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2022·山东淄博·一模)高炉炼铁是一种传统的炼铁工艺,使用该工艺生产的铁占世界铁产量的95%以上。2016年瑞典某大型铜铁企业开始研发试验“氢气炼铁”工艺,并于2021年采用该工艺成功试验生产出首批钢材。下图示意高炉炼铁与“氢气炼铁”工艺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高炉炼铁相比,“氢气炼铁”工艺的突出优势是( )
A.能源消耗少B.生产成本低C.生产效率高D.环境效益好
2.采用“氢气炼铁”工艺的钢铁企业在选址时应首先考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清洁能源丰富B.铁矿品位较高C.生态环境良好D.交通运输便捷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局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索取自然资源过度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太低
③自然环境本身演变太快④人类排放废弃物过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某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如下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近年来,该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空间扩展B.蔬果需求减少C.养殖空间扩大D.绿化用地增加
6.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一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有利于( )
①扩大水产业规模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降低饲料成本 ④提高产品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8.如果共享快递盒被大力推广,将( )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②减少森林破坏③增加快递发送速度④减少快递垃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在我国广泛践行。据此完成问题。
9.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 )
A.提高煤炭消费比重B.变废为宝,倡导循环经济
C.促进资源高消耗D.提高石油消费比重
10.下列符合可持续消费的是( )
A.经常干洗衣物B.多吃反季节蔬菜
C.使用节能灯D.经常开车岀行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参与者通过步行、公交出行、在线缴费、在线购票等行为获得积分,利用积分可以在网络上兑换一颗虚拟树苗并维护其成长。虚拟树苗成材后,公益组织就会购买一棵相应的真实树苗捐献给政府,用于绿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环保公益活动重点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 )
A.区际公平B.清洁生产C.循环经济D.公众参与
12.鼓励居民步行、乘坐公交、在线缴费、在线购票的根本意义是( )
A.降低碳排放量B.提高能源利用率C.缓解交通拥堵D.保护森林资源
(2021·吉林·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高一期末)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14.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下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养殖空间扩大B.蔬果需求减少C.鱼塘波浪冲蚀D.绿化用地增加
16.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更高主要是因为( )
①消费市场拓宽②产品品质更优③饲料成本降低④鱼类产量更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罕坝位于内蒙古离原的东南,地处内蒙古离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平均海拔1500m,历史上的赛罕坝是一处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后因掠夺性采伐、开垦和连年山火,到近代,赛罕坝地区变成沙漠,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经过50多年的不断治理,赛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林场现已开发为森林公园,吸引众多游人。
(1)随着赛罕坝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分析森林对当地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的影响。
(2)结合赛罕坝地区的地理环境变迁案例,谈一谈你对人地关系的看法。
高中地理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精品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富碳农业是指,图中箭头,图中A,B,C,D依次为,该园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富碳农业是指,图中箭头,图中A,B,C,D依次为,该园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