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33张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授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自主学习,文化常识,内容分析,具体分析,小组讨论,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反复诵读,铺陈、排比手法造就的语言整饬之美。2.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3.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赏析人物形象。
    1.重点: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难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他是一位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绘画:“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记:“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由此可见,《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赋在形式上有三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赋在内容上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御史台”府衙庭院内善种柏树因而又被称为“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因此又把“御史台”称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因其政治立场问题,被别有用心之人罗织罪名下狱。
    解 题
    赤壁:东坡赤壁亦称赤鼻矶。位于黄冈市城西门外。宋代诗人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 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清朝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 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壬戌:干支纪年法 既望:农历十六两个通假字:属、冯三个重要实词:兴、横、凌两个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个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两个引用:(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诗经•陈风•月出》)(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诗经•卫风•河广》)
    (1)思想感情:乐(2)因何而乐:良辰、美景、豪情。良辰:既望,月圆的夜晚。美景:浩渺宁静,水天相接月出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豪情:舒畅飘逸,超然物外(道家思想)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语言特点:骈句与散句结合。
    1.借助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第一段写景的内容。
    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苏子与他的客人在赤壁泛舟游玩。微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兴起丝毫波澜,这时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牛两个星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天一色。诗人任凭一片苇叶般的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身在其中的诗人仿佛驾着风飞翔一般飞向无际的远方,飘飘然的感觉像长出翅膀,飞升到了仙境。
    诗人在文章的第一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描绘了清风、明月、秋江、秋夜、秋色。初秋时节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诗人和他的朋友一起泛舟闲游赤壁的惬意画面。接着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微风缓缓吹来,水面一片平静,风力微小到水面波澜不兴,眼前的景色的平静跟作者闲适惬意的心境也是相符的。在这样的美景之下,诗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他劝客人饮酒,而且吟唱起了一首跟月亮有关的诗。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天一色。在这阔大又浩渺的环境当中诗人诗人任凭一片苇叶般的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此时泛舟的自己像驾着风飞翔一般飞向无际的远方,飘飘然的感觉像长出翅膀,飞升到了仙境。小结:诗人通过对江、月的生动描绘,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如画美景中。他“浩浩乎”、“飘飘然”的感觉都让我们感觉到这景色的绝美,诗人也因山水的映衬变得更加自由洒脱。
    苏子两次所歌的内容是什么?
    翻译:多么皎洁的月光, 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写的是一位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心上人。我们通过描述知道他的心上人是一位美人。①第一次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②第二次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作者为何一再吟唱“美人”,有何深层意蕴?
    美人”这个意象在《诗经》和《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君王”和“自己”与“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苏轼在这里也是比喻,有的学者认为比喻宋神宗,有的学者认为比喻建功立业的理想,都说得通,我更认同前一种说法。作者反复吟唱“美人”说明虽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苏轼在黄州期间,一向欣赏苏轼才华的宋神宗在佞臣的怂恿之下匆匆对西夏用兵,最终大败而归,苏轼对宋神宗的牵挂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这时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生忠君,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
    文中是怎样描述“萧声”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并思考其深层意蕴。
    ①箫声本就音色悲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箫声咽》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比喻 正面描写)箫声像怨恨,像思慕,像哭泣,像倾诉,声音婉转悠扬,如同没有断绝的细丝在空中飘转回荡。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夸张 想象 侧面描写 衬托)
    苏子描绘的景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水月美景;传达的情是因水月而生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喜与悲;悟的理是借水月传达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物与我皆无尽”的人生哲理。人生总会有荆棘坎坷,希望你们面对逆境的时候能努力像苏轼一般随缘自适,旷达洒脱。
    1.概括文章五节的主要意思: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
    夜游赤壁过程中,主客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情感线索:举酒属客扣舷而歌(乐)→客吹洞箫苏子愀然(转悲)→苏子答客风月共适(转喜)→枕籍舟中东方既白(喜)。 感情的变化是;乐——悲——乐。
    合作探究:客人因何而悲?这个悲有几层含义?
    悲的原因有三,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 销声匿迹。有为者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注意思想。这样的悲,用 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转悲为喜?从中看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
    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也倾向于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时也保持着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看到了人生的大视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这一道理予以进一步的申说,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从此更加开阔。正因为这样,第五自然段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主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极写游赏之乐,而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为什么安排主客答问?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通过主客答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文赋的特点。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
    《赤壁赋》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是无穷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原因是其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我们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要有审美意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品、悟来欣赏其画面美,品味其意蕴美,感悟其理趣美。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美,切实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赋,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宋四家”,文艺全才,诗词名句知多少,关于赋,活动2积累常识,关于赋的流变,乐在何处,情怀阐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6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示范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才高八斗,文体知识,解文意,重点实词,通假字,举酒属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