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点缀 ( ) 辍学( )混沌( ) 馄饨( )萧条( ) 笙箫( )落蕊( ) 一椽( )槐树( ) 平仄( ) 著单衣( )
1、标题《故都的秋》德中心词是什么?“故都”指哪里?为什么不说“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2、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3、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写到了江南之秋?其作用是什么?4、文中集中描绘故都秋景的几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5、请给文章划分结构。
1、《故都的秋》中心词是什么?“故都”指哪里?为什么不说“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中心词是“秋” , 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写秋,故都是修饰语,指明了描写的地点是北平,即暗示了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现在的都城是南京,“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 标题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2、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写到了江南之秋?其作用是什么?
开头的第2段和结尾的第13段。以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4、文中集中描绘故都秋景的几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
第3段:小院秋晨第4段:秋槐落蕊第5段:秋蝉残鸣第6~10段:秋雨话凉第11段:秋日胜果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二、分写(3~12) 记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三、总括(13~14) 强调南国之秋的秋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品读五幅秋景图,思考: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五幅秋景图中是如何体现的?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找出来。
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蓝色的牵牛花尖细且长的秋草
此段除写了落蕊外,还写到了哪种景物?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文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秋天给人的那种既细腻又清闲且有些落寞的情感体验。
“秋雨话凉图”写了哪些景物?
灰沉沉的天一阵凉风息列索落的雨声着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人声
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 “ 形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赏析景物描写的“形”,把握文章的“神”
朗读课文3~11段,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圈出文中能够体现故都秋景色彩的景物;二是标出文中能够传递故都秋景声响的景物。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冷色调,给人以冷清之感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蓝色的牵牛花尖细且长的秋草落蕊灰土灰沉沉的天色青布单衣淡绿微黄的枣子
秋声—— 驯鸽的飞声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
形散而神不散!形以神聚!
形和神两者的关系: “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一曲悲凉的颂歌。文章总的感情基调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开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还有最后的“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我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些句子都直接表达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向往和眷念之情。那他为什么用这么不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作者本人特有的忧郁气质有关。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说说你的理由。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
第12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采用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粗犷、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高大,跋涉万里有秋之阔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曲牌,选取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入诗,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天净沙·故都》皇城古树浓茶,月夜柳影芦花,落蕊丝纹残尘。秋蝉哀鸣,槐叶萧索万家。
试从景物描写的方法、抒发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语言风格、韵味风神等等各个方面比较《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的不同。
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草木茂盛,鲜花盛开,鸟儿欢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抒发的却是伤感、凄凉之情)
例2、 《绝句三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江水碧透,飞鸟展翅,山树苍翠,山花火红,正是繁华美景,流露的却是迟暮飘零、归期遥遥的感伤情绪。)
例3、《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开时,杨柳在微风中吹拂,美好春光反衬士兵背井离乡、抛亲别友之痛;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也阻挡不了我回家的脚步,反衬归家的急切、喜悦之情)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秋景图,感悟鉴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碧云天黄花地,南国的秋,结构图,思考探究,总结规律理论升华,比较鉴赏,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一知人论世,写作背景,二字音字形,三行文结构,解读标题,故都的秋,划分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秋之气,故都的秋,主题思想,难点段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