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897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三峡(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897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三峡(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897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三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89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三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89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三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89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9 三峡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9 三峡练习,文件包含第10课三峡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docx、第10课三峡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 三峡
★基础达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
【答案】C
【解析】C项飞漱(sù)——[shù];哀转(zhuàn)——[zhuǎn]。故选C。
2.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有/高猿长啸 B. 或/王命急宣
C. 至于/夏水襄陵 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D
【解析】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 B. 至于夏水襄陵
C. 良多趣味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案】D
【解析】A项,古义:正。今义:亭子;B项,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C项,古义:甚,很。今义:好。故选D。
4. 下列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或王命急宣
C.回清倒影 D.晴初霜旦
【答案】B
【解析】A项,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C项,形容词作名词,清波;D项,名词作动词,下落。故选B。
5.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空谷传响,哀转外绝。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B
【解析】B项,阙:同“缺”,空隙,缺口。故选B。
(2022·广西柳州)6.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们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勇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
B. 保持清正廉洁,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支持的重大保证。
C. 柳州青少年宫以音乐教育促进美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D. 中渡古镇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出浓浓的古韵遗风。
【答案】B
【解析】B项“保持清正廉洁”与“能否取得信任、支持”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故选B。
7.填空或按要求默写。
(1)本文作者 (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地理学家。他酷爱自然,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 》这一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2)本文节选自《 》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 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和地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 。
(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5)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 。
(6)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 。
(7)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答案】(1)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2)《水经注校正》 地理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学科@网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有“郦、瞿塘、叠嶂、蔽日、阙处、沿溯、素湍、倒、啸”等字易写错。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大笔点染,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等字,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等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B.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
C.作者先写山,正面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山之“窄”。
D.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故选C。
★能力培优
(2022·湖南株洲市中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 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 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 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 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答案】
9. C
10.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1. (1) 水流湍急 (2)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解析】
9.C.①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由第②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
(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
(2021·福建政和二中期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3)有峰东环而下( )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B.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C.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D.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5. 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2.(1) 阙,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环绕 (4)于是
13. B
14. (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15. 【甲】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溪破其中出。
【解析】
1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3)有峰东环而下: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环:环绕。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乃:于是。
13.句意为: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故断句为: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故选B。
1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1)自非: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乃:于是。觅:寻觅。小径:小路。入:进入。峡:峡谷。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写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这句没有正面写流水快,而是通过水上的船快,体现水流急;乙:写水流急的句子:溪破其中出,句意: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结合文中意思: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能够冲破其中流出去,可见水流湍急。注意都用原句归纳答案。
【乙参考译文】
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2021·安徽合肥市期中)(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巫山曲
孟郊①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②。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注释】①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后又仕途坎坷,一生潦倒。②神女,指巫山神女“旦为朝云、幕为行雨”。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醒后惆怅不已。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 曦:_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
(3)素湍绿潭 素:_____________ (4)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___
(5)轻红流烟湿艳姿 湿:_____________
17.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8. 《三峡》和《巫山曲》都描写了三峡的山,都突出了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 《三峡》和《巫山曲》都写到了猿啼,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
16.(1)日光,这里指太阳 (2)顺流而下 (3)白色 (4)肃杀、凄寒 (5)打湿
17. (1)这中间一千二百里的行程,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意思对即可)
18. 连绵不断(多) 峭拔(意思对即可)
19. 《三峡》写猿啼为秋天的三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同时表现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巫山曲》写猿暗衬托了作者凄凉惆怅的心情。
【解析】
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沿:顺流而下;
(3)句意: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素:白色;
(4)句意: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肃:肃杀,凄寒;
(5)句意:巴山淡红色飘动的云气打湿神女美艳的容姿。湿:打湿。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1)句中重点词语“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和(2)句中重点词语“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荗(草茂盛)、良(实在)”要准确理解。
1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了三峡的山势“峭拔”的特点。
《巫山曲》中,“巴江上峡重复重”写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特点;“阳台碧峭十二峰”写了三峡的山势“峭拔”的特点。所以两篇文章都写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和山势“峭拔”。
19.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三峡》中,根据“故”可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承接“每至晴初霜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出山猿长啸声的凄厉,与前文写山的高大连绵相照应,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凄凉。
《巫山曲》中,神女轻盈缥缈、幻化自如、“艳姿”的迷人形象正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朝廷君主的象征。神女虽有“艳姿”,但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即,似乎刚一出现,又转眼“飞去”,“目极魂断望不见”只能空余惆怅,根据注释中“年轻时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后又仕途坎坷,一生潦倒”可知,诗人仕途坎坷,“猿啼三声泪滴衣”,诗人听见猿啼,心有所感其悲苦而泪落沾衣,反映了诗人内心空有美好理想却不能实现的悲凉愁苦。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乙参考诗意】
巴东长江三峡中,重峦叠嶂,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十二峰。
(昔日)楚王狩猎时正逢巫山暮雨,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巴山淡红色飘动的云气打湿神女美艳的容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的芳影,峡谷中的猿猴悲鸣了几声,泪水滴落在衣服上。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右溪记
元结
①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②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③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都邑:都会城镇。③俾(bǐ):使。
2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猛浪若奔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B. 宜乎众矣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C. 遂命之曰右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亭亭净植 植松与桂
2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则素湍绿潭
B. 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都邑之胜境
C. 皆生寒树 悉皆怪石
D. 自康乐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
22.翻译句子。
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23.本文通过描写右溪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及对它的整修过程,作者借此寄托自己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的身世愤懑。
【答案】
20.C
21.B
22.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就命名叫右溪。
23.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解析】
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好像/连词,如果;B.副词,应该/动词,适合;C.连词,于是/连词,于是;D.动词,立/动词,种植;故选C。
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就/连词,就;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副词,都/副词,都;D.介词,自从/介词,自从;故选B。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以,因为;右,右面;遂,于是;命,命名。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第①段描叙小溪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景色。文章开头交代小溪的地理位置,笔调平实;接着细致地描绘小溪周围的“怪石”“佳木”“异竹”“清流”等景色,环境优美,令读者不胜向往;第②段感叹小溪的位不适宜与受人冷落,以及小溪的疏整经过和命名由来。文章感慨于道州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参考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素养拓展
(2021·天津八中期中)24.某班开展了“游在蓟州”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蓟州区近三年游客数量和人民币收入统计表
年份 项目
游客(人次)
收入(人民币)
2015年
26.5万
5000万
2016年
29.6万
6300万
2017年
32.6万
8000万
【材料二】近年来,蓟州区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天下盘山”“蓟州独乐寺”“蓟州文庙”“蓟州神秘谷”“蓟州地质公园”等多条独具蓟州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了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三】蓟州区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游览北方江南”“游览蓟州溶洞”“龙泉山游乐园游玩”“九山顶玻璃栈道”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蓟州区的旅游形象。
【材料四】根据蓟州区旅游局的统计,2017年蓟州区公民外出旅游10万人次,旅游消费9千万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6%。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1)上面四则材料与蓟州区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的一则是 。
(2)请根据以上材料,概述蓟州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
(1)材料四
(2)“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处的知名度连年提高;近三年游客数量和人民币收入均逐年增加。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从材料四的“蓟州区公民外出旅游”可以看出,材料四的主要内容是“外出旅游”的相关统计,因此与“蓟州区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故选材料四。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游客数量和人民币收入均逐年增加;
结合材料二的“近年来,蓟州区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可以概括出,“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结合材料三的“蓟州区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可概括出,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
25.片段练笔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请结合你对名著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看法。(100字左右)
某出版社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至于读者读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篇幅太长、语言难懂、时代久远等。
【答案】
示例:平心而论,阅读经典的确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能够静心读一本好书几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近年来,社会上流行所谓“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读图”之类的概念,恰恰是迎合乃至强化了今天读者的浮躁心理。毫不客气地说,此类之风盛行,正是导致阅读“去经典化”、名著“读不下去”的罪魁祸首。
【解析】
题干要求谈谈你对“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看法。首先读懂所给材料。分析这种阅读的性质,分析这种阅读对人们的危害,也可提出解决的办法。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说理要有深度。要在说理上下功夫。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三峡课堂检测,共11页。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