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课堂检测
展开3.4 动物的行为
【知识网络】
【知识掌握】
动物的行为
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它的特点: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它的特点: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 先天性行为 | 后天学习行为 |
获得方式 | 先天的,与生俱来 | 后天学习获得 |
决定因素 | 由遗传决定 | 由环境决定 |
参与中枢 |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意义 |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 适应环境 |
举例 | 飞蛾扑火 | 人读报纸 |
4、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5、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
非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 |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后天性反射。 |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有重要生理作用。 | 扩大机体的反应范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复杂的生存环境。 |
永久固定、简单。 | 暂时、易变、易消退。 |
由脑干、脊髓控制。 | 由大脑控制。 |
例如:吸奶反射,眨眼反射。 | 例如:谈虎色变。 |
【例题精析】
例1.“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答】解:“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是①先天性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故选:A。
例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学习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B.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解答】解: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而不是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CC错误。
D、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D。
例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小鸟筑巢 C.导盲犬导盲 D.蜘蛛结网
【解答】解:ABD、蜻蜓点水、小鸟筑巢、蜘蛛织网,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导盲犬导盲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例4.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狗辨主客”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孔雀开屏 B.候鸟迁徙 C.公鸡报晓 D.鹦鹉学舌
【解答】解:狗辨主客与鹦鹉学舌都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孔雀开屏、候鸟迁徙、公鸡报晓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D。
例5.梳理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下列概念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动物行为 | 觅食行为 | 繁殖行为 | 孔雀开屏 |
B | 神经系统 | 脊髓 | 大脑 | 小脑 |
C | 内分泌腺 | 甲状腺 | 垂体 | 生长激素 |
D | 反射 | 非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谈虎色变 |
【解答】解:A、动物行为包括繁殖行为、觅食行为等,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符合图示关系。
B、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与它们相连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不符合图示关系。
C、甲状腺、垂体属于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符合图示关系。
D、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符合图示关系。
故选:B。
例6.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觅食行为
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防御行为
C.雄性锹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攻击行为
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繁殖行为
【解答】解: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觅食行为;A正确;
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都是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正确;
C、雄性楸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属于攻击行为,C正确;
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属于季节节律行为。D错误。
故选:D。
例7.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先天性 行为。其它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学习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其它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 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 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
【解答】解:(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 先天性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 学习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故答案为:(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环境;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训练动物走迷宫:蚯蚓需要 200 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说明( )
A.蚯蚓不具有学习能力
B.小白鼠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弱
D.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解答】解:A、蚯蚓需要 200 多次尝试就能成功,说明小白鼠具有学习能力。A错误;
B、小白鼠走迷宫是通过几次尝试的结果,是后天形成的学习行为。B错误;
C、对比蚯蚓走迷宫的实验,蚯蚓要经过约200多次尝试与学习,而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可以说明: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C错误;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有关。D正确。
故选:D。
2.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原丛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星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春蚕吐丝结茧 B.机器人学弹琴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解答】解:春蚕吐丝结茧、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机器人学弹琴不属于动物的行为;老马识途与黑猩星用树枝钓取白蚁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取食行为 D.帮助行为
【解答】解: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A。
4.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猫捉老鼠、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拟态、蜘蛛织网、公鸡报晓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鹦鹉学舌、惊弓之鸟、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5.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C.“鹦鹉学舌”是它的行为之一
D.大象能“吹口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解答】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刚出生的婴儿会吃奶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鹦鹉学舌和大象吹口琴是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6.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曾做过一次实验,将许多白色方块在草地上排成一长列,然后在2、4、6、8…方块上依次放上糖。当科学家放完第10块来到第12块时,蜜蜂们早已在那里等候,受到刺激的科学家跑到第14块一看,那里也有蜜蜂在等待。他沮丧地放下手中的家伙,气愤地说:“鬼知道是我在训练它们还是它们在训练我!”蜜蜂的这一“智慧”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本能
C.后天学习行为 D.随机性行为
【解答】解:题干中的“当科学家放完第10块来到第12块时,蜜蜂们早已在那里等候,受到刺激的科学家跑到第14块一看,那里也有蜜蜂在等待”,是蜜蜂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选:C。
7.马戏团里,小猴子可爱的表演动作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调节猴子完成这些表演动作的是( )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肌肉系统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马戏团里小猴子可爱的表演动作是属于学习行为、条件反射,它的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故选:B。
8.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
B.蚯蚓走“T”形迷宫
C.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蚁
D.猴子表演骑车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蚯蚓走“T”形迷宫、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蚁、猴子表演骑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鸡的母鸡照顾小猫
B.幼小的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钓取白蚁
C.大山雀偷喝牛奶
D.黑猩猩利用箱子垫高自己获取香蕉
【解答】解:A、育雏是母鸡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生来就有的一种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B、C、D、中幼小的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钓取白蚁,大山雀偷喝牛奶,是黑猩猩利用箱子垫高自己获取香蕉,指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解答】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
因为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的传导功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
故选:A。
11.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
【解答】解: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正确;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但是遗传因素是基础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错误;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正确。
故选:C。
12.下列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复杂
B.蜜蜂主要通过舞蹈通讯信号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C.失去幼崽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刚出生的狗崽是先天性行为
D.自然界中,动物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解答】解:A、B、C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ABC正确。
D、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3.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闯进 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房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现象来看属于 繁殖 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 先天性 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有母狼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
(2)“狼孩”的表现说明: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 生活经验和学习 建立起来的 后天性 行为。
(3)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生活中 学习 行为越多,越 复杂 ,(“复杂”或“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强 ,适应各种生活的能力就越 强 。
【解答】解:(1)动物对后代的哺乳属于繁殖行为,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是一种繁殖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获得途径来看是先天性行为。
(2)“狼孩”的种种表现表明:后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故答案为:(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2)生活经验和学习;后天性;(3)学习;复杂;强;强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组别 | 号别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实验组 | 1号鼠 | 69 | 43 | 12 | 25 | 17 |
2号鼠 | 87 | 49 | 58 | 46 | 41 | |
3号鼠 | 53 | 39 | 15 | 32 | 14 | |
对照组 | 4号鼠 | 92 | 32 | 38 | 13 | 19 |
5号鼠 | 60 | 41 | 37 | 66 | 33 | |
6号鼠 | 63 | 19 | 13 | 30 | 12 |
(1)假设 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假设 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 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 B 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人表格(单位:秒)。
(3)结论 1:小白鼠 有 学习能力;结论 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
【解答】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答案为: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5.猴子群中,猴王具有十分独特的一些权利,不同的猴子在猴群中的任务是不尽相同的。这是猴子 社会 行为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还有等级。猴子群中,猴王具有十分独特的一些权利,不同的猴子在猴群中的任务是不尽相同的。这是猴子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故答案为:社会
16.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闯进 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房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 先天性 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有母狼体内的 遗传因素 所决定的.
(2)“狼孩”的表现说明:正常人的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 后天性或学习 行为.
(3)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生活中学习行为越多,越 复杂 ,(“复杂”或“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解答】解:(1)动物对后代的哺乳属于繁殖行为,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是一种繁殖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获得途径来看是先天性行为.
(2)“狼孩”的种种表现表明:后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后天性或学习;
(3)复杂;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精品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动物的行为优秀当堂检测题,共4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大气的压强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大气的压强课时训练,文件包含23大气的压强解析版docx、23大气的压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