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展开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说课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多边形面积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并且在本单元探索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把引导学生在猜想、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活动中,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图形,并自主归纳公式、运用公式作为本课的侧重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高段,已经有了基础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更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只有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课堂上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是: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白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附页中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设置学校开运动会制作宣传小旗的情境。引导学生看情境图,分析要求出至少需要多少布料的关键就是要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的讨论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这里我们能不能利用这种转化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考: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本环节,用:求三角形小旗面积导入新课,在提示转化的数学方法。给探索开启思路。]
二、自主探索、归纳公式
布置试验任务
1、 用两个三角形纸片,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在交流学生拼图的方法和结果。
让学生说明:哪两种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
最后说明: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 填表(课件出示)讨论、归纳公式。
⑴学生独立填表,再小组讨论,最后归纳公式。
⑵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汇报。
重点讨论:
⑶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么?
生:底乘以高求出的是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⑷讨论:为什么÷2?
生:因为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要除以2。
[设计思考: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只是引导着。本环节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是在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强化重点。学生在做中学,因此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三、巩固练习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情景的变式,通过设计饶有兴趣的练习,或新颖耐人寻味的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设计思考:应用练习、层层深入,巩固双基、丰富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三角形和与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明确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底和高的对应,提高了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在练习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自我评价,总结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总结的能力。
[设计思考: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生活,学要不断的反思,本环节是学生在总结收获中,反思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长处和不足,使之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实 验 记 录 |
操作:我们是用( )拼成了( )。 |
讨论:拼成的新图形和原来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
1、原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的 ( )形的( ); 2、原三角形的高等于拼成的 ( )形的( ); 3、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 )形的( )。 |
归纳:三角形面积公式。 |
4、 ( )面积 = ( ) × ( ) 所以 三角形 面积 = ( ) × ( )÷( ) 字母公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