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1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1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1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共15页。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C.王凝之,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
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交代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咏雪》通过叙述家庭聚会中咏雪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D.“尊君”是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辞,谦称自己的父亲。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5.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为提高产品质量,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真可谓处心积虑。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等词语表示过了不久,一会儿。
B.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已而”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适”“向”是“刚才”的意思;“食顷”指一顿饭工夫;“既而”相当于“不久”“紧接着”的意思。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
二、句子默写
9.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10.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_____
③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_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甲】文中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4)学习完【乙】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_____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___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是“趁、乘”的意思。
B.“公大笑乐”是嘲笑兄子胡儿的文才不如兄女。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文章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和身份补述,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博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公欣然曰(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6.《咏雪》的“公大笑乐”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
(1)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3)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原因。
四、课外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
【注】①白:告知。②步郭: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用肩舆抬。
1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叔父安尝内集
查阅字典法①品尝;②经历;③曾经
(1)______(填序号)
(2)安大说
关注常见通假字
(2)______
(3)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3)_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20.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官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②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乘轩冕:穿着礼服,坐着有围棚的车。②废书:放下书。
21.解释句中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宁读如故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3.本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那些品行?甲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4.乙文中的华歆其实是一位善始善终,德行不错的名士,但这篇短文中管宁却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你能站在管宁的角度说说“割席”原因吗?你在同学中选择朋友有标准和原则吗?请说出1-2条。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他本人编写。故选A。
2.B
【详解】B.“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此处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对他人的父亲应称呼“令尊”。故选B。
3.B
【详解】ACD说法正确。B“儿女”在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4.D
【详解】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5.D
【详解】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
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
故选D。
6.C
【详解】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理解。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7.B
【详解】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需要从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具体的语境等方面进行判断。B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8.D
【详解】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表述不正确,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情况,表明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9.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友人惭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详解】略
10.(1) 骤:急 差:大体 去: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①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3)示例:我认为“撒盐”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4)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
(2)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3)句意: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去:舍弃。
(4)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
(2)重点词: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赏析。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撒盐空中”好,也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好。
如果认为“撒盐空中”好,可以从形似上进行分析,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可以从神似上进行分析,“柳絮因风起”比喻雪花满天飞舞的景象,给人空灵唯美的感觉。
(4)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从乙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的内容可知,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从“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做人为讲究礼貌;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可以感悟到要勇于改正错误;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感悟到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等,与文章内容有关,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1.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大体 12.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13.B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人聚焦在一起。
(2)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13.B.公大笑乐”是对兄女才学的赞赏,并无“嘲笑兄子胡儿的文才不如兄女”之意。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4.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高兴的样子 大体 15.(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16.示例:我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且都出于自己的细心观察与体会,所以谢太傅的“大笑乐”其实是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句意: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
(3)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特殊情况。重点词有:
(1)何所似:像什么;
(2)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
16.本题考查为拓展延伸。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解答。
示例:赞同第三种说法。理由:根据“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可见,兄长的女儿把雪比喻成柳絮凭乘风飞舞,十分生动形象,比喻得很恰当并且很优美;再结合文章最后介绍了兄长的女儿的身份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可见本文重点在强调兄长的女儿谢道韫的文采好。
【点睛】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7. ③ 同“悦”,喜悦、高兴 被 18.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被谢道韫的言行而动容,竟不杀刘涛。 19.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20. 巧论辩 勇杀敌(勇护孙)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结合题干表格中的参考方法进行翻译。
(1)句意: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题干中所列举“尝”的三个释义为:品尝、经历、曾经,翻译为“曾经”符合语境。
(2)句意:谢安非常高兴。根据题干提示从通假字角度入手,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可知,说:同“悦”,喜悦、高兴。
(3)句意:已经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题干列举成语“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为:被。可知,本句中“为”可翻译为“被”。
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
虽:虽然;为:被;乃:竟然。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
要结合句意及句子成分进行划分。句意为: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乱兵稍至”是“乱兵”做主语,“手杀数人”主语是谢道韫,主语不同,应划分停顿;“乃被虏”交待事件的结果,其前应划分停顿。
故断句为: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根据第②段“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可知,谢道韫能言善辩,可填“善辩论”。
结合第③段“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可知,谢道韫英勇杀敌,大义护孙,可填“勇杀敌”。
【点睛】参考译文:
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一次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忽然间,雪下得紧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温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竟不杀刘涛。
21.(1)约定;(2)离开;(3)舍弃;(4)旧的,以前的。 22.(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3.“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①他懂得“信”的重要性;②他懂得“礼”的重要性;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4.因为管宁觉得华歆爱慕虚荣,易被外界事物所左右。我择友的标准与原则: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3)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4)句意为: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故:旧的,以前的。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日中:正午时分。至:到。则:就。信:诚信,讲信用。礼:礼貌。
(2)重点词语:惭:感到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世说新语·方正》是刘义庆小说《世说新语》的第五门,共有66篇,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方正指正直。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都得到赞美。说话、行事,坚持正确的原则,这是体现正直人品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甲】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元方懂得“信”的重要性;
根据【甲】文“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懂得“礼”的重要性;
根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根据【甲】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元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
第一问
根据【乙】文“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和“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可知,管宁发现华歆对金钱和豪华很感兴趣,与自己视金钱如粪土和不慕虚荣的性格不同,因而断定自己与华歆非志同道合的朋友,因而割席。
第二问:围绕自己在同学中选择朋友的标准和原则来谈即可,说出1—2条。
示例:标准:志趣相同的;爱好相同的;能聊得来的;等等;
原则:谨慎交友,非志同道合者不交等。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