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展开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
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对立体图形做一个总结和回顾。
教师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复习与整理
二、回顾梳理 构建联系
(一)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及联系。
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呀?
预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不足的老师进行补充。
提问1:再来看看这些立体图形,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你的
想法。
预设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和圆锥是一类,它们有一个面是曲面。
预设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是一类,因为它们上下一样粗细;圆
锥是一类。
提问2:你同意他们的想法吗?借助手中的学具再体会体会。
提问3:刚才有的同学把长、正方体归为一类,那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如果有,那有怎样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并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
长方体有( )面,有( )条棱,有( )个顶点。相对的面( ),特殊情况有( )个面试是正方形。相对的( )条棱互相平行且相等,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2、正方体
正方体有( )面,所有的面都是( ),( )条棱,并且( ),( )个顶点。
监控:a.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呀?
b. 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2. 提问:刚才有的同学把圆柱和圆锥归为一类,那你觉得它们之间有
联系吗?如果有,那有怎样的联系?提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征?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提示:大家可以从面的个数,形状进行回答。
图片展示圆柱:圆柱有( )个面,分别为( )(底面)和( )个曲面(侧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底面)和1个曲面(侧面)。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得来。
1.刚才的复习我们知道长方体有六个面。并且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下面是一个长方体,试着说一下它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 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圆柱的表面积。
我们知道圆柱的组成是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展开,它的面积为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侧面积
侧面我们可以把它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他的面积。
(三)复习体积的计算
1.提问:下面是一个长方体,课件出示,长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么?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来表示:V = abh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是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我们叫做棱,所以它的体积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ɑ × ɑ × ɑ
或== ɑ3
3.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圆柱的体积。
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柱的时候,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呢?
(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提问:这些图形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4.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
圆锥体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旧知,揭示课题一,回顾整理,重点复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复习检测,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