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第1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第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共8页。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1.距今8000年前,河南舞阳贾湖文化遗址发现大量工具,如骨锥、角锥、骨匕等。它们是挖掘野生植物块根的适手工具。这表明该文化时期(   )A.采用采集生产方式 B.农业生产发达 C.处于旧石器时代 D.已出现私有制2.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农耕之必然趋向于定居,又使它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有较大的和较为稳定的连续承袭的可能出出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接壤地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这可用来说明(   )A.农耕文明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B.游牧文明的扩张性与开放性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融性 D.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这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A.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B.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C.加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4.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以下表格内容反映出当时罗马(   )类型有名契约无名契约要式契约要物契约诺成契约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交换等内容要式买卖、现金借消费借贷、使用借贷、寄托等买卖、租赁、赠与等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B.实现了公平正义 C.商品经济较发达 D.经济发展环境开放5.中国神话传说认为中原部落领袖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下图是2016年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家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吐丝。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当时(   )
     A.“嫘祖始蚕”之说确有其事 B.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 D.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6.古希腊耕地少,粮食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古希腊人利用希腊众多优良海港和海岛的便利,发展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人们在思想观念上逐渐接受平等互利思想。可见,影响希腊文明这种特质的重要因素是(   )A.当地政治制度 B.自然地理环境 C.种族遗传基因 D.人文主义精神7.阿兹特克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其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下列关于其土地所有制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均为私有 B.均为公有 C.贵族土地为私有 D.村社土地为私有8.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被引种进入18世纪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欧洲人开放的理念9.新航路开辟后,在16世纪中叶前,玉米由海道传入中国闽浙沿海,随后进入长江流域、华北地区,最后遍布中国,影响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曾有人说:“美洲作物传华四百余年来,对中国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确实引起了一个长期的革命。”材料意在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物种交流     B.美洲作物传入使传统农业发生巨大变化C.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D.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10.甘蔗在16~17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   )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 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 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11.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据此可知(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12.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开辟 B.耕作技术进步 C.工厂制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13.某学者认为:“16世纪以后,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欧洲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C.资本主义的萌芽丰富了商品的种类 D.丝绸之路焕发了经济新活力14.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 D.近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15.有学者感叹,“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欧洲人)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辣椒粉调味的东欧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他意在强调(   )A.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 B.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C.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材料一 从伊朗的德黑兰平原以西的山前地带,经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到叙利亚以及约旦的北部和西部呈“新月形”地区。早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0年,该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在这里种植谷物、饲养家畜。在墨西哥的坦马利帕斯地区,以及瓦哈卡河谷和特瓦坎谷地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开始种植玉米,并驯养羊驼。公元前7500-公元前5000年,黄河及长江流域已开始种植小麦、谷子和水稻,并饲养猪、狗、羊等家畜。材料二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原始农业缓慢地向前发展。据粗略估计,新石器时代的人口大致已达5000万。……西亚地区在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出现了简陋的灌溉农业。公元前5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产生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500年,印度已普遍种植稻麦。材料三 农业的形成概括地表现为以下过程:——摘编自张同铸《世界农业地理总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起源的区域,并归纳其起源的特点。10(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引进的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也传入南方。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年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1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10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挖掘野生植物块根”说明此时人们并未驯化农作物,仍是采集野生植物果实A项正确排除B;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石器等工具的制作方法排除C;材料未涉及产品如何分配排除D项。2.答案:C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可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故D项正确。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类契约大多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产生并得以实施,故C项符合题意。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社会矛盾的情况,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仅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但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强调其是交易双方的约定,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家蚕“形状类似家蚕吐丝”可知,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这说明当时农业与纺织业相结合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C项正确。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据该艺术品不能证明“嫖祖始蚕”是否真实存在,排除A仅由牙雕家蚕的出土不能得出中国的丝织技术领先世界,排除B材料中的蚕雕艺术品只能体现出当时具有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体现不出当时社会分工情况,排除D项。6.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耕地少”“众多优良海港和海岛”“发展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人们在思想观念上逐渐接受平等互利思想”等信息可知,材料突出了自然地理因素对希腊文明这种特质的影响,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国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每个家庭的主人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若连续两年不耕种,便收回土地。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故选C,排除ABD三项。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玉米从美洲传播到欧洲,先在意大利、法国较早地被引种,后到18世纪以后玉米在欧洲大片种植,并得到广泛使用。可见15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得到扩展,欧洲各国之间及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使玉米在欧洲大片种植,故选A。材料反映了玉米不仅满足欧洲人粮食的需求,而且作为牲畜的饲料,故B错误。C、D所述均非玉米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关键和前提,故排除。故选:A。9.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等美洲作物的传入给中国土地的利用、农作物的结构、粮食的产量等都带来了相应的改变,使中国传统农业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物种交流”、“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均有反映,但不是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故A、C、D项排除。10.答案:C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从材料信息来看,世界各地的物种在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交流范围,世界各地联系更为密切,说明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生产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交往的理性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过程中的地位,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由材料“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物种交流加快,A项正确。物种交流与耕作技术进步无关,B项错误。工厂制建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错误。欧洲价格革命表现是金银价格下降,物价飞涨,D项错误。13.答案:B14.答案:C解析:题干说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航路促进了农作物在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养活了更多人口,故选C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765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各大洲人口迁移不会导致世界总人口的变化,所以B不是原因,排除B项;近代生命科学属于理论,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果,而且生命科学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将美洲的辣椒、番茄等作物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改变了包括欧洲人在内的人们的饮食结构,由此可知,材料中学者意在强调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洲作物对欧洲的影响,与“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香料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排除D项。故选A16.答案:(1)区域:西亚、中美洲和中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特点:有几个起源中心;农作物种类和驯化的动物种类不同。
    (2)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技术进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17.答案:(1)特点: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
    (2)不同: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解析:(1)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与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据材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可得南北物种交融;据材料一“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可得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据材料一“从印度引进的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也传入南方"可得外来物种的引进。(2)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可得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据材料二 “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饰以知名商标"可得品牌化的包装,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可得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