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652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652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652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反思
展开
同学们好,在我们国家的西南边锤,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名字叫丽江。有一滴水,带着夙愿,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见证了丽江古城的前世今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起走进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在学习这篇课之前,我们先学习这篇课文的字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遍,注意红色的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阿来。他最早从事诗歌创作,后来逐渐转向小说写作,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是《尘埃落定》。或许是诗人的缘故, 阿来写起散文来,也有一种诗意之美。比如这篇课文,一会儿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一点。
首先我们来看课题,大家发现吗?一般游记,以人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在这篇游记中,以水的踪记为线索,进行创作。在文章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句话中,两次出现了“水”的形象,作者如此强调“一滴水的方式走过丽江”,这其中有何深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思考:
一、这一滴水经过丽江时的旅行过程是怎样的?
二、一路上,它看到了什么?丽江为何会这样吸引它?吸引人们?
三、作者由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这篇游记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写6段,找一找这滴水几次醒来?
课文第2段第6段分别提到两次它的醒来,而第6段以后,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它再次醒来后的旅程。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前世记忆呢?我们先来概述一下第1到第5段的主要内容。
这滴水原先在玉龙雪山顶上沉睡,有一天醒来后,它随着瀑布流下玉龙雪山,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的村庄,途中,看到远处人们正在建造丽江古城,然后一路奔流到丽江坝,却跌下落水洞,再次睡去,那么这段记忆,和后文作者要详细写的内容有何关联?我们来细读这部分,找找小水滴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内心有怎样的感受?
课文第2段中,小水滴还处在玉龙雪山顶上,那时,它正从坚硬的冰融化成水滴,缓缓向下流动,此时,它看见了什么呢?它看到的是山下的丽江坝,森林,田野,村庄。从两个“张望”中,我们可以读出一种向往之情,它仿佛垫着脚尖,伸长着脖子,被山下那一片美丽的绿色所吸引。从这时候起,丽江的倩影就走进了小水滴的心里,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老师还想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安排小水滴从玉龙雪山顶端醒来呢?玉龙雪山和文章要带我们去领略的丽江有什么关系?玉龙雪山是周边最重要的地理标志,是丽江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一部分,之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不妨留意一下,玉龙雪山在作者笔下,会不断出现,成为丽江画卷上,一道非常重要的风景。接下来的两段,作者借小水滴的视角,描写一路上山野的风光,更重要的是交代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发展。我们来看这样几句话。
“喧哗”既表现了水量充盈,水流迅疾,又表现了水滴欢快、兴奋的心情,一个“扑”字表现了小水滴内心的急切,沿途的山林之美让人目不忘。高大挺拔的松树、杉树青翠茂盛,漫山遍野的杜鹃、山茶恣意烂漫。小水滴细数山花和树木的名字,一种幸福在它心里潜滋暗长。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两句句子。
接着,作者用简约而又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丽江古城,特别是四方街。
我们可以想象,纳西族人民在首领木氏家族的带领下,建筑古城,建筑四方街时的热火朝天,我们也能名够想象徐霞客出现四方街时惊艳。作者借由小水滴的娓娓道来,既清晰地介绍了丽江的历史,也展现了纳西族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一切,让丽江有了历史的沉淀,让人心向往之。
这里,老师也有一段介绍四方街的文字,请同学样比较一下,它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改写后的文字,比较平实,相对少了一点情感的温度。作为一篇游记,作者需要介绍丽江有关的历史背景,借由小水滴的视角展开叙述,不仅让文字多了一份童心和诗意,而且用第一人称去观察和叙述,使情感表达更为亲切自然。
刚才我们分析了课文的第1到第5段,作者巧妙地借助小水滴的行踪变化,高山到盆地到地下,介绍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历史发展,同时表达了内心的欢欣、向往之情。
第6段后,小水滴在几百年后,再次醒来,文章在这里完成了时间、空间的转换。我们跟随再次醒来的这滴水来到了如今的丽江城。
接下来,我们要阅读的是第6到16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速读这部分,圈画其中交代地点的语句,梳理出小水滴的游踪。
它醒来后,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自己从丽江城外向山脚下的黑龙潭冒上水面,于是顺着玉河来到四方街前,城上古城门口的大水车看到了古城全貌。接着,又回到玉河,巡河入城,穿过一道道桥,游过一家家店铺,又进了纳西人的院子,然后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中,领略了黄昏和夜晚的古城,然后流出古城,来到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在丽江坝中流淌,最后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这次醒来,它看见了丽江游人如织的盛景,这与前文提到的徐霞客把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广为流传有一定的关系吧。除此之外,丽江究竟为什么可以惊艳岁月,让古往今来的人都为之着迷呢?让我们跟着小水滴去探寻、发现吧。
课文是由一滴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在第10段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阐述了古城的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古城的建筑依托于自然,又反过来使自然之美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内涵。这里人与自然和谐交融,这就是丽江古城的魅力之一。
请同学们阅读第7到15段,找一找能够表现丽江古城这一特点的句子,圈画出来,并尝试分析。
我们先来看丽江与山,此时小水滴再次醒来,身处于丽江城外的黑龙潭,顺着人们的目光,它看到了让人目炫神迷的景象,湛蓝的天空,纯净高远,巍峨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夺目,玉龙雪山静静地站立在那里,丽江就依偎在雪山脚下,雪山滋养了丽江,于是丽江的血脉里就融进一份更古不变的纯净自然。
再来看丽江与水。进城之前,小水滴先来到了大水车上,大水车是古城门口重要的标志性景物,也表现了丽江与水,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
你看,小水滴顺着中河穿过古城的一道道桥,从一家家店铺门前奔流而过。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些小河就像是古城的血脉?汩汩不停地滋润着古城的生命。
在小水滴乘上水车来到最高点后,视线自上而下,看到了古城、山林、柏树、房屋错落延申,一个“依”字,一个“顺”字,写出了古城房屋、老街与自然交融的和谐状态。
那么古城是什么样的呢?古城有着怎样的生活呢?
作者借由小水滴的目光,先带我们去看了古城里的许多店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对,就是地域感、历史感和文化感。
丽江盛产银器和玉器,东巴文字、古乐则是纳西族古老文化的留存。银器碰撞得叮当作响,翡翠的通透清脆,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手工的自然质朴。
东巴象形文字的古老独特、老者们白须垂胸,演奏古代音乐的安宁纯净,又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朴拙淳厚。这些古老悠远的美好,穿过岁月的风烟为今天的丽江增添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安宁深邃,让丽江之美有了更丰富的层次。
接着,投身水壶,走进院落,小水滴看见了富有特色的民居和日常生活,三坊一照壁的传统民居里,兰花,馥郁芬芳,自然生命与人文历史就这样和谐交融在一起,客人们有的眺望远方,有的轻松惬意地交谈,不知道客人眺望的远山,是不是就是那阳光下晶莹夺目的玉龙雪山?而主人讲起的掌故,是不是那木氏家族帅领百姓建筑四方街的故事呢?这样一间小小的院子,正是丽江的缩影。
有雪山的纯净滋养,有淳厚的历史守护,一切生命在这里都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
黄昏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然而,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即使是夜晚,古城依然的通透的,纯净的。
小水滴顺着水流出了古城,城外是果园和田地,有晶莹的露珠加入它们,它看到满天的星光璀璨动人,还有一轮明月,一些薄云越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这时,小水滴已经离开了古城,看到薄云越过月亮时,它想到的是古城里的银匠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为什么呢?是因为明亮啊,是因为黑暗中明亮的月亮和古城中明亮的银盘,带给它通透纯净的感觉是一样的啊。天上与人间,历史与此刻,因为一轮明月,一只银盘,交相辉映。
我们来小结一下:我们围绕丽江为什么会这样吸引小水滴,吸引那么多的人这个问题,梳理了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们找到了第10段中的一句议论句:“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理解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让丽江产生了巨大的魅力。
我们从第7-15段中,圈画并分析了能够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然后,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了丽江古城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之美。
现在,同学们是否能够理解14段中的这句话:
这句话说的是丽江的自然纯净淳厚和谐,荡涤了人们的心灵,让来到这里的人忘却了城市的喧哗,放下了一身浮躁,内心沉淀出一份通透、纯净,这便是丽江的魅力,也是丽江更古不变的性格、气质。
好,我们跟着小水滴看过了丽江的前世今生,我们也顺着小水滴的视角感受了丽江的魅力所在,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特意选择一滴水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其实,在我们刚才的学习中,对此,已有所触及,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试着加以总结。
首先,丽江本身就依山傍水,雪山的水滋养了丽江,而古城里遍布的河道就是它的血脉,因此,在丽江,水既是醒目的风景,也是丽江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象征,因此,选用一滴水作为叙述视角,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其次,这样的叙述视角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作者借由小水滴的这次旅程,带领我们不仅从几百年前一直看到如今,还从玉龙雪山顶上一路看到金沙江边,作者巧妙地利用水滴的流动,更自然更全面地展现丽江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风民俗等等,大大丰富了文章内容。
再者,由于水滴的特性,它可以落在玉龙雪山顶上,可以瀑布中喧哗着扑向草地,可以跌到落水洞,可以从黑龙潭冒出来,可以顺着玉河流过四方街,攀上大水车,跳进大水壶,停留在兰花上,回到丽江坝中,奔流入海。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能够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就像作者所渴望的那样,它真正地融入了丽江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道风景,它不是过客,而是如同归旅。作者赋予这滴水人的感受,行文中多了一份童心和诗意,情感表达更为深厚动人。
这句话,我们刚才曾分析过,请同学们再次读一遍,思考它的语言行式有什么特点?
我们来看,这两句话写的是小水滴从玉龙雪山奔流向下时,所看到的山野风光,树木耸立,山花烂漫。两句句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相似的,先讲看到的挺拔的树木和开满的鲜花,再讲是什么树,什么花,但是,在这相似中,又有些微的变化,并不完全相同。相似形式的复现,读起来,更具抒情性。而句中些微变化,又让语言灵动、不呆板。
再者,这两句中,多用短句,跳跃感强,便和小水滴内心欢欣雀跃的情感相符,也与水流的节奏感相符。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句子。
我们再来看这句句子:
这句话中,连续使用四次“看到了”,句式整齐,简略传神的描写,赋予抒情的意味。在这些句子内部,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有长有短,有整有散,节奏多变,带着诗句般弹性,也符合小水滴随大水车的旋转,眼前不断变化所产生的激动、兴奋的心情。
这篇文章很多语句都透着诗意,同学们不妨在课后继续品读。
作者阿来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清新自然,如同丽江的自然纯净淳厚一样,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明确文章写了两次小水滴醒来的经历,接着阅读课文第1-5段,了解了丽江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也感受到了小水滴一路奔流的欢欣和对丽江的向往,我们又跟着再次醒来的小水滴,再次来到如今的丽江,阅读课文第6-16段,梳理了小水滴的行踪,思考了丽江的魅力所在,我们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滴水作为叙述视角,也感受诗一样的语言特色。现在,同学们是否能够解答核心问题:作者强调借由一滴水的方式,走过丽江,这其中有何深意呢?
作者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他对丽江的感情,有久久的渴望,更有由衷的赞美,赞美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赞美丽江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更赞美丽江纯净、淳厚、澄静。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游记,尽管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也多样,但是我们阅读游记,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可寻。
首先,我们阅读游记要把握作者的游踪。其次,游记会记录作者在游程中看到、听到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细细品读作者的所见所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和情感,这就是作者的所感。游踪是文章的骨架,所见所闻是血肉,所感是灵魂,缺一不可。这三者是我们阅读一篇游记需要把握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能有所体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学习目标,引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歌曲导入入情境《云且留住》,和合至美伴我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反思,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