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说课ppt课件
展开学习重点: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儒道佛的发展、文艺科技、中外交流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玄学:魏晋之际,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他们主张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竹林七贤是魏晋玄学的代表
(2)佛教(外来传入后本土化)、道教(本土宗教)兴起,儒学受到挑战注:佛教在这一时期传播并不一帆风顺。由于佛教盛行,一方面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劳动力不从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利益。不断有人反佛,如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反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后两次灭佛
2、隋唐至五代时期(1)佛教逐渐本土化,形成不同宗派,以禅宗影响最大(2)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先后两次灭佛(3)唐初道教盛行,奉老子为祖先,以道教为国教(4)“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吸收佛、道思想(5)唐中后期出现儒学复兴运动①韩愈“道统”思想:用儒家天命论和三纲五常反对佛教②李翱“性命之源”:主张人们言行都应以儒学为标准
道教在唐初得宠,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道教徒曾积极参与李氏集团灭隋建唐的政治活动。第二道教徒在李世民争权时站在其一边。第三为抬高李氏家族地位,把自己李姓与老子李耳相挂钩。
二、文学艺术1、魏晋南北朝时期(1)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具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又以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形成了其所特有的慷概悲凉的风貌。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3)南朝骈文:以偶句为主,常用四字句、六字句,讲究对仗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4)南北朝民歌:北方民歌《花木兰》
(5)书法: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均已完备;南朝书法秀美,北朝书法雄健;东晋王羲之以行书、草书渐长,被称为书圣
(6)绘画:文人画出现;出现知名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以形写神)
(7)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2、隋唐至五代时期(1)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2)楷书和草书流行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②草书:怀素、张旭(颠张狂素)
(3)绘画: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三、科技1、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2、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4、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金刚经》)5、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6、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7、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完成著作《千金方》8、唐高宗时期编修《唐本草》,世界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1、魏晋南北朝时期,陆续有印度、中亚高僧来华,传播佛教。一些中国名僧也西行取经,如东晋法显·《佛国记》2、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3、日本空海高僧来唐取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传授佛法4、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许多国家派遣隋/唐使,尤以日本和新罗为多5、伊斯兰教和景教(基督教中的东正教的一个分支)在唐朝传入中国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魏晋玄学、佛道兴起、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2、文学艺术: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民歌、诗歌、书法、绘画3、科技:《齐民要术》、《水经注》、《千金方》、《唐本草》4、中外文化交流:法显、玄奘、鉴真、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①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②日本空海高僧来唐取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传授佛法③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许多国家派遣隋/唐使,尤以日本和新罗为多④伊斯兰教和景教(基督教中的东正教的一个分支)在唐朝传入中国
1、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韩愈此举( )A. 反映了唐朝的多元文化面貌 B. 扭转了儒学面临的危机 C. 对宋代儒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D. 顺应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3、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由此推断出( )A. “三教合归儒”现象出现 B. 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 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 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背景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两大特征,多元并蓄,成就辉煌,四个角度,文学艺术,三大圣人,“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评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竹林七贤,唯物史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图片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