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共6页。
14.1 走一步,再走一步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ò) 灼热(zhuó) 峭壁(qiào) 耸立(sŏng)B.崩土(bēng) 蓬乱(péng) 颤抖(zhàn) 嶙峋(xún)C.凝视(níng)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D.陡峭(dŏu) 动弹(tan) 摔倒( shuāi) 小心翼翼(yì)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道:“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B.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C.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
D.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3.下列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作人员把运往灾区的医药用品小心翼翼地搬到直升机上。B.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班主任张老师听到后哄堂大笑。C.由轻敌造成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导致的惊慌失措,我们都应该坚决反对。D.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4.下列句子属于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C.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D.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②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③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④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⑤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⑥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A.⑥①④⑤③② B.④⑤③①②⑥
C.④①②⑥③⑤ D.①④③⑤⑥②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7.困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困难是悬崖上的独木桥,强者把它当作捷径,弱者把它当作绝境。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为增强同学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勇敢面对困难,七(1)班在本周召开以“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为主题的班会。大家快来参加吧!(1)请写出一句与“困难”“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2)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你提一条建议。(3)你的一位好朋友平时学习勤奋努力,可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想要放弃。你打算怎样劝他?8.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后面的习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木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1).选文第二段对暮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3).当“一分一秒地过去”时,“我”愈来愈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4).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面的习题。爬出陷阱郑成南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黑暗,使他无比惊慌。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有康复。他声嘶力竭的呼喊,父亲可能都听不到。②突然,他看到父亲在陷阱口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但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陷阱昏暗潮湿,他坐在那里,感到了阵阵寒意。他想,父亲找不到他就会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④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声音,好像是上面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靠近了。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对手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掉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去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陷阱里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没有退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没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上面的声音,他才又清醒过来。 ⑤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陷阱里。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寻找出路。他发现,陷阱里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⑥当他爬到陷阱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⑦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陷阱口,任由他在陷阱内痛苦地挣扎。⑧父亲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见死不救的父亲!⑨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里面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陷阱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⑩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15期)(1).请概述本篇文章的情节。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反复写“他”提高警觉——松懈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他“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这句话?
(4).从文中主人公“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成长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践进行探究、梳理。
(5).本文在内容上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异同?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B项,颤chàn。“颤”是多音字,在“颤栗”中读zhàn;在“颤抖”“颤巍巍”中读chàn。2.答案: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使用正确,"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B项,“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此处用在张老师一个人身上,对象错误。C项,使用正确,“惊慌失措”指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D项,使用正确,“神情恍惚”形容人神志不清,心神不定。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心理描写的能力。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D项,“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是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A、C两项是环境描写,B项是语言描写。5.答案:C6.答案:C解析:C项,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父亲想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磨炼,以增长勇气和经验。7.答案:(1)【示例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示例二】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2)【示例】在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样就会把困难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3)【示例】朋友,别灰心,勿气馁。一时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勇敢面对这次失意,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次考试,你一定是胜利者。解析:(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只要能克服因难,建议合理即可。(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题干是要求你劝说好朋友;其次针对语境中的兵体情况,即好朋友考试失利,灰心丧气;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8.答案:(1)烘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的心理。(2).“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原意,表达效果不好。
(3)“我”的心理感受主要是恐惧。(4).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①想方设法在安全的前提下自己爬下去。②做好在此过夜的准备。③如果可能就发出求救的信号。解析:9.答案:(1).“他”不慎掉进陷阱。“他”等待救援无果后自己努力爬出了陷阱。父亲告诉“他”没去救“他”的原委。“他”理解了父亲话语的内涵。
(2).①这样写,真实地再现了“他”的心理活动。②与第⑨段写父亲守在陷阱口而未去救“他”的内容相照应。
(3).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父亲的教诲。“他”获得了有益的人生启示。懂得了要学会自救、要自强的道理,所以说“他”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4).示例:①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危险。②遇到危险,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学会自救,脱离危险。③成长需自立,人生当自强。
(5).相同:都写了一次“脱险”的经历,都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的“脱险”。不同:《爬出陷阱》写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脱险”,父亲在暗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脱险”,父亲在明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案,课内探究案,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课题,第一次“先学后教”,第二次先学后教,第三次先学后教,第四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学案,探究学案,课堂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