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精品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登高》精品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5351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沉郁顿挫,鉴赏景物意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高 ——杜甫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一、知人论世:理性的把握 感性的表现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啸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一生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穷困潦倒,病体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这几个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情)?
使人感到非常寒冷。(身心俱寒)
高天底下使人感到渺小孤单
鸟儿尚且有家可回,自己无家可归
风、天、猿、渚、沙、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写了几种景物? 由它们能想到什么?
落木、长江。“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不尽长江”传递的信息是时间的无穷,给人一种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
2、诗人在这联中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可能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此联运用对比衬托,用时间的无穷衬托了生命的短暂。此联“无边”“不尽”,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讨论:前两联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特征?为全诗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景物具有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
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悲秋) 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作客) 三重:经常作客更可悲;(常作客) 四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万里) 五重:重阳佳节,登高看到如此萧瑟之景(台); 六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多病) 七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独登台) 八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百年)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探究手法,品出诗味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本诗四联全都对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沉郁雄浑”的风格。
(二)品出诗味(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孤愁、思乡、年老、多病、忧国、怀才不遇等复杂感情。
君子登高必赋 ——孔子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2.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此诗与写今昔对比之作不同,别具匠心,写今与昔同,三十年来情况未有改变。后两句写伤心不为个人而是为国家安危。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如《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粲的《登楼赋》;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那么文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体又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同学门结合具体文章语境具体分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首联理解诗句,十四字写六景,境界更为开阔,情感回转起伏,诗歌鉴赏方法,老师的期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习任务,结构图示,必学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课文导读,字词注释,拓展训练,创作背景,《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