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写作背景,三题解,行吟引,四文体解读,七写作背景,内容赏析,月夜剡溪,暮色深山,深夜仙境,物象仙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701年—762年)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诗人。 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
点明所写内容是虚幻的,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古代乐府诗体裁的一种,与“歌”“行”属于同一类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写诗的目的:临行前留下诗与朋友告别《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歌行》《兵车行》;“吟”“引”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五.朗诵诗歌,读准字音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台山tāi 剡溪 shàn 渌水lù 脚著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lì 澹澹dàn 霹雳pī lì 訇然hōng 悸jì 恍huǎng惊起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诗人。 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
八.文本研习——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译文:天姥山直插天空,仿佛与天相连。(它的)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③拔:动词,超出、突出。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看看写出来天姥山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夸张
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雄伟
(2)入诗的开头将“信难求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山”相对而提,作用是什么?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填写一个不完整的批注: ( )笔墨源自( )胸襟
飘逸笔墨源自豪放胸襟浪漫笔墨源自豪放胸襟恢弘笔墨源自豁达胸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我欲因之①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②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③。谢公④宿处今尚在,渌水⑤荡漾清猿啼。
①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因之:受到前面越人所说的话的吸引。②度:一作“渡”。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③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南面。④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⑤渌(lù):清。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译文: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著谢公屐⑥,身登青云梯⑦。
⑥著zhuó:附着,穿着。同“着(zhuó)” 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⑦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译文: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⑧。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⑨。
⑧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⑨暝(míng),日落,天黑。
译文: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咆龙吟殷⑩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⑪。云青青⑫兮欲雨,水澹澹⑬兮生烟。
⑩殷(yǐn):这里用作动词,震响。⑪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惊颤。 层颠:层层山峰。⑫青青:黑沉沉的。青:黑色。⑬澹(dàn)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译文: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列缺霹雳⑭,丘峦崩摧。洞天石扉⑮,訇然⑯中开。青冥浩荡⑰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⑭列缺:指闪电。列,通“裂”,分裂。 缺,指云的缝隙。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 霹雳: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⑮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fēi):门扇。一作“扇”。⑯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⑰青冥:天空。 浩荡:广大旷远。
译文: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霓⑱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⑲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⑳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⑱霓:虹的一种,亦称“副虹”。 ⑲云之君:驾乘云彩的神仙。⑳鸾: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回,旋转,运转。
译文: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魂悸㉑以魄动,恍㉒惊起而长嗟。惟觉时㉓之枕席,失向来㉔之烟霞。
㉑悸:因惊惧而心跳。魂悸:心跳。㉒恍:恍然,猛然。㉓觉时:醒时。㉔向来,原来。 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译文: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哪句?这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飞”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可见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八.文本研习——第二段——梦游之旅
(2)“月夜剡溪”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意象:镜湖、月、影子、剡溪、谢公宿处、渌水、猿啼。特点:安静、纯净,景物大部分是静态的,而渌水和猿啼是其中的动态景物描写。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⑴那么在“登临天姥图”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明确: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山岩、路、花、石。
⑵“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⑴有哪些意象呢?结合修饰词来具体分析。明确:有咆叫的熊,吟啸的龙,震动的岩泉、战栗震惊的深林以及山巅。黑沉沉密布的乌云、升腾起烟雾的水。自然意象发生了变化,甚至连气象也来凑热闹,突然发生转变。
⑵能不能用几个双音节的词,或者成语来概括一下此时的意境呢?
离奇险怪、阴森、恐怖、令人战栗、昏暗恍惚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⑵“神仙洞府”中,又出现了哪些意象?明确:石门打开之前:轰鸣的闪电、崩塌的山峦。 石门打开之后:浩瀚的天空、同在的日与月、绚烂的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⑶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仙人之姿?
明确:服饰、座驾、仪仗(虎鼓瑟、鸾回车)
现实中不得意,有志难伸、壮怀难酬,所以将现实经历投射在梦里。
⑵“诗人的‘梦’,是美梦,还是噩梦,或是……?请结合诗句及背景资料,表达你的看法。”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梦游之旅”——讨论疑难
(一说)美梦,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 ——鲁迅先生如是说
(二说)噩梦,梦境就是其长安生活的印证。梦醒时分才感到“古来万事东流水”。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托言梦游以见世事之幻。——清•唐汝询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首言求仙难必,遇主或易,故‘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言乘风而至君门也。‘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以下,言金銮召见,置身云霄,醉草殿廷,侍从亲近也。‘忽魂悸以魄动’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故云‘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云云,所谓‘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嗔’也,题日‘留别’,盖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shí)。”——陈沆(清朝状元)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空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闾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 ——李白《梁甫吟》 我也想能够像他们那样得遇明主,可皇帝鼓声敲得震天响。天帝身旁那些得宠的玉女太多了,她们以色事主,一天到晚玩那些投壶之类的游戏,迷得天帝高兴得仰天大笑,震得天空狂风四起,骤雨倾盆,引起了一阵阵电闪雷鸣。天国的大门紧闭不开,我以头扣门,只惹得守门人一肚子怒气。
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一说:梦醒之后流露出诗人无限的留恋和惋惜。李白是多么希望但愿长梦不愿醒啊!从“失”字可见一斑。
二说:梦中可怕,梦醒惊愧。由“恍”和“长嗟”可见梦无好梦,人生还要早醒早悟。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①。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②。须③行即骑访名山。
释义: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①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②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青崖:青山。③须:等待。
安能摧眉④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⑤!
释义: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④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⑤ 颜:面容。心:心情。 开心颜:开心开颜。即心情愉悦,面带笑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所表现的梦境空虚。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
诗歌的最后一段,由梦想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主旨。短短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人生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又有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他的求仙问道,决不是为了满足一己之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缘景明情知心情——五彩缤纷的梦境
(一)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情见于词,白未尝一日忘君也,求仙采药,岂其本心哉?——《唐宋诗醇》
(二)有的教参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神仙世界与当时现实社会的关系认定为“反衬”说,认为“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认同:认为梦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美好理想或自由乐土。
仙境 美妙、自由遨游 向往神仙世界 反 衬现实 丑恶、失意碰壁 厌恶黑暗现实
不认同:游天姥与游皇宫有着十分吻合的类比与比喻的关系,都是一个可怕的“梦”,那么《梦游》主体的创作手法只能是“比”,是隐喻。
(三)在中国诗歌史上,“李杜”齐名,李白是“诗仙”,是浪漫主义高峰,对照杜甫这座现实主义高峰,来体会一下“诗仙”之名的内涵。根据所给出的对偶句上句,写一个下句。
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杜子美为诗圣
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
从本诗看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一. 李白生活的时代:盛唐气象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朝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达到全盛的高峰,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盛唐气象”、“盛唐气质”、“盛唐风骨”更让这个时代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所谓“盛唐气质”,表现在诗歌上,往往体现为自由奔放刚健浩大的青春活力,而表现在诗人身上,就是自强不息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高度自信、百折不回的人格魅力。
盛唐诗人乐观进取,乐于建功立业 ,这在诗歌中多有表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面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一两句话来表达你的心声!
李白,我想对你说:豺狼冠缨,依然不能使你“摧眉折腰事权贵”;前路茫茫,你仍然坚信着“长风破浪会有时”;青丝成雪,你仍然秉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你是我心中不落的星辰!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 。 ,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 。 ,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 。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1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的句子: , 。
裂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出示目标,作业设计,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文体解读,月夜剡溪,暮色深山,仙人盛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酒剑,梦游天姥吟留别,文体知识,理清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