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优秀课后测评
展开专题22 宋词二首
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浪淘尽( ) 故垒( ) 羽扇纶巾( ) 还酹江月(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江东去,浪淘尽 淘:
(2)雄姿英发 英发:
(3)羽扇纶巾 纶巾:
(4)故国神游 故国:
(5)早生华发 华发: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答案】1. táo lěi ɡuān lèi
2.(1)冲洗(2)英俊勃发(3)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4)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5)花白的头发
3.(1)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2)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4. A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用了“穿”、“拍”、“卷”这几个动词,非常形象生动,请说说理由。
(1)穿:
(2)拍:
(3)卷:
2. 下列选项中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 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 虚实结合。不仅写出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化具体为抽象,从对自然伟力的赞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 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3. 作者在词中是如何塑造周瑜这个英雄形象的?(用原文回答)
4. 下列选项中对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儒将装束显示出周瑜神情的从容娴雅。
B. “强虏”指强大的敌人,“强虏灰飞烟灭”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水军大败的情况。
C. “谈笑间”说的是曹操的水军不堪一击,因而使周瑜在谈笑之间就轻松取胜了。
D. 此句隐含作者对英雄业绩的艳羡,以及因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6.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
7. 谈谈你对词的结尾部分作者发出的“人生如梦”的感叹的理解。
【答案】1.(1)写出了山高耸入云的动势 (2)写出了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3)写出了江水汹涌,形象真切。
2. C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 C 5. D
6. 因为周瑜年轻有为,潇洒飘逸,与自己年老却事业无成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作者借此来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年华虚度,而其他人无论从出身,经历上都与苏轼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苏轼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周瑜。
7. 对于作者的这一感叹。一般认为是一种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发出的消极感叹,但作者并未想到隐退或表现为及时行乐,他只是以“人生如梦”这句话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自己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这些都表现出了他不忘世情的用世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三、应用能力训练
1.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应如何对待?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并在小组内交流。
2. 《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请阅读下面苏轼的另一首词,说说你的见解。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案】略
雨霖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凄切( ) 骤雨( ) 都门( )
凝噎( ) 暮霭( ) 那堪( )
2.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蝉:蝉的一种。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留恋的地方。 兰舟:木兰木做的船。
B.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念去去:念,想到;去去,越行越远 。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暮霭:傍晚的云气。
C. 沉沉:沉重。 楚天:楚地的天空。
更那堪:又怎么忍受。 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D. 晓风:微风。 经年:经过一年。
应是:即便是,表假设。 风情:风流情意。
3. 下列各句对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门帐饮无绪”是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郁郁寡欢。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
C.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愁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4. 词句填空。
(1)《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
(2)《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 。
【答案】1. qī zhòu dū yē ǎi kān 2. B 3. A
4.(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雨霖铃》,回答后面的问题。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作者的何种心情?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景物描写与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在整首词中有何 作用?
4. 下列选项中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所描绘的“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静的 B. 清凉的 C. 凄冷的 D. 明丽的
5. 下列各句中对《雨霖铃》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客观地铺叙了自然景物。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11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答案】1. 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2. 依依不舍的心情。
3. 这句是虚写,而词开头一句是实写。表现了作者惆怅、凄苦、悲凉的心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阕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4. C 5. A
三、应用能力训练
1.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离别的苦痛,请引用名篇佳句劝慰《雨霖铃》中离别的两位。
2. 以《离别》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答案】略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二十三 师说 韩 愈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二十三 师说 韩 愈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3《师说》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3《师说》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十九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十九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精品精练,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19《士兵突击》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19《士兵突击》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边城(节选) 沈从文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边城(节选) 沈从文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17《边城》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17《边城》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