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秋点明描写内容,故都的秋,对比赞美向往,有点儿落寞,以声衬静,萧条破败之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故都:指北平。点明描写地点
不可以,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更饱含作者的深切的眷恋之情。
标题是否可改成“北平的秋”?为什么?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槐树(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譬如(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颓废( ) 鲈鱼( )
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清”、“静”、“悲凉” 2、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 “慢”、“润”、“淡”、“一点点清凉”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江南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首尾呼应,使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表达的更为浓烈。
3、本文描写了几幅“故都的秋景”?每一幅秋景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寥、悲凉的气氛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lden Days。
4、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具体来体现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
泡一碗浓茶细数一丝一丝的日光静对牵牛花
看扫帚留下的一条条的丝纹,觉得清闲
穿着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描摹秋的干净清明,也描写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
从色彩上看,以冷色调为主,突出秋的清冷
从对人物活动的描写上看,侧重于突出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主要是从听觉上写秋的恬静、静谧的特点。
“一椽破屋”、“破壁腰中”、“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铺得满地的秋槐的“落蕊”,“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5、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凉,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 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6、郁达夫为什么如此“悲凉”?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2、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郁达夫议论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说明自己赏秋悲秋的文化渊源,曲折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
1、描绘的秋景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少年丧父。 1913年留学日本,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在北平病逝。 1930年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危急。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从1921年至1933年,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住所的话》)
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故都之秋的“ 清、静、悲凉”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形成了互文性的映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秋景图,感悟鉴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碧云天黄花地,南国的秋,结构图,思考探究,总结规律理论升华,比较鉴赏,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秋槐落蕊图,衰弱残声,秋日胜果,淡绿微黄的枣子,以动衬静,过把诗人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一知人论世,写作背景,二字音字形,三行文结构,解读标题,故都的秋,划分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