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共8页。
    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课内阅读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家穿井/ 将复何 B.有闻而之者/ 不习乎C.国人道/ 于丁氏 D.丁氏/ 子骂父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生活中,为了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杞人优天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②又有忧彼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④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⑤其人曰:奈地坏何?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屈伸呼吸(     )       2)亦不能有所中伤(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其人曰:奈地坏何?6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两个人的原因有什么不同?其人晓之者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二)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注释】乐正: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重黎:古代中国传说中人名,重与黎,为、和二氏之祖先。六律: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五声:指唇、舌、齿、牙、喉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汲_________________2)国人                         道:_________________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9.从《穿并得一人》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从多个角度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10.《穿井得一人》中的宋君和(二)文中的鲁哀公有何相似之处?试结合文章分析。 甲文:杞人忧天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步锄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文:《晏子春秋》节选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兴事无已,赋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注释】:怨恨。)独:哪里只是。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屈伸呼吸     若:__________            其人然大喜     舍:__________晏子而问焉     召:__________             厌: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1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B.乙文中的晏子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是茀星而不是彗星。C.甲文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的道理。D.甲乙两文同样都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知之。”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其家穿井(            )   国人(            )于邯郸(            )             市之无虎也(            )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得一人井中                  我如浮云B.有闻传之者                      不思则罔C.国人道                            今邯郸去魏也远于市D市之无虎也明矣               学须静也16.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B.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C.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D.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18.仔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甲】【乙】两文都谈面对传言的问题,【甲】文中宋君听到传言后,是这样做的:“①___________”,【乙】文中从故事结尾果不得见说明魏王②________(填真的没有)听信传言。从两文中,明白了生活中面对传言我们应该有③____________的精神。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穿井得一人》)(二)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③已,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④是乎?众皆信然,谓石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夫,邻牛食麦,石受击。石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⑤诸理?(选自《犀怪》)【注】: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艺:种植。:诉讼,打官司。:大概。kuí):度量,考察。19.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       穿:挖掘、开凿 B.有而传之者       闻:知道,听说C.乃言曰       故:故意 D人道之       国:国家20.请给语段(二)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众皆信然,谓石岁久成怪。22.两个语段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C    2.(1)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3.(1)不可轻信传闻,不能盲目传播;2)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4          伤害    5.(1国有一个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人。2)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6.其人:不再担心天塌地陷了。晓之者:杞人不再担心天塌地陷了。 7     溉汲:打水浇田。     道:讲述。    8.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9.道理:说话要防止歧义。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两点即可)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不过,我们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10.相似点:都对传闻持有谨慎的态度;都愿求证传闻的真伪。 11     你;     ,解除、消除     召见     满足    12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我听说,有彗星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    13B 14     及:等到     道:讲述     质:作(为)人质     明:显而易见(明显、明了)    15D    16C    17(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这件事。    18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真的     求实(实事求是) 19D    20.于是艺麦家持石往//不复疑邻牛云    21.(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呀。2)人们都相信他的话,说石犀牛年代久远成妖怪。    22.共同点都是有人不去考证就听信他人的话;告诉我们不可随意听信谣言,散播谣言,要求真求实,积极考察事情的真相。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