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上任务引领单元整体教学:聊聊童年那些事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二上任务引领单元整体教学:聊聊童年那些事 教案,共9页。
任务引领单元整体教学:聊聊童年那些事——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特别提出了要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以“要素”为训练点,单元内的课文为语文要素的训练提供资源。由此可见,单元整体教学正是符合当下教学发展需求。单元整体教学是将教材中一个单元当作一个整体,对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取舍、重组、调整、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单元。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语文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如何以任务引领单元整体教学。一、单元整体构想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和《妈妈睡了》四篇阅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做手工”和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等内容,同时安排了小学阶段第一次“写话”练习。课后练习、气泡提示等,隐含了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童年”主题相对比较聚焦,儿童形象突出。曹冲善观察,爱思考,能用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巧妙掩盖了污渍;露西关爱家人,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先后写了两封情绪完全不同的信,以表达对爸爸的思念和关爱;还有“语文园地”里蓬头稚子聪明可爱、王二小机智勇敢等等。《妈妈睡了》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妈妈睡着后的样子。二年级的学生很容易从这些儿童身上,从这些故事中找到共鸣,得到启迪。此外,口语交际做手工、写写最喜爱的玩具、“识字加油站”里唱京戏、滚铁环等,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实际上,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贴近儿童生活,展现童年纯真美好的文本,如一上第七单元的“儿童生活”,三上第一单元的“童年生活”,三下第六单元的“多彩童年”,四年级的“成长故事”及五下第一单元的“童年往事”等。但这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最大的不同是从儿童的视角,来表现古今中外儿童不同的经历、体验、故事,其中包含了学习、生活、游戏等领域,既有智慧,又有情绪管理,还有纯真的爱心。今天的儿童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有意思的故事,有同龄人的、父母的、自己的。学生读着这一单元课文,会不自觉地联系自身的生活,产生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更容易将文本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另外本单元语文要素都与“说”有关。阅读要素有两个,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是“借助关键词句,尝试讲述故事内容”。“按照顺序说”和“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是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写话仍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无论是说感受或是讲故事,这都与低年段儿童乐于表达,乐于分享的特点高度契合。关于“说”,一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求着重在于提取课文简单信息,读懂课文,只要求借助图片了解并讲述课文,能够大胆说,认真听。到了二年级,则要求学生对同一件事或者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借助关键词、关键句讲述课文内容,还要能做到专注听与记。本单元更是第一次单独明确地提出了写话的要求,除了格式要求,还要根据提示按照一定顺序写完整。基于以上解读,确定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情境为“聊聊童年那些事”,在这个情境之下,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对单元教材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旨在激发学生在单元的学习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课文中的同龄人,与身边的小伙伴一起“聊聊童年那些事”,让他们在丰富的语文游戏活动中,大胆说出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在“乐听、乐学、乐说”中度过充满“充满儿童色彩”的单元生活。二、单元目标、情境及任务框架 二上第三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学 习 目 标1.认识66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生字,积累32个词语。积累动词,了解“弹钢琴”这类词组的结构特点。正确辨析运用同音字。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试着有顺序地讲故事。说说《一封信》中信的内容,《妈妈睡了》中妈妈的样子等。4.能针对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曹冲称象》中谁的办法好,《一封信》中哪封信好等,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以及从文中受到的启发,乐于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热爱童年生活。5.继续培养专注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初步培养写话的兴趣与良好的写话习惯、读书积累习惯等。单元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在儿童的世界里,每天都发生着有意思的故事。有同龄人的、父母的、自己的……这些美好需要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学生通过本单元的任务情境,在阅读与分享中得到启发,学习留心自己的生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做生活的有心人。情境任务教材主要教、学、评活动语文要素 聊聊童年那些事 “乐学”你的好办法 《曹冲称象》我爱阅读:《王二小》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小儿垂钓》 (3~4课时)找找聪明的孩子 闯关游戏投票排序辩论点赞聊儿童的聪明智慧巩固运用提取简单信息的策略;初步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借助信息比较完整的语句提示说经过。谁有办法称大象比比谁的办法好 “乐听”你的小秘密 《玲玲的画》《一封信》语文园地三“展示台”“字词句运用” (3~4课时)认识两位新朋友 朗读展示选表情排序连一连讲一讲聊儿童交往世界的喜怒哀 乐巩固运用提取简单信息的策略;根据词语的提示将经过讲清楚;针对某一个道理、结合不同内容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讲讲玲玲的心情故事听我读读这封信 “乐说”我的小故事 《妈妈睡了》语文园地三“展示台”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口语交际:做手工写话“喜爱的玩具”(4~5课时)我爱睡梦中的妈妈朗读星展评摘录卡片手工作品展聊儿童世界的爱与乐 趣根据问题提取关键句,整体了解课文;主动摘录积累,并借助这些词句进行描绘。我爱积累我爱游戏 三、单元任务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聊聊童年那些事”为学习任务情境,通过“乐学你的好办法”“乐听你的小秘密”“乐说我的故事”三个任务,将识字写字、故事阅读、练习写话、口语交际等进行整合,逐步展开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丰富的语文游戏活动中,大胆说出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关心生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喜欢的物品。第一个任务“乐学你的好办法”,首先找一找这一单元中“聪明”的孩子,如“曹冲”“蓬头稚子”“王二小”,说说你认为他聪明的理由,并为他投票。然后找找谁有办法称大象,比比官员们的办法好还是曹冲的办法好,根据关键词句的提示复述曹冲的办法,做做实验加深体会,说说办法好在哪里,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个任务“乐听你的小秘密”,先“讲讲玲玲的心情故事”,学生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连一连”的游戏,找出玲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用不同的语气读出玲玲的心情,根据玲玲的心情变化讲述一幅画的故事。再听学生“读读这封信”,一封是露西独立写的,一封是在妈妈帮助下写的,在读中积累“削土豆”“刮胡子”等动宾结构的动词短语,以及“一团纸”“一束鲜花”等量词短语;然后通过联系课文与生活,对两封信进行比较,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三个任务“乐说我的故事”,由“我爱睡梦中的妈妈”“我爱积累”“我爱游戏”三个小活动构成。先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怎么样的,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生活,寻找小作者对妈妈的爱,提取文本中关键信息说明理由,品读积累像“明亮的眼睛”这样结构的短语。在整个“读、品、悟”的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劳,并迁移到对自己妈妈的爱;最后聊聊自己喜爱的活动,说说自己会做的手工,以“我喜欢的玩具”为话题,试着介绍这个玩具,学习写话,学会基本格式,写出真情实感。这三个大任务看似并列,实则内在关联,螺旋上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孩子们起初借助短句的提示讲曹冲称象的经过,再根据心情词语提示讲述玲玲画画的过程,“听我读读这封信”就更有挑战了,先要整合散落的信息读出完整的信,还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最后还要根据问题,提取关键信息描绘梦中的妈妈。从初体验到再实践,从完整到简短,从已有提示到自主选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升级。四、活动设计及教学提示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聊聊童年那些事【情境创设】(播放歌曲《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其实除了小小肩膀,大大书包,我们还有烦恼的心事和快乐的时光。来,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聊聊我们童年那些事。咦,大象有多重?/唉,画儿弄脏了!/ 天,这封信该怎么写?/哎呀,妈妈竟然先睡了。/这些有趣的事儿,每天都在悄悄地发生。/用心感受,生活真美妙! 任务一 乐学你的好办法活动1.找找聪明的孩子 (1)自主预习根据预习单,自己读一读课文《曹冲称象》“日积月累”中的《小儿垂钓》以及“我爱阅读”中的《王二小》。 第三单元“说说谁的办法好”预习单 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曹冲称象》《小儿垂钓》《王二小》,自己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听。相信你一定行! 1.我会读课文 小朋友,课文读得怎么样了?“正确”“流利”“分享朗读”三项分别有三颗星,你能得几颗星呢?《曹冲称象》自评:☆☆☆ 家长评:☆☆☆ 小伙伴评:☆☆☆《小儿垂钓》自评:☆☆☆ 家长评:☆☆☆ 小伙伴评:☆☆☆《王二小》自评:☆☆☆ 家长评:☆☆☆ 小伙伴评:☆☆☆ 2.我会学生字 (1)我读你听第一组:称 秤 第二组:柱 杆 根第三组:砍 止 第四组:议论 重量 (2)我来教你学生字 今天我想教你学习生字( ),我是这样学的: (2)预习闯关闯关一:一起数大象。1.同桌互相认读,读对了打颗星,读错了帮一帮。2.游戏识字:一起数大象。闯关二:朗读展示会。学生自由点播老师范读或者同学的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互相点评 (3)投票 ①在三篇课文,三个故事里,有三个孩子。他们是谁呢?(相机出示“曹冲”“小儿”“王二小”的名字。) ②你最喜欢哪个孩子? 学生给三个孩子投票,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发现人物的共同特点:聪明。(可以举手投票也可以课前发个小图标,用粘贴方式投票) 曹冲 小儿 王二小 ③学生交流过程中,随机教学《小儿垂钓》《王二小》《小儿垂钓》朗读诗歌。借助插图,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蓬头、稚子、莓苔、垂纶)跟着视频,朗诵或表演读古诗。讨论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儿?B.《王二小》:王二小。 a.学生自己读故事,说说王二小做了什么事? b.找到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知道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敌人的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牺牲了。 c.说说你喜欢王二小的原因。 d.播放视频《王二小引敌入瓮》,感受英雄气概。 我们认识了聪明可爱的小儿,认识了机智勇敢的王二小,爱动脑筋的曹冲又是怎么称大象的呢?活动2.谁有办法称大象(1)提取信息,了解大象的基本特点。①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出示大象图片) 学生朗读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②仿照课文,说一说学生模仿课文,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描绘大象。大象又高又大,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根粗水管),尾巴像(一根粗绳子),…… 【提示】体会大象特点时,可以联系生活,利用教室的墙壁、学校阳台的柱子等进比喻,强化感受。重在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的喻体帮助学生丰富想象,练习描绘。 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官员们有什么反应?出示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习“议论” 借助偏旁和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议论” 把“议论”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学习“到底” 出示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对比朗读,体会词义(非常好奇,想要问个明白) 联系生活情境中,运用“到底” 明天要去秋游了,你早早地就醒了,躺在床上,很想知道天什么时候亮。这时你会说什么呢?今天学了新课,可是,你有一道题不会做,你很想知道怎么做,你会说什么呢? (2)聚焦语句,了解两种办法。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正在官员们议论的时候,曹操问:(教师引读)“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了什么办法? ①了解官员的办法。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a.朗读指导。先读好停顿,再读好反问的语气,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再指名读)b.教学生字。有两个字容易混淆,那就是“秤”和“称”。(出示电子秤的图片)这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秤?读准字音。(出示杆秤的图片)瞧,这是杆秤,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人就使用这种秤。你知道杆秤是怎么用的吗?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就能称出物体的重量,所以,“秤”的右边是“平”。我们来看“称”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手提起一条鱼,这是人在估重量。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杆秤的时候,人们只能凭感觉称东西。 ②曹冲的办法。 根据任务单自读自学 【提示】学习任务单,既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组织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不管哪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教师都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如是否能够响亮地朗读,是否能够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是否能认真倾听小伙伴发言等,并及时对学生的自学成果做出评价。 组织分享交流。随机教学生字:止观察字源,展开想象猜测,了解“止”的本义。结合生活,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 【提示】用字源法学习生字,要避免“给”的太多,应以学生观察想象猜测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魅力。活动3.比一比谁的办法好(1)自由辩论①把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比一比,你觉得谁想的办法好?为什么?②学生结合课文与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③交流过程中随机指导朗读。④官员们都是大人,知识渊博,而曹冲是个小孩,才七岁……出示: 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 比较体会“才”的表达效果,(强调年龄小)曹冲年龄小却能想出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用“才”说一句话。(2)我也有办法。 曹冲很聪明,你也许更聪明。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用什么办法?在今天又能用什么办法? 【提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需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其次,要对学生的表达有基本的要求,比如至少讲出一点理由。再者,交流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在点评中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并寻找理由。比如,从称量工具是不是可以实现,操作方法是不是方便,称量是不是准确等角度进行思考。 任务引领下的单元整体学习,真实情境的体验,丰富的活动参与,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浅表学习和孤立学习的状态,学习与生活统筹延伸,教、学、评协调一致,让学生的学习富有情趣,也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