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0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109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诵读明意,凄凉孤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文人有“登高而赋”的传统。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升高能赋,是“君子九能”之一。登高抒怀,有情思,亦有哲思。
“悲秋”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宋玉的《九辨》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全诗。2、从意象入手,找意象,组画面,品意境,明感情,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重点)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难点)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杜甫的生平可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之前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
流亡、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
漂泊西南与流浪江汉时期48—59岁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及衰的急剧转变时期, 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的一生和他所处的唐王朝由盛及衰、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西南地区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5岁,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节奏:七律要求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语言韵律屈折有力——顿挫。
写了什么?(形象/物象/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怎么写?(技巧)
【思考1】体会意境任务:阅读诗歌的前两联,找出诗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杜甫诗歌语言的什么特点?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语言特点:凝练准确,精于炼字。画面: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壮阔而萧瑟的秋景图: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翻涌,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通过 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映照出诗人 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联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无穷无尽,象征永恒。
后两联直接抒情,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十四字含有八意。讨论分析颈联有哪八层悲?(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分析) 万里:地之远,远离家乡。 悲秋:时之凄惨。 常: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暮齿也,年暮垂老。 多病:衰疾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无亲朋也,独自登台,亲朋离散,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登台:高迥处也,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
离乡万里、时值悲秋、漂泊他乡,常年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登台伤感,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为家国命运忧愁,但又因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却无能为力的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
作者是如何描绘景物的?
1、俯仰结合: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视野高远阔大;2、动静结合:动有飞鸟回旋,静有秋水清湛,画面生动。3、视听结合:猿猴哀啸,沙洲灰白,声色并茂,气韵生动。
本诗通过 意象,描写了 场景,营造了 的意境,倾诉了诗人 的感情。
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
通过了……意象,描写了……场景, 营造了……意境,倾诉了……感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注杜诗,内容解析,醉里眉攒万国愁,知人论世,结构与艺术,升华讨论,朗读指导沉郁顿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背景介绍,整体感知,凄凉秋景图,萧瑟凄凉,雄浑悲壮,愁苦沉痛,遗憾无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俯察不尽的江水,悲秋做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仰观无边的落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