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士人情。
2.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
2.理解文章展现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士人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发现作者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一起的友人,发现作者想念的是昆明的风土人情。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结合阅读提示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找出文中体现出“美”的段落,圈点批注,说一说美在哪里,并读出这种美。
2.探究过程
(1)每小组选择“风俗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中的一种,小组成员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用圈点批注的形式说一说美在哪里。
(2)小组内互相分享成果,并对组员的批注进行点评。
(3)小组内选择出批注内容最能表现出“美”感的,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作者娓娓道来,再现了昆明当地的风俗美。
(2)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一段写的是干巴菌,先总说“中吃不中看”,乍看甚至让人怀疑是否能吃;然后写“不中看”,颜色不好,外形不美,还掺和在乱七八槽的东西之间:最后写如果细心烹饪就会感受到它的美。这一段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干巴菌的美味。
教师点拨:第一组“?!”——怀疑;第二组“?!”惊讶,赞叹。
(3)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就在这样的雨季,作者感受到了热情善良的房东送花的情意,这是一种人情美。
(4)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小酒店的外面是大雨滂沱,里面是友人小酌,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有繁茂的绿叶,有飘香的花朵,美好的氛围增进着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师点拨: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通过朗读和圈点批注,品味文章中的美感和诗意。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阅读提示来自主学习自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二
过渡:通过朗读和品析,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关注生活细节,于细节处发掘了昆明雨中景物之美、滋味之美、人情之美和氛围之美。阅读提示中还提到了,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1.探究任务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汪曾祺作品“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特点?
2.探究过程
(1)默读全文,找出你认为符合汪曾祺语言特点的语句,反复诵读,读出其中的“趣味”。
(2)小组内相互分享,互相朗读自己找出的语句,并对语句做一些品析。
(3)小组内推选出一到两名成员,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一字一顿,突出了牛肝菌的味道好,表现出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
(3)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乱七八糟”中所蕴含的感情强烈,强化了干巴菌的不堪直视:“张目结舌”从侧面写出了干巴菌的味道之好;“这东西这么好吃”这样的直接议论,照应了上文,突出了干巴菌“中吃不中看”。
(4)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说不是什么,而不直言是什么,这样的语句,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通过品析和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借助阅读提示,感受到了汪曾祺平实语言下对生活之美的展现。在昆明的雨中,有风景之美,有滋味之美,有人情之美,有氛围之美,都蕴含在作者平淡而饶有趣味的语言中,都表达着作者对于昆明的喜爱和对昆明生活的留念。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
说实话,沈先生真不大会讲课。他不像闻先生那样,长髯垂胸,双目炯炯,富于表情,语言的节奏性很强,有很大的感染力;也不像朱先生那样,讲解很系统,要求很严格,上课带着卡片,语言朴素无华,然而扎扎实实。沈先生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因为就学生的文章来谈问题,也很难有系统,大都是随意而谈,声音不大,也不好懂。不好懂,是因为他的湘西口音一直没变,仍然是凤凰话;也因为他的讲话内容不好捉摸。沈先生是个思想很流动跳动的人,常常是才说东,忽而又说西。他的思想的跳动,给他的小说带来了文体上的灵活,对讲课可不利。沈先生真不是个长于逻辑思维的人,他从来不讲什么理论。他讲的都是自己从刻苦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有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这些经验之谈,如果理解了,是会终身受益的。遗憾的是,很不好理解。如,他曾经批评过我的一篇小说,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袋在打架!”让第三个人听,“这是什么意思?”我是明白的。我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对话,我尽量想把对话写得深一点,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自己小说里的对话,大都是平平常常的话,但是一样还是使人感到人物,觉得美。从此,我就尽量把对话写得朴素一点,真切一点。
……
汪曾祺先生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师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我的老师沈从文》为其纪念沈从文生平事迹的专著,课下不妨读读,了解文学大家沈从文的同时,体会汪曾祺是如何写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同类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文学常识。
五、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你家乡的雨中,是否也有令人难忘的情味?能用几句话来表现家乡雨中的美,表达你的喜爱。
参考句式:
我爱家乡的雨,爱雨中的( )之美, 。
2.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所述家乡雨中之美画一幅画。
(2)课下阅读书本阅读提示最后及课堂推荐的汪曾祺作品,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平淡有趣的语言
风俗美 氛围美
滋味美 人情美
初中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释义,题目解读,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1 社戏/鲁迅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1 社戏/鲁迅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