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展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准备:学生齐背古诗《定风波》(苏轼)和词《浣溪沙》(纳兰性德)。
01
—
称呼的妙趣
师生问好。
师: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魔鬼藏在细节中。意思是只有深入最细微的地方才能看出神通和惊奇。运用在今天我们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正合适。(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用琢磨细节的方法去阅读《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作为一个名称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是这样的,我们来读一读。(师生齐读)
屏显: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就是成语“三顾茅庐”的来源。但我们今天要上的这篇课文出自于那一本书?
生齐答:《三国演义》。
师:对,它是小说。小说和历史传记是不同的,《三国演义》关于“三顾茅庐”写了5000多个字,但是历史传记《三国志》里只有那么一句话。师读屏显:
史传和小说的不同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师:其实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但是罗贯中可以把它扩展成几千字。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读阅读古代白话小说呢?
首先我们要关注小说称呼的妙趣。(板书)
师:我们先来关注刘备称呼的变化,不同的人对刘备的称呼是不一样的。课文第一句称刘备是什么?
生齐答:玄德。
师:谁称刘备为“玄德”?
生:作者。
师:这是以前的观点了,现代小说的观点叫做“叙事者”,叙事者称刘备为玄德。玄德是刘备的什么?
生:字。
师:称呼字,是一种礼貌,表示尊重。接下来看谁称刘备为什么?
生:关羽称刘备为“兄长”。
师:然后呢?张飞称刘备为?
生:哥哥。
师:这两人的称呼有区别吗?
生:稍微有些区别,是两人个性的不同。关羽更更郑重一点,更文雅一点。张飞更直接,更世俗一点。
师:接下来还有谁称刘备?
生:童子称刘备为“刘皇叔”,诸葛均称刘备为“将军”。
师:将军是刘备的什么?
生:职位。
师:刘备当时是“左将军宣城亭侯”,称他为将军,看重身份,敬而有礼。童子称他为“皇叔”看重的是什么?
生:地位和权势。
师:不一样,在不同人的口中,对同一个人的称谓是不一样的。再看,刘备自己在面对不同对象的时候,自称也在变化,面对谁的时候称什么?第一段,面对关张的时候称什么?
生:吾。
师:除了“吾”还有“我”,吾和我是平等的。再看,往下走。面对童子的时候称什么?
生:刘备。
师:对,文中说“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自称“刘备”。面对孔明的时候自称什么?
生:汉室末(wei)胄。
师:汉室末(m)胄。后面还一个称谓,也是四个字。
生:涿郡愚夫。
师:他自称为笨蛋,“涿郡愚夫”,“我就是个笨蛋”,看清了没有。在不同人的面前刘备的自称不断变化。为什么会这样?这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好像是关于“礼仪”这方面的。
师:“礼仪”,对吗?称呼中有“礼仪”在里面,是不是?还有别的没有?
生:还有人的身份地位的流露。
师:对童子自称“刘备”,是自谦,放低身份;对孔明自称“愚夫”和“备”,都是谦卑,礼贤下士的表现。刘备还是那个刘备,但在不同人的眼中他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也就是说,主人公只有一个,作者在从不用的角度来观察他,使他的形象更加的……
生:丰富,丰满。
师: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刘备是这样,谁也是这样?诸葛亮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关注诸葛亮,关羽称诸葛亮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关羽就直呼其名“诸葛亮”,张飞称之为“村夫”。
师:你这个农民,“村夫”。刘备呢?文章第一段称他为什么?
生:大贤。
师:大贤,后来就称他为“先生”。那他自称呢?
生:南阳野人。
师:面对谁的时候这样自称?面对刘备。“野人”是什么意思?
生:农民。
师:就诸葛亮而言称呼各有不同,叙事者称“孔明”和“先生”;关羽直呼其名;张飞称呼他“村夫”;刘备称他“大贤”;他自称为“野人”……人物称谓不停地变换。还有更奇怪的,本来从同一个角度看过去这个人的称谓是不变的,但是有时候同一个角度看过去称谓也在变化。你能发现吗?谁看谁在变化?
生:孔明看刘备在变,开始称刘备为“将军”,最后称他为“刘皇叔”。
师:那请大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呢?同一个人本来称呼是不变的,为什么?“刘皇叔”本来是童子对刘备的称呼,童子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仆人。开始孔明称刘备为“将军”,是因为……
生:……
师: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没有附属关系,后来孔明接受了刘备邀请答应出来辅佐,自己主动降低身份,已经成了刘备的仆人,也就是臣和君的关系了,所以称为“刘皇叔”。还有更奇特的,叙事者有时称诸葛亮为“孔明”,有时称为“先生”。更为有趣的是,叙事者先称关羽为“关公”,再称他为“云长”。这是为什么?
生:一开始读者对于人物不是很了解,称为“孔明”和“关公”。到后来,描述更加深刻后,读者对他们看得更清晰了。
师:你是说与读者的关系,对不对?第一次见面客气一点,后来就亲昵一点,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因为孔明是诸葛亮的字,云长是关羽的字,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关键还要抓住一个东西。称呼的变化其实是叙事视角的变化,开始称“孔明”是因为叙事者站在客观的立场,后来称“先生”转换为谁的角度?
生:刘备。
师:对,刘关张的角度。课文开始称关羽为“关公”,文中第一句:“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由此看来,在作者心目中谁的地位最高?
生:关羽。
师:在这个地方,作者也好,叙事者也好,把自己的心迹暴露出来了。明显是称赞关羽,后来发现觉得这样写不对,不能这样写,就改称他为“云长”。现代小说叙事者越来越趋向于“零度叙事”,也就是作者隐退,作者不要动不动出来说两句。古代小说作者有时会跳出来说话,现代小说作者会避免直接跳出来。罗贯中意识到了这样跳出来不好,就隐退了。这是称呼的变化,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屏显:
称呼的变化是为顺应人物亲疏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主要人物,彰显人物品德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师:称呼的变化其实指向的是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问题。(板书)
02
—
延迟的妙趣
师:这是第一种阅读古代小说的方式,接下来看第二种。除了称呼变化,我们还可以关注小说延迟的妙趣。(板书)什么叫延迟?延就是拖延,迟就是推迟。这是故意的拖延和推迟。本来三顾茅庐,刘备是要怎样?
生:请孔明出山。
师:作者偏不让他请,让他一而再再而三见不到孔明,见到之后让他一而再再而三等孔明。我们看第一次他是怎么延迟的。在文章的第二段,“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昼寝”是什么意思?
生:白天睡觉。
师:这里有个典故,在《论语》中有这样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宰予昼寝,大白天睡觉呢。孔子看见了,骂出了最著名的话,什么话呢?有同学知道吗?
一生抢答: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师:很不错啊!但是这里孔明大白天睡觉是谁安排的?对,是作者。就让他睡,就要延迟。一旦延迟,我们躲在文字的背后,读者就能看见,这些人就要跳出来表演一番。我们躲在背后观察刘备的表现。刘备忍住了,但谁没忍住?
生:张飞。张飞忍不住跳出来,说要去放一把火。
师:读者最喜欢看这个。最喜欢看小说里的人物打起来,打得越激烈越好,烧起来最好,但作者不能让他烧起来,烧起来孔明就不来了。这是第一次延迟,还有很多延迟,请找出第二次。
生翻书:第28页:“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师: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你立得住吗?
生纷纷:立不住……
师:刘备能立住。这是孔明在考验刘备,他早就知道刘备来了,故意要拖延,就要看你刘备有什么表现。那么第三次呢?
生:第三段的第二行:“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师:穿个衣服穿那么久,在那里梳妆打扮呢,故意拖延时间。后面还有延迟吗?
生翻书:第四段:“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师:请坐,大家看到了吗?用笔画出来。前面还有两处也和这个一样。但这几次延迟和前面三次延迟是不一样的,前面是在什么上延迟?
生:前面是时间上延迟,这里是心理上延迟。
师:前面几次就是让你见不到我,就让你等,是时间上的延迟。后面是出来之后,就不答应你,转入心理上的延迟了。刚才姜易含同学所说的是第六处延迟,还有两处在哪里呢?
生:第四处在第三段:“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师:遗憾的是我年纪太轻了,我才华太浅了,你不要来找我,我不会答应的。这是第四处,然后第五处。
生:第五处是:“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师:你应该去找徐庶他们啊!找我干什么呢?最后一次就是刚才同学所说的,我耕田耕久了,就喜欢种田,“懒于应世”,我还是不答应你。一而再再而三推迟,就是不让你见,就是不答应。这是为什么?
生:考验刘备,让刘备说出自己心里最隐秘的话。
师:小说就这样一步步延迟,要么不出来,要么不答应。作者一定要把刘备逼得眼泪哗哗地流,整个衣服都流湿了,一定要把他逼到这种地步才罢休。这就是写小说,小说好看就在这里。就不让你好好活,一定要让你跟平常不一样,把你最隐秘的内心暴露出来,这就是小说延迟的妙处。我们来读一读。
屏显:
延迟往往伴随着时间的消耗,或让主人公迟迟不出来,或让人物的真实想法推迟袒露,吊足读者胃口,从而制造心理张力,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这正是小说情节吸引人的奥秘之一,把人物打出常轨,看见别样的演出。
师:所以,延迟指向的是小说情节的设置。(板书)情节设置就是让人物不能很快达成目标,这就是延迟的艺术。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设置。
03
—
神态的妙趣
师:古代小说通常在人物对话之时不加神态动作,只用一个“曰”字。比如《智取生辰纲》杨志和老都管的对话,都是“杨志曰”“老都管曰”,在对话前面很少有神态和动作。一旦用上你就要小心,这正是人物心理大爆发,内心表演的最佳时刻。
师:先来看看刘备吧。第一个暴露自己神态的是刘备,在哪一段?你怎么不看第一段呢?这是属于他的表演时刻。关张两个人都绷住了,谁先暴跳如雷呢?玄德。齐读: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师:从这一个“叱”字,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生气?
生:刘备已经相当生气了!因为张飞为人无礼、语言粗俗。
师:刘备不骂关羽只叱张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张飞有眼无珠不识大贤,叱张飞眼光短浅不知贤才对复兴汉室的重要。你看,他早已把诸葛亮比作姜子牙,那他自己呢?不就是开创周朝基业的周文王吗?他骂张飞不知道自己的远大志向,没有真正了解自己。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会心一笑,“刘备你的野心暴露了啊!”以前一直在装,当情绪失控时就装不下去了,就会“叱”,生气,发怒。这个时候,是我们观察人物最好的时候。
师:刘备的表演还没有结束,我们再来看刘备的其它神态动作:
生: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生: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
生: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师:“屏人促席”,把身边人叫走,两人要讲最隐秘的话了。“拱手”又“顿首”,最后终于哭了。从这些神态动作可以看出怎样的一个刘备?
生:胸怀大志,复兴汉室。
生:求贤若渴。
生:礼贤下士。
生:忧国忧民。
师:请把这几个词语摘录下来。刘备关键时刻都会哭,并且苦得很有效果。接下来我们看孔明,他为人谨小慎微,神态非常少,有一处非常特别,并且诡异,你能找到吗?
生: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师:他无缘无故笑了,笑得莫名其妙,别人都不笑他独自笑了,你能解释吗?
生:……
师:看来有点难度,那你们前后桌讨论一下,到底为什么笑。
学生讨论。
师:看你面带笑容,笑得也很特别,你肯定有答案,那你来说说吧。
生:孔明看出刘备对自己的赏识,还有刘备心系天下,对百姓关怀,他觉得自己遇到了明君就笑了。他也看出刘备的谦逊和礼贤下士,自己的心愿达成了,所以笑了。
生:有可能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刘备来此的目的就是来讨教天下形势,询问对策的。现在刘备终于说到这一点了,所以就笑了。
师:孔明早就知道刘备要问这个,现在终于问了,并且他早已胸有韬略。还有原因吗?要看这个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刘备说了些什么呢?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师:你能看出什么吗?我们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解读。
屏显: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生性敏感,诡计多端,而且喜欢揣摩对方心里。这使得交流变成了一场心智的互动表演,当我们将话语送入他人耳中时,我们的真实目的是影响他人的看法,揭示自己的意图,可是,表面看来似乎是为他人着想。
师:记住,对话很多时候是在做广告和推销自己。那么那一句是为他人着想呢?
生: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生:刘备实际上是想让孔明出来帮帮自己。再加上天下百姓也需要你,你来来来。
师:因为刘备说了这句话,所以孔明就笑了,“愿闻将军之志”。现在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笑中到底又怎样的内心想法。至少得出以下三点。
屏显:
1、刘备说出了孔明内心想出山的真实想法,笑中有对刘备见识的赞许。
2、他看透了刘备复兴汉室的雄心,发现他这样礼贤下士、虚心求教,正是自己苦苦等候的明主,不由暗暗欣慰。
3、关于天下大势自己早就谋划妥当,现在要在刘备面前将自己的雄才大略展露一手,自豪之情不由得流露出来。
师:孔明心理说:刘备你还不错哦,我就跟你了。我们读一读文中关于天下大势的语句。
生读:“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将军岂有意乎?”
师:孔明已经将天下形势看得一清二楚了,早就谋划妥当。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我们就只有先取荆州。现在要在刘备面前将自己的才略展示一番,那么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诸葛亮的形象了,那就是——
生:雄才大略。
生:运筹帷幄。
生:洞悉一切。
生:远见卓识。
生齐读屏显:
从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我们可以窥见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从而深刻了解人物形象,看见人性之幽微。
师:这正是小说趣味无穷的地方,看见人性之幽微。(板书)孔明是这样,刘备是这样,都能看见。
师: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堂课的内容,请大家看板书。我们今天从以下三个方面阅读古代白话小说——第一个关注称呼的妙处,其实它是一个叙事视角的问题;第二个我们看它是怎么延迟的,小说的延迟就是情节的设置;最后看不经意间流露的神态和动作,才能窥见人物内心最幽微的地方。最后有几句话我们来读一读。
屏显:
带着小说出发
借思维之功,打造
锋利的眼力
窥见平淡无奇下
光怪陆离的本真
那有跳跃的波浪
有隐形的张力
将文字脉流深处的大鱼
一一装入背篓
丰满
一生的行囊
师:文字背后有很多跳动的大鱼,就看你抓不抓得到,抓到之后,你读小说就阅读越有味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阅读古代白话小说:
称呼的妙趣——视角的转换
延迟的妙趣——情节的设置
神态动作之妙——人性之幽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结合课件说明,生读课文,课件——点击链接,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学生数——11个,学生自由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