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课文,掌握内容,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拓展创新,深入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生产米糕时工序复杂,需要繁多的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
难点分析
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
2.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方法
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米糕吗?你们知道一块米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一块普通的米糕,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制作出来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理解课文,掌握内容
请同学们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制作米糕的原材料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得到的?
6.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7.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大米磨成粉+糖制作成米糕)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交流:1.熬:长时间地煮。
2、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课件出示讲解)
3.米糕做成后,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二、请同学们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米糕由大米磨成粉加糖制成。大米需要农民先播种、施肥、浇水,种出稻子,稻子再加工成大米;糖需要农民种植甘蔗和甜菜,榨出甜汁,再用火熬成糖。最后做成米糕后,还要有人包装、送货、销售。
三、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课件出示)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思考: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孩子现在知道了一块米糕的制作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孩子说这块糕应该叫“千人糕”。
暗示孩子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了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劳动、互相配合才能实现。
四、拓展创新,深入理解
师: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也知道了它是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劳动才做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大家穿的衣服和用的铅笔是怎么来的。
衣服需要农民播种棉籽、浇水、施肥、去虫、摘棉花,然后才能纺纱、织布,最后裁缝制成衣服。化肥、织布机、缝纫机也需要很多人来完成制造。所以一件衣服的制作也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所以也叫千人衣。
铅笔的笔杆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种树,种树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锄头、水桶等这些东西都要工人来做。铅笔的笔芯是石墨。石墨要工人开采,采回来后还要加工,才能做成笔芯。铅笔制作好后,还要有运输的人将它运到我们附近的商店,商店里还要有人卖铅笔,这样,我们才能用得上铅笔。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千人糕、衣服等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
小结
一块普通米糕的生产过程让我们明白,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衣食住行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所以学会合作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阅读理解,制作切糕,总结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突破难点,写好生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6 雷雨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