、乙两台电梯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电梯正在10楼向下运动,乙电梯正在1楼向上运动,根据t=sv可知乙电梯先到达4楼,甲电梯后到达4楼,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对于乙而言,h随时间t变大,对于甲而言,h随时间t变小,到达4楼时,h的值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速度公式分析甲、乙两台电梯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哪台电梯先到达4楼,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对于乙而言,h随时间t变大,对于甲而言,h随时间t变小,到达4楼时,h的值相同,据此选择符合题意的图像。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运动图像的分析能力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13.【答案】5.60226.2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左侧三角板直角边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为1.0cm,读作1.00cm,右侧三角板直角边对应的刻度为6.6cm,读作6.60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L=6.60cm−1.00cm=5.60cm;
(2)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过中线偏向“4”一侧,
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6.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6.2s,
即秒表的读数为:t=3min46.2s=226.2s。
故答案为:5.60;226.2。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本题同时考查了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4.【答案】振动 响度
【解析】解: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此时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振动产生的;再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此时听到的声音由固体传播,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所以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是一道好题。
15.【答案】反射 红 吸收
【解析】解:国旗看起来“红”是因为国旗表面反射红光,所以呈现红色;
灯笼看起来“红”,是因为灯笼能透过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故答案为:反射;红;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本题考查了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不透明物体能反射与它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与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被物体吸收;透明物体能透过与它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与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被物体吸收,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向北运动 静止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甲、丙两车正以相同速度向南出站,乙车正在向北进站,则乙车相对于甲车位置变化,且方向向北,因此乙车的运动状态是向北运动。
待乙车进站后,甲、丙两车在平行轨道上保持原速继续行驶,则甲车相对于丙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甲车运动状态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向北运动;静止。
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7.【答案】平面 折射 虚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鱼在“粉墙黛瓦”之间游动,是由于岸边景物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平面;折射;虚。
(1)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知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鱼在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上,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凝华 液化
【解析】解:向云层中播撒碘化银催化剂,在云层中迅速升华为气态,此过程吸热,使云层的温度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9.【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太阳
【解析】解:如图所示,小华在狮子林参观时,发现阳光透过漏窗在地上留下很多光斑,有些与漏窗中的孔形状相似,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些光斑是与漏窗的孔形状完全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太阳太阳发出的光穿过漏窗的孔而形成的实像。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太阳。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0.【答案】凹 缩小 实 变小
【解析】解: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气泡相当于是一个凹透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当王亚平老师逐渐远离水球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倒立的像会变小。
故答案为:凹;缩小;实;变小。
(1)凹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能成实像,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异侧;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②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③当u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属于常见题型。
21.【答案】3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解析】解:由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射到左上方的平面镜,发生反射,射到下面的平面镜,再发生反射,射到右上方的平面镜,再从右侧小孔射出,其实就是三块平面镜的反射,所以此装置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首先根据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时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即可解答。
此题通过人们喜欢的魔术考查光的反射知识,题目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答案】41580 16
【解析】解: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为:s=vt=7.7km/s×90×60s=41580km,
已知天宫二号绕地球一周的运行时间约为90min=1.5h,所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的航天员每天(24小时)可以看到日出的次数24h1.5h/次=16次。
故答案为:41580;16。
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s=vt计算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
已知天宫二号绕地球一周的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据此计算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的航天员每天(24小时)可以看到日出的次数。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属于基础题。
23.【答案】次 变大 此时声音的音调变高,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
【解析】解: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来相互交流;
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变高,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故人能听到的声音更多。
故答案为:次;变大;此时声音的音调变高,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两倍。
本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目。
24.【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5.【答案】解:先过入射点垂直界面画出法线,当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特别强调不仅要会根据折射定律由入射光线画折射光线,而且要会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6.【答案】解: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根据入射光和折射光的方向,判断光线被会聚了还是发散了,若光线被会聚则填凸透镜,若光线被发散则填凹透镜。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目。
27.【答案】解:从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同理,再画出经过第二块镜面时的反射光线,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由于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交通工具的后尾灯起到警示的作用。
28.【答案】解:(1)祝融号经过一个火星日行驶的路程为s1=vt1,它在地球上以相同速度运动一昼夜行驶的路程为s2=vt2,
t1−t2=24小时40分−24小时=40分=2400s,
则祝融号经过一个火星日比它在地球上以相同速度运动一昼夜多行驶的路程为:s=s1−s2=vt1−vt2=v(t1−t2)=0.05m/s×2400s=120m;
(2)祝融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距离为:s′=20cm−2cm=18cm,
祝融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时间:t′=s′v=18cm5cm/s=3.6s。
答:(1)祝融号经过一个火星日比它在地球上以相同速度运动一昼夜多行驶的路程为120m;
(2)祝融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时间为3.6s。
【解析】(1)根据s=vt分别表示祝融号经过一个火星日行驶的路程和它在地球上以相同速度运动一昼夜行驶的路程,代入数据进一步计算祝融号经过一个火星日比它在地球上以相同速度运动一昼夜多行驶的路程;
(2)根据题意计算祝融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距离,根据t=sv计算祝融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长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属于基础题。
29.【答案】15 放 不变 晶体 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可行,相同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15℃;
(2)根据表中数据,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
(3)根据表中盐水甲、乙、丙的数据发现,盐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盐水是晶体;
(4)根据表中数据发现盐水甲、乙、丙的浓度越来越大,盐水的凝固点分别为−2.5℃、−3.0℃、−3.5℃,凝固点越来越低,所以得出初步结论: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5))相同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时盐水在冰箱中不易观察,可通过测量凝固后的盐水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来确定凝固点。
故答案为:(1)15;(2)如上图所示;(3)放;不变;晶体;(4)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可行,相同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1)温度计读数是先确定分度值,再根据液面所在位置,读出数值;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作图;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分析表中数据,在不同浓度下盐水凝固点的变化;
(5)相同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时物质在冰箱中不易观察,可通过测量凝固后的食盐水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来确定凝固点,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盐水的凝固点与其浓度的关系、晶体凝固的特点及条件、温度计的使用、数据的分析与结论,试题难度不大。
30.【答案】光路 0 不能 没有 不动 ②
【解析】解:(1)白色硬纸板用来显示光路;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垂直射出,此时入射角=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2)如图乙,把纸板F绕QN向后缓慢旋转,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3)让光线AO始终沿纸板射向O点,保持纸板E、F始终在同一平面,将整个纸板绕PQ向后翻转,法线仍与镜面垂直,故法线不动,反射光线偏离初始位置向前转动。
故答案为:(1)光路;0;(2)不能;没有;(3)仍;②。
(1)白色硬纸板用来显示光路;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垂直射出,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2)(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1.【答案】P 不能 虚 像距 D 曲线 保持不变
【解析】解:
(1)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A′到平面镜P面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P面的成像得到的。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小明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白纸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图,小明测量时把像A′到玻璃板Q面的距离作为像距,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4)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蜡烛关于镜面对称,其中的一块向后平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相同的,故D正确;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3个位置时的像,然后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像点S′绕M以S′M的长度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即为曲线,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连线能够被平面镜垂直平分可知,S′离M的距离始终不变。
故答案为:(1)P;(2)不能;(3)像距;(4)D;(5)曲线;保持不变。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A′点是两个玻璃板面成的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知道A′是玻璃板的P面成的像,物距应该是蜡烛A到P面的距离,像距应该是像A′到P面的距离。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定义判断实验中的错误;
(4)(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2.【答案】15.0大 不容易 可以 左 照相机 右
【解析】解:(1)由图可知,物距u=50.0cm−20.0cm=30.0cm,像距v=80.0cm−50.0cm=30.0cm,u=v=2f=30.0cm,凸透镜焦距f=15.0cm;
口径越大,通过凸透镜的光线越多,成像就越清晰,实验效果更好;
(2)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平面镜产生镜面反射,所以从侧面不容易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的像;在光具座80cm刻度线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可以成像;
(3)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源移至10cm刻度线处,此时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
故答案为:(1)15.0;大;(2)不容易;可以;(3)左;照相机;右。
(1)当物距和像距相等且都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口径越大,成像越清晰;
(2)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
33.【答案】13.81.2sπD 偏大
【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其距离为s=13m+80cm=13.8m,所用时间为t=11.5s,
则该段时间内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v=st=13.8m11.5s=1.2m/s;
(2)已知该滚尺的直径为D,则该滚尺的周长为L=πD,
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为:n=sL=sπD;
(3)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滚轮转过的圈数增多,所测得的实际路程小于测量的路程,由v=st可知测量的步行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13.8;1.2;(2)sπD;(3)偏大。
(1)由图乙中的长度单位可直接读出步行的距离;再利用v=st可求出步行的平均速度;
(2)利用L=πD可得出滚尺的周长,则轮子滚过的圈数为n=sL;
(3)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说明实际滚轮的直径D会变小,则所测得的实际路程会偏大,据此分析步行速度。
本题考查了对速度的测量,要注意滚尺周长与测得的路径长度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
苏州市六区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苏州市六区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按照题目要求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六区联考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六区联考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J,5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6×107J/m3);,【答案】A,【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四市联考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四市联考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