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 草原1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898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
展开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情导入,揭题
1.观察并领悟单元语文要素。
(1)观察:请认真观察第一单元篇章页上的插图中画了些什么,自由朗读插图上面的文字。
(2)推想:本单元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和习作的要求?
(3)交流: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4)齐读插图上的文字。
2.激情导入: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课件出示草原的照片)大家猜猜这是哪里?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感受草原独特的风情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课件出示: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热乎乎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豆腐 稍微 陈巴尔虎旗
(1)学生自由认读。
(2)教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根据音、形、义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毯”“腐”等字。
教师指导:“毯”,先写“毛”,再写“炎”,“毛”的第四笔竖弯钩要舒展,能托住“炎”;“腐”字中的“广”的撇包住“付”和“肉”。
(5)识记文中常见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蒙古包(měnɡ) 好客(hào) 同行(xínɡ) 似乎(sì)
①同桌互读,读准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
②借助字典,用这些字的其他读音组词。
③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3.整体感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板书:景物、人情)
板块三 合作研读,品味感悟
1.引导探究: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批注。
2.自主朗读: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将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合作研读:读完第1自然段,大家对草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板书:美)把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出示课件)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这句话直抒胸臆,连用两个“那么”,表达了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
(2)比较词语:“清鲜”能否换成“清新”?“明朗”能否换成“晴朗”?为什么?(不能。“清鲜”突出“鲜”,表明草原的空气非常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
(3)课件出示草原的图片:感受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作者在此景之下的愉悦心情。
(4)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对草原的赞美,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5)启发思考:句子中哪些是写景的?(那里的天……那么明朗)哪些是抒情的?(使我总想……满心的愉快)
(6)总结写法:写景融情。(板书“写法:写景融情”)
5.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第3~5句话: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引发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一碧千里的草原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品词析句。
①“茫茫”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一碧千里”是因为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并不茫茫”是因为“四面都有小丘”。)
②“绿毯”和“白色的大花”分别指什么?(“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品“绣”之妙,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
(3)感受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那奇丽的风光吧!(播放有关草原风光的短视频)
(4)齐读句子。
6.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第6~8句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自读思考:哪一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来。
(2)交流理解:指名朗读写景的句子。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渲染”和“勾勒”吗?(“渲染”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3)品味感悟。
①怎么理解“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翠”是什么颜色?(绿色)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
②前面写了“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写“轻轻流入云际”,这不矛盾吗?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法点拨: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5)类比联想:齐读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引导:“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给骏马和大牛又带来了怎样的乐趣?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做什么?
(6)讨论写法: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美丽的景色常常引发特别的感受,作者在描绘草原美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草原。)
(7)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小结: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老舍先生笔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丽的草原风光。
板块四 理清脉络,积累语言
1.回顾课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美景的?
2.交流写法:作者是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美景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就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即用写景融情的方法,来表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3.熟读成诵: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指导背诵:出示草原的美丽画面,指导背诵。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块五 布置作业,巩固内化
1.认清字形,认真抄写“毯、陈”等8个字和“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出示课件2,出示课件3,出示课件4、5,出示课件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文件包含1草原教案docx、1草原教学反思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9d51892728c9b87c5ec62b43e2e0f8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