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 课件37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 课件37张,共37页。
第三单元 探索与创新 第一板块(梳理思路和结构)目录抓住概念,梳理思路探究思路,归纳方法利用标志,理清思路第一课时活动一: 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梳理文章结构,绘制文章结构图,把握文章结构特点。绘制文章结构图 【示例】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引言)讲述获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第三部分(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第四部分(中医药学的贡献)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了文章的开头,强化了文章的主题。【知识补充】小标题的作用:1. 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2.能吸引读者;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活动二: 用图表(可选择表格、时间轴线、思维导图等)梳理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研究青蒿素的历程,标注对屠呦呦及其团队科研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概括青蒿素发现研究历程的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示例】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研究青蒿素的历程时间轴 青蒿素的发现的发现历程: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医药研究工作——第一阶段从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进展甚微——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难以重复且与文献记录相悖——受《肘后备急方》启示,改加热提取方式为低温提取方式,抗疟效果大幅提升——1971年10月4日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制成药物】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1973年秋,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特点:艰难漫长原因: ①文献检索和实验工作的浩大,实验条件的艰苦。 ②药物临床实验的艰难以及成药过程的反复验证。 ③国内科研环境遭遇到时代的束缚,中国医药发展与世界的交流 缺失。 ④中药本身治疗方法的特殊性。 活动三: 阅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梳理文章结构,了解加来道雄的“教育历程”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历程?文章结构图 【示例】 活动四: 简述影响加来道雄走上物理研究之路的两件童年趣事,梳理其逐步 深 入的研究过程,完成下表。研究过程图 【示例】1.对鲤鱼世界的幻想(2-11)(1)遇到一场暴雨,注意到池中的睡莲摇摆不定。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2)设想鲤鱼“科学家”们杜撰“力”的概念。(3)幻想从水池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之后的事情,体会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2.爱因斯坦的故事(12-18)(1)阅读许多地方图书馆中相关的书籍,并常常造访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发现反物质。(2)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购买少量的钠-22——建造云室——寻找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说服父母帮忙缠绕铜线——建成电子感应加速器 (一)(1段) 全文总括:记叙了由两件趣事引导自己走上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二)(2-11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①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 ②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三)(12-18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① 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 ② 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文章思路抓住概念,梳理思路第二课时活动一: 阅读《说“木叶”》,圈出文中的核心概念和其它重要概念,并划出作者对这些概念进行阐释的语句,标出作者的观点。 1.分析课文1-3段之中的概念内涵及其关系。 2.提取第4-6段的关键信息,结合作者对“木”的暗示性的论述,完成下面的表格。 3.请各小组合作,找出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理出作者的论述思路,画出全文的结构图。 学生当堂完成,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结构图投影到屏幕上分享给全班同学。活动一:活动一:结构图 【示例】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长文短读”,紧扣住“中国建筑”这一核心事物,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活动二: 九大特征:中国建筑的“文法”、 “词汇”,以及“大文章”“小品”世界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建筑上的“中国文章”。表达了“古为今用”的立场和传承、发扬民族建筑文化的愿望,希望在当代的中国能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讨论:以上所有概念有什么内在联系,请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揭示文章论述的思路。讨论:以上所有概念有什么内在联系,请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揭示文章论述的思路。探究思路,归纳方法第三课时活动一: 再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总结一下,我们阅读时重点关注了文章哪些标志性语句?从中可以发现,作者是如何展开阐述的?活动二:小组合作,据上表总结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外抓标志,内抓概念 所谓“外抓标志”,即要尽量利用文章标题、提问句、总起句、总结句以及时间词、步骤词等。 所谓“内抓概念”就是要抓住文章的核心概念,注意作者对核心概念的阐说,抓住作者对其定性的句子,析其原理作用的句子,述其作用与影响的句子等。活动三:学以致用,实践阅读方法 课堂阅读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尝试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学生交流。 课后复习《乡土中国》,检验以上阅读方法,看看是不是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