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的分期,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什么是甲骨文,四羊方尊,“国人暴动”,夏商西周,分封的方法,西周等级示意图,我来当审判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今天科学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问一问:观察左右两幅图片上的石器,是否有什么区别?
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生活特征?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用火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满天星斗)
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
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仰韶文化半坡人面鱼纹盆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较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有了哪些进步?
山东大汶口墓葬说明了什么?
新石器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概念解释:氏族: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血缘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生活集体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组成的生活集体阶级: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的特点?说明?
特点:分布区域广泛;大都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平原地带;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较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等。(2)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观察上面这幅图,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我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
文明产生早,多元并存
分布地域广泛,主要集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中原核心地位逐渐形成
区域发展不平衡
部落向阶级社会过渡(发展趋势)
传位给贤能的人的制度(选贤与能)
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
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
二里头遗址清理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制品。其中青铜爵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
二里头遗址中还有许多埋葬奴隶的灰坑,坑中的奴隶形态各异,有仰身、俯身,有的被捆缚,有的身首异处。他们或因苦役而累死,或因奴隶主的酷刑而丧生,或因当时奴隶制时代的人祭、人牲制度而被活埋殉葬。
世袭制
建立:特点:方式:影响:
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成为几千年君主传承的正统规定
禅让制:统治者在世时将首领之位让给有才能的人,让更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民主推选——考核)世袭制:权力和地位在统治阶级家庭内部进行继承
禅让制和世袭制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区别:①禅让制是统治者在世时权力更替,世袭制是统治者去世后的权力继承②禅让制“传贤”,继承者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世袭制主要是“传子”,继承者之间有血缘关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为什么商朝又称为殷朝?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上刻写的是什么?
反映早期国家的特征之一:王权和神权紧密地结合(或者: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32.84千克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
1938年在湖南出土,高58.3厘米,重约34.5公斤。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
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jī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诸侯。
商朝政治制度:内外服制
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
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手工业)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
都城:hà镐京(陕西西安)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
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公元前,起义的平841年长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民赶走了周厉王。
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 ,西周末代国君。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guó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 世袭制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亳-殷 汤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
含义:周王将王畿之外的部分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内容:授土授民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同姓诸侯国多于异性诸侯国,多位于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战略要地
设置官员在封地内实行再分封征收税赋建立武装
听命于周天子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1.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局限:后期导致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国家分裂。
以 来确定继承
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 继承上的冲突与矛盾。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血缘与政治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一个诸侯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诸侯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
含义:“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实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都利用礼乐制度来维护其森严的等级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补充。
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土地不能买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材料一: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西周分封制条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依旧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诸侯国内的事务,周王是无权一一过问的。材料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1.(2019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文明的要素,文字的出现,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国家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中高中,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怎样才能学好历史,从部落到国家,三皇五帝,华夏族的传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授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采集渔猎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①打磨结合,②大量使用陶器,①分布广泛星罗棋布,②多元一体各具特色,③中原核心,禅让制,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