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 认识多位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二 认识多位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5~26页的“回顾与整理”和习题第1~8题。 1.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流程一:回顾与整理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2.导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3.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整理。提出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4.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流程二:练习与应用1.数位顺序表。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3)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完成第2题,追问其中的第(2)题:为什么千位和百位上都是0?2.多位数的读、写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出题中的数。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核对。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集体核对。4.近似数。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让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集体核对。▍流程三:探索与实践1.完成第7题。(1)先用卡片摆一摆,边摆边读,把符合要求的数记下来。(2)思考:如果摆出的数不符合要求,怎么调整?(3)汇报:指名学生说出符合要求的所有八位数,指导学生有序思考。2.思考题:用“1、2、3、4、5”五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五位数。在这些数中,大约是4万的数有多少个?学生先独立思考1分钟,后指名说思考的思路。指导如何有序思考,符合要求的共有24个数。▍流程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流程五:课后作业完成“探索与实践”第8题。指导学生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数据,要尽量选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同时注意数据的发布时间,注意选用最新数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二 认识多位数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