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课件ppt
展开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 |||
学前准备 | 学生预习 | 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师备课 | 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 |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时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范读第一节,指名朗读第二节,自由朗读第三到七节。)
4.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运用的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这两部分内容又是一一对照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节放在一起进行学习。
(2)结合第1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过渡: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比。)
思考: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预设:学生可能汇报出几种态度: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3)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①指名读,评议:他(她)读出了什么感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第2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体会。
明确: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预设:可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几件事,更深刻地体会鲁迅先生关心人民、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
资料链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诗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做斗争,为人民勤恳工作。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姿态,读出人民把他们“摔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课件出示)
(4)自主学习第3节与第6节诗、第4节与第7节诗。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最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②学生自由练习。
③学生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④提出问题,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A.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表明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B.“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明确:把名字刻入石头,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C.“下场”是指谁怎么了?与此相对,“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会怎样看待他呢?
明确:“下场”是指压迫人民的反动派,终会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终将被人民摔垮,遗臭万年。对于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将永远崇敬并怀念他。
(5)先让同桌之间分别对读第2、5节,第3、6节,第4、7节,再请几组学生在班上展示朗读。注意诗句中描写的不同人物,根据他们的作为来选择不同的语气。
2.加深对第1节诗中“活”与“死”的理解。
(1)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
明确:这里的两个“活”与两个“死”的意义都不相同。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这些人不过是肉体和生命还存在罢了,相当于行尸走肉;第二个“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的意思是精神已经消亡了,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的意思是肉体与生命已经消亡了,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资料链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示例:①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
②卖国求荣者虽生实死,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比如秦桧和岳飞就是典型的例证。
③贪官污吏虽生实死,清正廉洁的人虽死犹生,后者如孔繁森。
3.感悟鲁迅精神,升华情感。
过渡:这首诗并不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见大,“鲁迅”成了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学生说说学完本诗的收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交流示例:
生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呢?从鲁迅先生的事迹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生2: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学案·复习备考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有的人》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不知道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情感和人生理想。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扣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节第一句和第五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先生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时,也会联想到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集《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这样就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没有使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牵着学生学习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掌控不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作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2020-2021学年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28《有的人》教学课件pptx、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doc、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随堂练doc、朗诵背景音乐mp3、朗诵音乐剪辑版mp3、民族魂鲁迅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备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牛刀小试,整体感知,课内延伸,今天的我们,纪念鲁迅先生,他山之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两种人的不同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